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1、英宗复辟 ...

  •   雪后的北京天气格外的爽朗,虽然寒意刺骨,但格外的舒心。结了冰的树枝晶莹透亮,麻雀声声叫唤,的尾巴一翘一翘的,正在四下寻找充饥的食物。
      朱祁钰像往常一样,头戴冕旒冠,身穿赭黄袍,端坐在金銮殿上。
      随着近侍一声高喊“有事早奏,无事退朝”,一日的政务随之展开。朝官们纷纷上报各地上报的事关国计民生的事件。
      兵部尚书尚可熙移列出席,道:“启禀圣上,今日边关传来急报,鞑靼兵屯边境,似有歹意,请求圣裁。”
      “此事朕早有耳闻,已于早些时候传旨下去,派遣礼部侍郎郭凤晓出使鞑靼。”
      户部尚书胡寅道:“启奏陛下,今年严寒来得格外的早,持续的时间又较往年长,早些时候有地方官上报稻麦受损严重,百姓不堪其害,冻死的百姓日益增多,关外已经有数百年因饥寒交迫而死。请求陛下早日开仓放粮,救济百姓。”
      “今年严冬之害,确实出乎我们所有人的意料之外,早前朕已命钦天监司马师观测天象,恐怕这场雪灾还要持续近一月之久。胡卿家,朕就命你为巡检使,代朕巡视天下,凡有饥寒之灾的地方,由你便宜行事,切记要以百姓安危为用。户部侍郎李天明,朕命你传晓九州八十一府一千三百二十六县,即刻起,凡受灾之地均蠲免一年税赋;未受灾而能全力救济周边受灾州县百姓的,可减免明年两成的赋税。”
      当大家都无事可奏,金銮宝殿沉寂之时,朱齐峰站出来,道:“陛下,臣有事要上奏!”
      朱祁钰一看是朱齐峰,脑子里顿时浮现种种疑问,将近十年没有上过早朝,今日定然是来者不善,莫非他从什么地方得知了英宗的信息?从来没有担心过自己地位的朱祁钰此刻陷入了慌乱之中。朱祁钰定了定心神,道:“哦,明王已经有将近十年没上早朝了吧。今日来会早朝,想必是有极重要的事情。”
      朱齐峰道:“陛下圣明。微臣今日上朝,确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向陛下奏明!”
      老臣李炆见事藏端倪,抢先一步说道:“微臣见陛下面色不佳,恐是疲累所致,所以,臣恳请圣上以龙体为重,再重要的事等陛下休息好了再议不迟。”
      知了底细的几位老臣欧阳鹏、钱文彤等纷纷附和李炆的意见,劝皇帝早点退朝。这样一来,众朝臣纷纷拜归谢朝。朱祁钰借着这个机会,迅速躲到了御书房之中。
      不知怎的,朱祁钰感受到了从未有过的压力。他一直坦坦荡荡,以为不论什么时候,任何人以合理合法的形式来要回皇位,他都不会有丝毫的抵触,没想到,今日朝堂上自己的反应远远超出了他对自己的了解。他反省自己的所思所想,“枉读圣贤书,在利益面前竟然将圣贤之礼忘得一干二净,这是什么圣明的人能做的出来的事儿?”
      其实,很多时候,人自以为可以轻易放下的东西,往往是最珍视的东西。
      今日早朝,李炆、欧阳鹏、钱文彤一见到已经将近十年没有上早朝的朱齐峰站在朝堂上,便知道他注定要给大明王朝掀起一场血雨腥风。
      李炆、欧阳鹏、钱文彤虽然暂时把朱齐峰的发难之机挡了回去,但是,任谁都知道纸包不住火,这件事情始终要被朱齐峰揭露,堵的办法只能用一次,等到第二次的时候就会不再管用了。这事必须得尽快有个着落。三人聚头商议,决定再一次到御书房去劝说朱祁钰,希望能够促使他尽快做决断。
      李炆带头跪倒在朱祁钰跟前,道:“陛下,当断不断反受其乱!陛下,大行不顾细谨,凡事当以江山社稷为重,赶快动手吧!”
      朱祁钰背着三人而立,迟滞的摆摆手,长叹一口气,道:“众位卿家不必再说了,寡人心意已决,绝不会背上杀兄的十恶罪名的。”
      朱祁钰不是没有想过杀掉英宗以保住自己的尊位,但是,眼下的形势逼得他无法下手。放兄弟之情不说,假如现在动手,天下人会怎样看待自己?既想以孔孟之礼治理天下,又如何能率先去打破礼义之法?
      三人跪在地上老泪纵横,道:“陛下以仁慈之心度人,恐人不以仁义之心待你,老臣就此拜别陛下,愿吾皇万寿无疆。”说吧,无声退去。
      朱齐峰来到大殿参加早朝,原本对英宗之事尚有几分猜疑,怕是别人设下的圈套,一不小心赔了夫人又要折兵,所以一直不敢声张出去。试探性的说了说,果真朱祁钰浑身不自在,连李炆等老臣也沉不住气,彻底坚信了英宗之事。他想,等明天早朝,一定要为大家上演一出好戏。想到这儿,他忍俊不禁,一路偷笑回府去了。
      事情果真如朱齐峰想的一样。
      次日早朝,朱祁钰不像往常那样早早地来上殿,而是管事太监提醒了好几次之后,他才无精打采的走上龙椅。走上龙椅,朱祁钰没有正视群臣,办事也总是滞后。大臣们发现皇帝的异状,都窃窃私语起来。朱祁钰没有等近侍宣布开始议事,便直截了当的问朱齐峰道:“明王,朕依稀记得昨日下朝之时你似乎还有要事要奏!”
      朱齐峰心底却一直在偷乐,心想,“此刻,我还会叫你一声陛下,过了今天,恐怕你就当不得这个尊号了!”但嘴上却很恭敬地说道:“陛下,近日臣听闻瓦剌将英宗皇帝遣返回都,在边境遭到了守城将领王程的阻挠。臣想,当今天子乃是仁义之君,而守城将领却如此不能体谅天恩,实在是可杀!请陛下传旨将王程押回京城受审,并立即派人将英宗皇帝接回皇宫!”
      朱祁钰装作一愣,道:“果真有此事?明王你可进行过查证?可千万不要冤枉了忠臣良将。”
      朱齐峰虽有派人到边境去求证事情的真相,但是,由于路途遥远,并没有传回消息;二来这个消息来自福王,要是将事实道明,说不定自己立马就会被当作勾结叛臣乱党立斩无赦。虽然他可以从旁佐证自己的消息,但是不敢妄下论断。是以退了一步,道:“启禀圣上,微臣也只是听到小道消息,并无确凿证据。”
      “既如此,明王未免太过草率了吧!朕办事,向来是讲究证据,绝不会因为听信任何人的片面之词而造成冤假错案。王程将军那是我朝之栋梁,关系一方安危,岂可随意拘押……此事朕会派人快马加鞭去调查清楚,至于善后之事,等朕了解了事情的真相再做论处!”
      朱祁钰用有理有据的事实给像明王这种唯恐天下不乱的人来了一个下马威。
      朱齐峰满脸尴尬,低头不语。
      事情终于东窗事发,朱祁钰觉得轻松了许多。回到御书房,他反复仔细打量着房内的一切,这些陪伴了他十余年的旧物,第一次让他觉得是如此紧密的牵着他的神经。他知道,哥哥不像他那样会念及兄弟之情,在即将到来的宫廷斗争中,自己注定是一个失败者。
      英宗皇帝如愿回到了皇宫。朱祁钰对他尽心尽力服侍,但兄弟之情终究盖不过英宗对权力的渴望。很快,英宗便买通负责朱祁钰寝食的内侍,把朱祁钰药死了。朱祁钰一驾崩,英宗以旧皇身份,在一帮旧臣的簇拥下,毫无悬念的登上了九龙金座。
      朱齐峰本想分一杯羹,但英宗皇帝注定不能让他如愿。为了防止有人夺权,英宗皇帝加紧编织罪名,将王室子孙抓的抓、杀的杀,统统解决掉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