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第 17 章 ...

  •   阮家启程这天,第郎请了假,天还没亮就往城外赶,到了阮家庄子,下人们还在扫院子,看到新姑爷来了,忙去通报。第郎阻拦不及,只得将带过来的一个小匣子给了亲信小厮,要他亲手交给自己小舅子林志。
      第郎的小厮可不傻,说是给林家小公子的,谁不知道是给未来少夫人的。当下连连保证,抱着匣子随下人去找林志了。
      林志接过匣子道了谢,转身去找林慧。因今天要回京了,林慧早早起来,检查收拾好的行李。见林志抱着个匣子,笑道:“抱着什么宝贝呢?”林志一翻白眼:“这可不是我的宝贝,是姐夫给你的宝贝。姐夫可是天没亮就往这边赶过来了,难不成是特地来送我的?”说着将匣子塞到林慧手里,说了句:“我去陪姐夫了。”扭身出去了。
      林慧抱着匣子,脸上通红,待要骂林志两句,林志早没了影。看看丫头仆妇,一个个忙着检查行李呢。林慧抱着匣子进了内室,听到身后压抑不住的轻笑声,脸上越发烫了。
      匣子有三层,第一层是三块形制不同的玉佩,很显然是给林志的。第二层是一套白玉首饰,第三层是一套纯银的。林慧如今还在孝期,这些都是立马可以佩戴的。
      阮家在楚州无甚根基,林慧姐弟现在也没什么钱财,反正守着孝,很少出门,也就这么对付了快一年。
      第郎陪阮家人吃过早饭,送他们出了城门,转身去了林家,跟陈英说了阮家人启程的事情。陈英抱着景哥儿,笑眯眯地听着第郎说话,第郎被笑的说不下去,一把抢过景哥儿说:“娘且歇歇,我来抱抱景哥儿吧。”说完就往前院去了。
      景哥儿快五个月了,生活重心一直在后院,在他娘亲的院子里,如今被自家哥哥抱着往前院走,登时兴奋起来,只拿手去够路边的花树,又拍手提醒第郎,奈何第郎是拿他遮羞呢,压根没搭理小娃娃的意思。
      陈英问过林谦,第郎如今十八岁,明年可参加秋闱。
      陈英要林谦托京里的大伯大嫂,看城东有没有小巧些的院子,两进就行,有合适的帮第郎王端各买一个;有划算的小庄子,也买两个。林谦知道陈英的意思,想了想说:“买院子的钱你不用操心,就当是我送的吧。毕竟,对他们三兄弟我也是有责任的。”陈英趴在他肩上没说话。
      如今第郎的学习时间是很灵活的,基本上是一半时间读书破题,一半时间游历,用第郎的话来说,游历比读书更辛苦。张老大人要求的游历,可不是出去疯玩,除了先前要求的了解风土人情,民生物产,如今增加了各地的山脉水域,类似于画地图。不说第郎,王简等人也是累得很,还要整理成册上交,交上去了,张老大人津津有味地看,有疑问,他们五人又得做一回活字典。
      师兄弟五人如今已经游遍了楚州大部分地区,张老大人说了,接下来,游蜀州,蜀州挨着楚州,大山连绵不断,民生多艰,民风彪悍。第郎四人自从拜了张老先生,除了读书,也要习武健身的,只是不像人家习武的人那般从早到晚练,只是早课前和就寝前学学,几年下来,也有些效果,至少四人都不是文弱书生。
      定下来三月初四启程往蜀州,第郎往京城写了长长一封信,又拿了家里装银钱的匣子交给陈英,请她代为处理钱财事宜。陈英自是不会推托。
      二月里陈英派陈大郎带人送信到京城大伯家,到了四月中旬陈大郎回来复命,房子暂时没有合适的,亲家大老爷会继续留意,庄子倒有三个,都只有五十来亩,离京城也很近,马车一个多时辰的样子。陈大郎做主都买下来,花了两千两银子,京城周边的土地要贵些。陈英大喜,赏了陈大郎,又细细地问了庄子的情况,三个庄子是连着的,原是大户人家里分给三个庶子的,那三个庶子实在受不了嫡枝的搅闹,商量后三家一起搬出了京城,到通州置产去了。庄子上的房子很好,可以直接入住,佃户也是现成的。因林家大伯在京里任职,今年又升了正四品的右佥都御使兼少詹事,可是前程无限,那些佃户也不会傻得去造反,新东家比前东家硬气多了。陈大郎在陈家做了多年,对东家主母的作风很是了解,那三个庄子都是极好的,错过了以后可是难说,自己做主就买下来,果真对了。
      进了腊月,第郎五人终于从蜀地回来了,一张脸又黑又糙,也不知道他们是怎么过的,跟去的下人比他们更黑。蜀地即四川,山多风大可以理解,怎么就晒成这样了。
      第郎来不及跟自家娘亲解释,先跟师兄们一道,赶到张老先生家,交了这大半年的课业:写的字,破的题,编的游历纪事,每人都是满满两大箱子。当然还有蜀州各地的特产另装了一大箱。
      张老先生问了半天话,放他们归家,开始看五人的课业。五人中王简带头,平日里要检查另四人的作业,张老先生很是满意,看来王简这个师兄很是不错的,若是张阅潘越第郎陈文四人听到张老先生的心声,定会大叫:“师兄分明又是一个老师!”盖因王简在这半年多里没少摧残他们,每日里写得字比张老先生要求的要多一倍,王师兄再从中选出好的一半留存,另一半直接烧了,师弟们抗议,他说了:“出来时老师要我盯紧你们的课业,若是回去后发现你们退步了,岂不是我失职了。”写游历感想,王师兄要求每天都写,十天整理一次,整理后写成的终稿存档,之前的草稿亦存档。就这般每人累计存了两大箱,还要小心保管
      ,箱子外边一直都蒙着两层雨布,不知道的还以为是什么金银珠宝呢。去蜀地四人都带了下人,王简他们各两人,陈英考虑到安全问题,要第郎带了八人,除了贴身服侍的两名小厮,另六人都是大家共同使唤的。张阅也同他一样带了八人。
      第二天刚好王端第清放假了,三人一起到了林家。陈英一面看着第郎带回来的小东西,一面听第郎讲蜀地风物。原本只有林谦和王端第清在听,没多久,林山长和林老夫人也来了。众人都听得津津有味,一天讲不完,又约了第二天再来。
      其实景行书院的学子也有游历的,但是肯定不像第郎他们这般长时间远距离游历。
      翻年第郎十九岁,王端也有十七了,按照现在行情,他可以成亲了。陈英一想就牙疼。张老先生的小孙女,满了十四,开始挑孙女婿,挑来挑去,看中了王端,王端比第清只大一岁,却沉稳多了,他懂事后知道自己要撑起王家门楣,读书极用心,在书院里总是名列前茅,为人处世又周到细致,在同学中很有威望。
      别人家的家长,总是希望孩子多花些时间读书,陈英却总是担心自家孩子读书读傻了,鼓励他们多出门走走。王端也跟着第郎他们出过几次门。
      陈英和陈奶奶林老夫人都看过张家小姑娘,很满意。
      张阅自己是订了亲的,如今关系到自家妹子幸福,就发动了自己的人脉,要求三百六十度无死角地调查王端,吃穿住用行有何喜好习惯、言谈举止、接人待物,总之只要是跟王端有关的一律收集上来,不到一个月,张阅拿着厚厚的一摞纸,来找自家祖母。张老夫人看得目瞪口呆,拿手指点着他无话可说。完了也拿起那些纸细看。张阅已经分门别类归纳整理过了,如今看了一遍,估计比王端还要了解他自己了。
      张老先生到是对孙子的行为表示了称赞。孙女一直跟父母在任上,懂事又能干,接人待物没得说,张家也是疼女儿的,不愿意拿女儿去给家族换助力,只看男方人品才学。家世相当的人家,总有妾侍通房,张家夫妻恩爱,没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也不愿意女儿受这个罪,故一直拖着。现听了张老大人和老夫人的建议,也是愿意,两位老人家都是眼明心亮、极靠谱的人,他们说好必是好的,何况儿子也赞那个叫王端的小子。张大人如今是个县令,不能擅离职守,张夫人带着女儿回来,相女婿。
      王端本人对未来的妻子还没有过想法,男孩子啊,很多都开窍晚,他的世界里还充满了读书、骑马、种庄稼之类的事,没办法,景行书院的学子苦啊。突然有一天,他亲娘说要给他找个媳妇,他懵了,不是害羞哦,是愣住了,我要找媳妇了?怎么这么突然?然后说道:“娘,您看着办呗。您找的我放心。”
      陈英:“……”
      这都是些什么熊孩子,一个两个都要我来做决定,是你们找媳妇儿,我只是找儿媳妇。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