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5、玉真思情 ...
-
近日的鞑靼天气很是晴朗,不像往常的冬天,银装素裹,寒风凛冽。
天气常变,世事常变,人的心情也常变,但玉真的心情却一直没变。
自从从西北战场惨败归来,玉真公主心情一直很是沉郁。虽然在战争上损失惨重,但国王并没有责怪的意思,反而是好言相劝。连接连失利的先锋官也先、屡上谗言的周翼这样的人物也都受了封赏,三军将士也对国王的封赐感恩戴德。虽然整个鞑靼刚遭受过战争的洗礼,但大家的心情却并没有因此沉郁。唯一面上带着不开心的就只有玉真公主。
从回来回禀完军情开始,玉真就将自己独自反锁起来,整天茶饭不思。除了倚窗长叹,就是坐在书桌前愁眉紧锁,想写什么,想画什么,往往又是欲行又止,如是者不可计数。有时又好像是在等人,盼着什么人回来。如此行径,如此心思,竟没有人能够猜得透。唯一可见的是纤了玉指,大了簪环。国王王后也只能看着干着急,多次找来御医,也找不出病因,只能一而再再而三的开些消食健脾的药物。
玉真常常也懒得喝这些药。渐渐的,玉真不复人形,终日只能病恹恹的躺在床上,以泪洗面。
一日,国王和王后去探望玉真,正值玉真迷迷糊糊的睡着,手中拿着一封信,嘴中还不停地模糊不清地念叨着“神迹”……
国王拿过玉真手中的信,赫然正是吴依凡在班师回朝途中留给玉真公主的那封信。国王和王后终于明白了事情的原委,长叹道:“傻孩子,为什么要爱得这么辛苦呢……”
了解情况之后,国王立即将自己身边的贴身侍卫统领莫言派往瓦剌,去寻找吴依凡。
爱,很纷繁,很复杂。没有人能真正弄懂自己为何要爱,为何要这样爱,为何会这么辛苦?也许正如苏轼在《题西林壁》中所说的那样,“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爱并不神秘,只是人人都处于爱之中,故而没有人清楚爱到底为何物。
国王又何尝爱得不辛苦呢?他也不知道为何要派出人手帮女儿寻找吴依凡。是为了让女儿回复健康,快快乐乐的活下去么?那为什么要如此才能安心呢?
又或许,说不清道不明的某种行动,就是神秘莫测的爱。
当然,爱,通常是自私的。有爱就必然有偏重,爱某人就偏向于某人,爱某物就偏向于某物。花中偏爱菊,性喜高洁;梅菊松三友,志在非常。所谓的大爱便是无爱。
自私的爱又是嫉妒的孪生兄弟姐妹。爱之于不爱,是相反相衬的。对某人爱得太深,在他人眼中看来,就是对自己爱得不够,甚至是瞧不起,不放在心上,乃至因爱生异。
鞑靼大败,国王并未追究任何人的任何责任。但是,国王对玉真的过分关心,使得也先、周翼等人怀疑国王的行动是否真的那么纯粹——看望女儿,在平常的任何时候,这都是再正常不过的举动,父母关心儿女,这是亘古不变的定律.当然,其间这其间也有可能出现为了某一利益而做出抛妻弃子的豺狼父母,但毕竟这都是少之又少的。人世间最不可怀疑的就是这份亲情。
因为也先和周翼不顾玉真这位统帅的再三告诫而一意孤行,致使数十万大军全军覆没。国王虽然不予以追究,但也先和周翼则是耿耿于怀的。他们知道,在这件事上,玉真是作为全军统帅的,如若追究起来,这层关系是较父女之亲情关系要更直接的。国王在大军刚刚班师回朝时不便处罚犯错将领,一是为了顾及军队的稳定,另一方面也无确实的证据证明他们是一定有罪的。故而耍出欲擒故纵的手段,借着给女儿探病的借口,暗中对此次战败的情形加以调查,只待证据确凿,便动手抓人。
一日,国王将也先召进了宫中,神色忧郁;对也先也是欲言又止,叹息不断。最后翻来覆去的叹了好一阵气,却终究半个字没有说,只是叫也先先行回去了。
也先以为国王是要就与瓦剌之战的失败兴师问罪,意欲杀他的,所以他站在宫中心中直打鼓,到后来发现没什么事儿,反倒是虚惊一场,心中绷紧的弦也稍稍放松了。但这件事对也先的震动很大,他在进攻的途中,就不止一次的恍惚听到了侍卫们说什么杀、死的字眼,但当他盘问侍卫时,侍卫都是缄口不言,神色很是紧张。
也先将自己的想法告诉了周翼。两人经过一番合计分析,认为国王必定是要对自己下手。也先想到自家世代英雄,没有一个不是精忠报国、马革裹尸、战死沙场的大功臣,而今自己却要死在祖辈世代侍奉的人的手中,心觉不甘,但想到自己给瓦剌带来了这么深重的灾难,却也觉得罪有其当,是以觉得无可奈何。最后,在周翼的再三鼓动下,决定先下手为强。也先召集自己的亲军,并暗中唆使自己的旧部下,跟他一起起事。
一时间,京中风云涌动,京城周围兵马日渐向京城靠拢,伺机举事。
鞑靼国中,一场巨变即将发生!
事情不断发生着,所以新闻能够层出不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