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金瓯已缺总须补 ...

  •   楔子
      一场暴风雨刚刚止歇,沙砾在结满霜雪的地面上呼啸得肆无忌惮。沙漠与群山分界带上生长着枯黄的柽柳与灌木,掩映着一条暴涨的小河。月亮高挂于天际,远处神圣的鄂博清晰可见。即使在阳光下也笼罩着迷雾的群山,从不同角度看过去,山峦顶端变换着淡蓝、绛紫、暗绿等神秘莫名的色彩。它们忽而似在咆哮、狞笑,忽而又陷入无垠的死寂,显出异常冷峻的神态。
      沙丘边立着一座孤坟,木碑上的字早已剥落褪色:“这里埋葬着的人,有一种绝对的意志,永远在他的内心雄雄燃烧。”

      1935年冬,距东三省沦亡于日寇铁蹄下已过去整整四个年头了。这些日子以来,华北的局势也是一发千钧,传闻迭起,不容须臾乐观。僻处江南一隅的春江市,虽只是一座富庶宁静的小城,但漕运发达,市肆通衢,人文灵秀,各界有识之士中,关心国家前途命运的特别多。拍曲时,喝早茶时,古琴会时,听评弹时…….凡有雅集之所,先生们一提起国家前途民族命运来,就都是忧心忡忡的。就连菜佣酒保,都有六朝烟水气,在端茶递水之余从旁听着,也会拍腿叹气,时发激昂之语。
      但是,离开战争的阴云,回到江南人家的日常生活里,游湖、品茗、赏花、玩月,就又是中上等人家不可或缺的雅兴了。战争,战争…….北方的胡尘,怎抵得过江南的青瓦白墙、丝竹切切,还有烫干丝和蟹黄汤包来得真呢!文章事业,前途于迈,总以为前面必还留有大把时间,且文化人的境遇终不会太糟,可直觉已令欢喜热闹带上了宿命的悲凉。虽早知国将亡,但天崩地坼真会在自己这一代临头么?管他!且游湖要紧。
      春江以一湾烟波浩淼的深潭而得名。城区很小,由几条青麻石长街贯穿其中,街道两旁是鳞次栉比的茶食馆、鞋帽铺、杂货庄、点心店,只市中心有几排紫铜圆顶的洋房傍水依山,倒是二十年前修建的。乌漆大门上挂着一幅黑底金字巨牌:春江大学。这就是这个城市唯一的高等学府了。
      城不大,学校布局也小巧玲珑。据说大学刚开办时规模小得很,仅有的几门课程都由漂洋过海来的洋修道亲授的。北伐战争后,洋修道渐渐回到自己国家去了,学校大权落到中国人手里,才慢慢发展出了文学院和理学院、医学院。
      因环潭诸山各具秀色,教授们多住于山腰间的两层小楼,诗意些的索性就把家安在梅林边了。这座城市的历史,向来是与梅联着的。宋朝年间的县志已记载,此地种梅凡百余本,不乏朱砂红、绿萼梅等珍品,花既可观,实亦可售。至民国年间,古梅以北山之阴北溪一地开得最盛。这个地方的住宅也因此得了一个雅致的名字:梅花墅。

      这日正是周末。清晓,潭面上迷离的雾气漾出透骨的阴冷来。北溪边,梅林深处一带层层叠叠全是白墙青瓦、乌漆大门。其中一扇雕花铸铁门吱扭一响,依次转出三个人影来。走在中间的是一娉婷少女,梳两股油光水滑的长辫,辫梢处戴着用极细的银丝编成的两只飞蝴蝶,额前的刘海用火剪微微烫过,弯弯曲曲的。内着一袭月白色旗袍,外罩银灰狐皮大衣,下面依稀露出套着白色长袜的小腿。姑娘左边是个老年男子,一身短打扮,袖口微微挽起;右边挽着艾司髻的中年女人,一身藏青袄干净爽利,头发用刨花水洗得溜滑发亮。
      三人走着,不做声地穿越一片片梅林,沿着青石台阶盘旋下到山脚。男子叫了辆人力车。少女抱着书包坐定,道:“奶妈、老董,请回吧。”“小姐你要当心好自己哦。”奶妈赶快说,“等老爷从南京回来,我就给你宿舍去电话告诉你。”少女面无表情地点点头,示意车夫起程。那两人却还站在当地,眼看着黄包车远远地去了。

      “这就要怪着老爷了。去南京开参事会,哪里好不提前告诉小姐一声哩?”“恐怕不是老爷,而是……”奶妈努努嘴,指指山上,拍拍身上不存在的灰尘。“小姐一早回家,却发现门户空空,原来全家都游秦淮河去啦,你说她能不气么?”“虽说是我奶大的孩子,到底这里要讲两句公道话的。那戏词上怎么说的,哦,小姐真真是‘富贵娇儿’啊。老爷太太是做得不对,可小姐这么样子使性弄气的,今后万一遇到了坏世道,不笃笃实实吃上几场亏,就怪了!”回路上,奶妈一阵慨叹,拍腿摇首。
      “怕是——前面太太的阴魂还在捣鬼作祟吧!”
      “可不是…….太太死掉整十个年头啦——呸呸!我是说前面太太。一晃小姐长成了大姑娘,难道要替死鬼娘向老爷来讨孽债啦?”
      “债,债,一笔糊涂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