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4、糊涂皇帝 ...

  •   却说玉真的消息传到瓦剌,鞑靼可汗害怕玉真在中原受到进一步的伤害,立即书信一封快马送到北京,要求英宗保护好玉真,他不日将派人前来她们接回鞑靼。玉真命悬一线,如果再被曹亨折腾一番,哪里还有活命的机会,父汗的一封信救了玉真的命。正如信函中所言,鞑靼特使很快就到了北京。在鞑靼特使的护送下,玉真坐在马车中缓缓驶向北方,掀开车帘看着窗外缓缓走过的人、物,玉真悲从中来,道:“娘,请你们原谅我的自私,我想保住肚子里的孩子,为吴家留存最后的希望,你们多保重!
      车外的特使见玉真满是悲伤的双眼看着身边的景物,不禁也看了过去,只见满山红叶随风零落,或旋或飘或高飞或泥行,演绎尽了世间百态,特使内心不禁感慨道:“此真可与大漠孤烟相媲美,不可谓不是天下奇景中的一绝!”
      玉真北上,荷茹因皇室背景暂时保住了晓雨、盼归的安全。但是,吴老夫人、雪茵、陆霏霏都被曹亨来了个先下手为强,遭受了酷刑。次日,潘一卓接手此案,见几人在毫无证据的情况下已然被打得皮开肉绽,显然有失律法之公正,马上派人将吴府一干人等安排在锦衣卫居住,并延请御医帮助其调养。同时,开始派人前往各地调查玉真造反一事。
      事情渐渐明朗,曹亨越来越沉不住气了,但将军府一行人被关押在锦衣卫府中,想要接近可谓难比登天。曹亨气急败坏,有亲近的内侍给他出了一个主意,借荷茹的身份,诱使将军府的人自行走出锦衣卫,只要她们自行走出锦衣卫,诛灭叛逃等一切就理所当然了。曹亨觉得此法甚好。在此基础上,曹亨更生一计,他命人在江湖上找来一帮游手好闲的江湖混混,聚集在西城门下;然后假借皇帝的命令,声称江湖人士因不满圣上下旨收监将军府之人,致使皇宫受到吴依凡纠集的江湖人士的围攻,皇城禁军无力对抗江湖人士的围攻,京城危在旦夕,在此千钧一发之际,特命章太尉召集各地地方军尽速前来勤王。
      章太尉知道曹亨此人心怀不轨,长于在谈笑之间置人于死地,故而不敢轻易决断。但是圣旨上的玉玺是千真万确的,而且,派往京城打探消息的人回来报告说,近日确实有江湖人士围攻京城,声称不放将军府的人誓不罢休。在对峙中,皇城竟然不堪一击,数百人竟然不敌三两个江湖人士,惨败而归。许多百姓亲眼目睹此事,将事情传得神乎其神,很多百姓大有朝廷将亡,随时准备收拾包袱跟随皇帝撤离京城的预感。他们哪里知道这一切都不过是曹亨事先安排好的鬼把戏。曹亨头一天命人在驻守城南的禁军的食物中投放了巴豆,禁军拉了一整晚的肚子,哪里还有力气打仗;次日,江湖上的混混按照曹亨实现的约定,齐聚大军进攻城南,是以上演了之前的那场精彩闹剧。
      尽管章太尉谨小慎微,对当前的形势进行了仔细的分析;但终究还是没有想到这一切都是曹亨的布下的陷阱。章太尉立即写信发往附近州府的守将,命他们立即率领将士集中整合,不日将进京勤王。一时间,章太尉将所有的以往提拔的亲信都召集了起来,浩浩荡荡的大军开往京师,朝廷众臣皆是胆战心惊。他们都不知道曹亨背着他们导演了一场又一场的龌龊戏,纷纷猜测一向忠心护住的章太尉突然兴兵造反的原因。
      皇帝听说章太尉聚兵京师十分害怕,“怎么这段时间总是有人要造朕的反,朕哪里亏待他们了?”
      曹亨心中十分得意,道:“陛下,依奴才所见,这章太尉与将军府原本就已经串通好了,如今吴氏一门尽皆落网,他们肯定是狗急跳墙,怕有一天案件查到他们身上,所以沉不住气了。”
      皇帝一听觉得很有道理,将军府原本就与章太尉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有事自然是共同进退。如今将军府被查封,章太尉自然要为同伙所有行动。一切看上去都理所当然。接下来怎么办?章太尉是身经百战的勇将,提拔起来的亲信也是能征惯战,如果贸然出兵,虽然禁军骁勇,怕还是对敌经验不足,会吃亏。
      皇帝让群臣群策群力,想个两全其美的好法子,但是,不出皇帝所料,大臣们还是如出一辙,干站在朝堂上半晌说不出一句话。皇帝早就习惯了大臣们的乖乖举动,冷冷地讥讽道:“不愧是朝陈,经得起考验,千百年都可以不说一句话!”
      大臣们也是敢怒不敢言,都以眼色交换思想,在内心咒骂皇帝自己的昏庸无能。不但不能顺应民心、安抚朝臣,反而一味听信内侍的一面之辞,对朝廷的大臣动不动就安个造反的罪名;若有人真要造反,就你的这点德行,连脚下站着的这点地方恐怕都要被人夺了,还好意思在这儿大发雷霆之怒。
      曹亨算准了只要皇帝一出现在三军阵前,向章太尉说一番大道理,章太尉一定会无罪也自谢天下;而只要章太尉一倒台,其他的部将还不是树倒猢狲散,举手投降。因此向皇帝进谏道:“陛下,臣以为只要您御驾亲征,一定能够旗开得胜。”
      大臣们一听御驾亲征,有不少站出来极力反对,道:“陛下三思!章太尉深谙兵法,臣以为朝中尚无人可与之匹敌,倘若陛下贸然亲征,万一……恐有伤国体!”其实,皇帝内心也在普通乱跳,十年前的御驾亲征让他由九五之尊瞬间变成了阶下之囚,十年的囚徒生活,让他毫无尊严的活着,这是他心中永恒的梦魇。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绳。万一此次亲征又被敌人所擒,那么他的下场将会很难预定。但是,大臣们的阻谏在他看来分明是在揭他的伤疤,为了保住自己的面子,怒斥群臣,道:“朕不御驾亲征,试问有谁可以替朕去消弭这场兵祸?你……或是你……”皇帝手指所指过的人都吓得魂不附体。
      有人轻声说道:“兵部侍郎王程也是百年难遇的将才,与章太尉的关系有最为要好,要是他还在的话,一定能够劝服章太尉退兵的。”
      皇帝一听,觉得此人是哪壶不开提哪壶,气更是不打一出来,道:“你的意思是说朕杀错忠臣了?是不是?”
      那人不敢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保持沉默或许能保住一条小命,要是再说错什么话,说不定立即尸骨无存。
      皇帝被气岔了,稍稍收了收怒气,整理了一下衣冠,道:“朕意已决,如果你们找不到着实可行的办法,请不要再叽叽歪歪胡说八道,要不然,朕手下的刽子手可认不得你是谁。”
      朝廷瞬间变得无比安静。
      皇帝吩咐曹亨,道:“曹亨,你立即传达朕的命令,明日上午,点齐人马,朕要御驾亲征。”
      曹亨领命,立即着手办理。
      朝臣们被吓得满头大汗,走出朝堂时一个个都是手脚发软。
      皇帝御驾亲征的消息传到章太尉耳中,令他很是迷惑。明明是皇帝下旨要自己领兵勤王的,可为什么一到京城,皇帝却亲自率领禁军前来抵抗,这是愚弄人还被人愚弄?章太尉下令立即停止向京城靠近,三军驻扎在京城南们外。章太尉存了一个心眼,认为或许这是江湖上鸡鸣狗盗之辈惑乱军心的伎俩,眼下情况不明,己方切不可轻举妄动。当下召集部将嘱咐一番,若是他遭了小人的暗算,切不可迁怒于朝廷,一定要像之前一样,尽心尽责护卫朝廷,保护百姓。
      稍后,章太尉带着圣旨进宫面圣,将太监宣旨勤王一事说明,皇帝似乎明白了其中的原委,道:“其实朕早就知道其中必有猫腻,没想到竟有如此大胆的奴才,伪造圣旨,真是胆大包天。”
      章太尉跪谢皇帝明察秋毫,道:“谢陛下隆恩。只不过,臣以为,宣旨的内侍纵然胆大,也不至于可以瞒天过海,能躲过起草诏书的郎中令、审核诏书的尚书台、看管玉玺的御台监,我想其中必定另有隐情,请圣上下旨彻底清查此案。”
      英宗觉得此事非同小可,道:“太尉说得有理,这帮奴才实在是越来越胆大放肆了,再不好好整治一番,恐怕到时候朕连怎样惹的祸上身都不知道。”
      此案件的查处再一次落在了潘一卓身上。
      曹亨听到这个消息十分惊慌,将军府一案,潘一卓已将线索排查到了他的身上;如果矫造圣旨之事再查到他身上,到时候数罪并罚,恐怕要吃不了兜着走。曹亨再一次觉得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是亘古不变的,与其坐以待毙,不如先下手为强,推翻朱明,自己做皇帝。
      曹亨早就有这样的念想,所以,在办事的过程中常常会安插自己的亲信。英宗在擒拿吴依凡时,将锦衣卫的宣调大权交给曹亨,曹亨将潘一卓派到苗疆执行任务,暗地里把锦衣卫中十之八九的主要人员换成了自己的亲信。在派兵镇压农民起义之时,又将大批酒色好利之徒提拔到了禁军的队伍当中,将护卫皇帝的大权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如此一来,曹亨实际上已经掌握了京师的最重要生力军。皇帝虽然还象征性的坐在龙椅上,但是,一切的调度权还得看曹亨愿不愿意干。
      经过一番密谋,曹亨认为,把英宗支到宫外再动手远比其在宫中时要容易得多。所以,曹亨向皇帝进谏道:“陛下,您日夜听看宫中歌舞,想必已经乏味了。奴才听说最近京城里来了些新鲜玩意儿,陛下您要不要出去看看?”
      英宗整日在宫中看同样的歌舞,内心的劲头早已不似当初,只是迷恋已然成了习惯,所以,每日习惯性的往歌舞坊中跑。今日听曹亨说宫外有新鲜玩意儿,立即就迫不及待要出宫。
      曹亨的计划初步达成,心里十分得意,道:“陛下,如今朝纲废弛,如果您再出宫游玩,恐会惹来非议。奴才怕到时候成为众矢之的。”
      英宗的玩瘾动了,哪还管得了那么多,道:“有朕在,你怕什么?”
      曹亨以退为进,道:“陛下是一国之主,掌握着全国万万百姓的生杀予夺大权,但是,古语有云,防民之口甚于防川,奴才不想背上误主的罪名,更不想皇上背上昏庸的骂名。”
      英宗觉得很扫兴,道:“那你说有什么两全其美的办法吗?”
      曹亨道:“奴才想,如果派别人陪同陛下您外出游玩,而奴才留守宫中,或许还能将陛下出宫游玩的事情暂且瞒骗过去。”
      英宗一心只想出去见见外面的花花世界,道:“好,那朕就将这生杀予夺的大权交给你十天,十天之后朕再回来接管。”
      曹亨接过皇帝手中的玉玺,心中暗自窃喜。有了玉玺,一切都如探囊取物一般。曹亨的计划紧锣密鼓的进行。
      英宗微服出游,曹亨坐镇宫中。英宗前脚迈出宫门,曹亨立即着手夺权计划。他先是以皇帝名义将章太尉宣进宫中,上了一杯毒茶,将功盖一世的章太尉毒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