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楔子 ...
-
元盛三十六年夏,池居国禹宁道江州。天气晴朗,微风轻拂,海边浪潮冲刷,城中房屋简朴素雅,店家门庭若市。江州不如大城那般繁华,但平淡中又洋溢着温馨。
荀家。七岁的荀馨坐在院子的石凳上,用稚气的声音问着身旁的荀海:“爹,我是不是要去学堂了?”
荀海轻轻摸了摸荀馨的后脑勺:“是啊,爹想了几天,觉得去学堂学些知识总比你天天在家玩要好啊。馨儿,你告诉爹,你长大了想做些什么?”荀海向来宠爱这唯一的女儿,就连想要送女儿上学堂也希望听听女儿的心里话。不求她嫁个多有钱的人家,只望女儿健康快乐。
荀馨乖巧地望着脚尖,碰不到地上的两只小脚在空中晃呀晃的。她想了想:“我将来想像爹一样,可以去好多好多地方玩好玩的,吃好吃的。”
“那爹送你上学堂,学堂的先生会教你很多知识。等你长大,再上灵剑谷学个兵器防身,然后就云游四海玩好玩的吃好吃的好不好?”荀家在江州经营镖局,荀海作为镖局的镖头,常年在外,深知江湖险恶。若女儿的性子也同他一般的话,他必须先要让女儿学会保护自己才能再去实现自己的愿望……
而荀馨只想着能玩能吃便一口答应了,却不知她的这声答应将彻底改变她的整个人生。
一个月后,她便进入了坎街附近的一间小学堂念书。同时,也认识了木家小姐木挽萦。
“你就是我们坎街上那间镖局老板的女儿吗?”木挽萦凑近了她问。“嗯……我是荀馨,你呢?”相比起木挽萦的爽朗,她就胆怯多了。
“我是木挽萦,坎街上的木影客栈就是我家。以后我们就是好朋友啦。”木挽萦孩子气十足地拉着她说。
她自小就鲜少与小伙伴玩耍,现在面对这有些陌生的好朋友仍是有些迟钝,想了好一会儿才想出了一句话:“那,我们……我们散学可以一起回家……”
自那以后,木挽萦便常常和她一起去学堂,散学时则一同归家。木挽萦爽朗直白的性子,也慢慢感染了她。
五年很快就过去了,荀馨也出落成了小姑娘的模样,眉眼间少了别家姑娘的柔弱,多了几分英气,性子虽倔,但仍是有些怯怯的。坐在一旁的木挽萦依旧是一脸的男孩子气,丝毫不扭捏。
一天散学后,木挽萦兴奋地和荀馨说:“荀馨,你听说没,我们爹娘打算一同将我们送去灵剑谷学武!我早在客栈就听那些客人说过灵剑谷,说那里都是兵器,还有教我们舞兵器的先生,那一定很好玩!“
荀馨圆圆的脸上也绽开了笑容:”听说了,我们可以一起去呢,真好。我小的时候就很想像我爹一样四处游玩。可是……“说到一半荀馨却露出了一丝不安和犹豫,”如果去的话就很久很久都见不到爹娘,也吃不了江州菜了……“说到这里,一向习惯玩闹的木挽萦也安静了下来。十二岁的孩子,再贪玩也舍不得离家,但这一日也总会到来……
“馨儿,一定要将爹娘这几日说的话记在心里,知道吗?你和挽萦上了灵剑谷以后就多多互相照顾,认真学。还有,学好了也不许欺负别人……“荀夫人一大清早便在家门前叮咛着荀馨,语气里是浓浓的不舍和担忧。
一个时辰后,荀海带着一支送镖的队伍保护荀馨和木挽萦,一同上灵剑谷。
“辰时快到了,赶紧上路吧!”荀老爷站在队伍的前面喊道。荀馨早知要离家五年,她突然觉得,就算外面的世界再有趣,那也是她从未看过的世界。现在,她只舍不得爹娘,舍不得这小小的荀家,也舍不得生活了十二年的江州……
娘亲曾与她说过,身为姑娘家,也要有独当一面的样子。她虽然不太懂什么意思,但那个时候望着娘坚定的眼神,似乎也懂了几分。
她望了望身边一步三回头的木挽萦,将心里那些复杂的情绪压了下去。身旁的木挽萦眼泪已经一滴滴地滑落,她伸出手,牵着挽萦。这个陪着她五年的好朋友,接下来的五年,就由她陪着挽萦吧。
今日江州的早晨,和往常一般热闹,只是风似乎有些冷。一支带着两个小姑娘的送镖队伍,缓缓地走出了城门,慢慢消失在江州的视线里。或许再次归来已不知何时。
辰时的郊外,阳光已渐微暖,空气里夹杂着晨露的湿气和青草的清新。除却一条足以让两辆马车同行的泥路蜿蜒盘旋至视线尽头外,漫山遍野都被青翠的草原覆盖,挺拔的树林和各种颜色的小花点缀其中,偶尔还能听见小鸟的鸣叫,可谓鸟语花香。最美的还是江州特有的蓝天,浅浅的蓝,淡淡的蓝,不掺一丝杂质。
荀馨与挽萦两人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让人心旷神怡的大自然,很快就暂时将离家的忧伤抛于脑后,尽情地打闹嬉戏起来。
荀海在路上默默照看,并没有与女儿多言,期盼这一路上,女儿的心中能慢慢领悟何为独立。
队伍马不停蹄地赶了两天,总算到了禹宁道和流祗道的边界,周边的景色也渐渐变得不同起来。黄昏渐浓,漫天的草原已消失在身后,低平的山坡也被高耸的山峰取代。斜阳藏在峰峦背后,大地的暖黄也一点一点地褪去。
数日的长途跋涉,加上周遭风景的变换,让荀馨和挽萦有了离家的实感。刚上路的新鲜感也变成了不安和疲惫。她们躺在马车里,透过随风飘动的帘子凝望着车窗外半遮半掩的夕阳,默不作声。
荀馨悄悄瞥了挽萦一眼,看着爱打闹的挽萦安安静静的样子,担忧许久却仍是不敢亦不知如何开口,思绪千回百转最后只轻轻地问了句:“挽萦你以后想做什么?”
挽萦凝望窗外的眼睛并未转动,双唇轻抿,像是思考了一下:“不知道,”忽地又眨了眨眼,“过得开心?有很多钱可以买很多东西?你呢?”
躺在身后的荀馨微微一笑:“我想走遍天下。”但我舍不得我的爹娘。那后半句,她没有说出。或许,在挽萦心中,也是有半句未说的话吧。
翌日午时,镖队终于进入了流祗道境内。
流祗道山岭众多,灵气丰沛,因而成为众多习武人士的修行练武之地。灵剑谷乃是池居国享负盛名的习武之处,池居国宫城内最好的御前剑士皆出自于灵剑谷。
据传言道,灵剑谷谷主年少时乃是铸剑之人,后因机缘而藏于流祗道铸剑练武,并开始聚集善于兵器的能人异士。二十五年后建立灵剑谷,并招收学生,传授少则三年多至五年的课程。近十年来,灵剑谷的学生大量增长,渐渐连御前剑士都出现了灵剑谷的弟子。灵剑谷的名气越来越大,习武人士亦纷至沓来。
未时,镖队一行人在灵剑谷附近的宁墨小城一间客栈内用膳并作最后一次休憩。宁墨离灵剑谷甚近,几乎成为提供给灵剑谷所有物资的来源地。在宁墨所见的大部分都是习武之人,当中还有不少进城采买或是下山游玩的灵剑谷弟子,甚是热闹。
荀馨和挽萦两人好奇地环顾四周,发现了许多年纪与她们相仿,身负长剑,双剑或是长鞭的白衣男女,吃酒品菜,高谈阔论。不难猜测,他们便是灵剑谷的弟子。看着这般新鲜的热闹场景,想到不久后自己也将穿上这翩翩白衣,舞刀弄剑,她们心中也终于有了兴奋的实感。吃饱喝足后,并未在宁墨多作停留,还加快了上山的脚步。
想进入灵剑谷,必先上灵山。灵剑谷地理位置特殊,由灵山中央的山道直行而上,约半个时辰可抵达灵山山腰,山腰处筑有吊桥,通往另一处更高的峰顶。而那峰顶,便是灵剑谷谷门所在。灵山山如其名,灵气四溢,草木茂盛,终年常青;山腰吊桥更有薄雾笼罩,朦胧神秘。车马无法通行吊桥,所以又有人在一旁搭建了不小的马棚。
镖队人马留在马棚旁守候,由荀海独自带荀馨和木挽萦进入灵剑谷。穿过吊桥,三人皆被谷门的灵慧之气所震撼。谷门由巨石修筑而成,巨石中心挖空成门,顶端刻有潇洒自如的“灵剑谷”三字,似乎乃是兵器镌刻。刻字旁边插有墨色长剑,剑身一半没入巨石,固不可摧。此剑剑锋尖利,剑柄刻纹复杂,在薄雾遮掩下仍泛寒光。想必是谷主之作。
三人拜见谷主后,便由谷内小厮安排入门住所。由于外人不得多作停留,所以荀海当下就要与荀馨和木挽萦道别,离开灵剑谷。而她们两人将从第二日开始展开为期十日的入门试炼。十日过后,各自挑选自己擅用的兵器,分于各门学习,成为正式弟子。
荀海离开时只留下一句:“你们好好习武,学会依靠自己的能力生活。爹娘们都会等着你们回来的。”便消失在谷门的雾气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