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1、R大秘闻录之校长的日常 ...

  •   早上五点钟,校长起床了。隔壁的R大还是静悄悄的。

      校长的房子很小,只有一个浴室、一间存货充足的厨房、一个没有电视的客厅和有着一张舒适大床的小卧室。

      校长飞速地打扫完卫生,然后躺在客厅的沙发上,一边听英语新闻一边?品着手中的一杯白开水。

      五点四十分的时候,校长听完了所有想听的国际和科技新闻,她离开家,一路散步到R大。

      早上6点,是所有大一学生在操场上晨练的时间。

      校长做准备活动、校长在健身器械上爬上爬下、校长绕着操场跑步。一开始大一的新生们总是惊奇不已,直到师哥师姐们告诉他们校长总是如此,才慢慢习惯了和校长一起晨练。

      外人看来,这就是一群猴孩子在操场上苦哈哈地训练,还一个个如此卖力气。然而真相是任谁都不愿在校长面前出丑吧。

      7点钟,晨练结束。校长混在人流中去食堂吃早饭。学生们都知道东区食堂是“校长出没区”,

      没准儿你打了饭菜去找座位,发现自己正好和校长一桌。

      校长不喜欢在吃饭的时候说话,但是也不介意在吃饱喝足后和上前搭讪的同学聊一聊。

      校长的“御驾”,一辆黑色的自行车,就停在东区门口。于是去东区吃早饭的同学们经常有幸见到前一秒钟还慢吞吞走路的校长骑上车座就绝尘而去的壮景。

      张胧月其实是有一间不小的办公室的。但是显然对于一个实验室狂人来说那间办公室还是太小了。于是主楼的校长室总是常年空置的。

      实权校长的工作其实非常轻松。财务的事有季希文的团队在管,教学的事自然有教务处处理,后勤的事交给后勤部,大大小小需要有校长出席的场合和会议统统由专职外交的副校长负责。张胧
      月只需要按照她内心的想法提出一项项改-革政策,自然有一整个团队去运行接下来的事。

      剩下的时间,自然交给亲爱的实验室。

      其实刘飞飞同学听到的传言还是有真相的。理工楼的地下确实有粒子对撞机。这东西占地面积可不小,当初季希文同志满头瀑布汗地打着“彻底更换校园地下管道系统”的幌子整整施工了两个月,才把对撞机的初期工程建好,可见这一工程之浩大。总之结局很圆满,老大很满意。

      21世纪四十年代的科技水平相对于21世纪初期来说没有太多跳跃性的突破,但是却在基础领域有了长足发展。其中很具有代表性的一个理念就是“封装技术成熟化”。

      早在21世纪初期,信息技术就已十分普及。几岁的小孩子也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进行写字、绘画等操作。然而这不代表一个小孩子就已经知晓了电脑的组成原理和程序的编程原理。“封装”的概念就是,把复杂深奥的技术埋在底层,只在表面上显露方便人们操作的部分。这就是为什么一个小孩子即使不了解电脑的组成原理,也可以熟练地使用电脑做一些事情。

      到了21世纪四十年代,“封装技术”日益成熟。例如一个普通人不需要知道机器人的构成原理,就可以将购买的零件组装成理想的机器人。例如一个学生不需要知道底层代码如何编写,仅仅是说出自己对于程序功能的详细构想,就差不多可以借助专门的编程软件制作出自己想要的程序。

      总而言之,这是一个“idea”无比重要的时代。

      只要你想到了,你就有可能做到。

      创新性的思维,新奇大胆的想法,是世界各国都在鼓励青少年去做的事情。

      而恰巧,张胧月经年的不懈思考,让她的脑袋里装满了各种荒诞不经却新奇有趣的想法。

      而她在大学期间广泛涉猎各门学科,对其中原理不懈追求,又让她具备了将想法变为现实的能力。

      于是在这个造梦的年代,张胧月让很多同龄人想都不敢想的梦想成真了。

      例如,她发现了重力场的奥秘。而感谢这个时代各种方便的工具,她制造出了童年的梦想“悬浮板”,也制造出了有史以来最为强大的个人防御系统——意念操控周身力场变为现实。张胧月本身是个视名利如浮云的人,实际上世界上除了思考以外的东西她基本都视为浮云。所以她的研究基本都是地下状态,科学界从来不知道还有这么一号人存在。

      另外还要说说她克服死亡的事情。实际上张胧月从知道死亡为何物时就开始畏惧死亡,这也许是她在童年和别人格格不入的重要原因。别人看到一个可爱的婴儿会称赞它的可爱,而张胧月却仿佛看到了这个孩子的一生——细胞不断地分裂和分化,于是这个婴儿渐渐长大,细胞达到分裂次数的极限后开始逐步衰老死亡,于是长大成人后的婴儿慢慢出现皱纹、雀斑,脏器老化直到——那人类永远无法逃避的死亡。她的世界一度是很悲观的。她曾经考虑过报考医学院,研究延迟人体衰老的方法,却在综合考虑后认为“在自己的有生之年医疗水平不可能发展到这一步”,于是作罢。计算机的出现给了她希望。作为世界上唯一能和人类大脑复杂度相媲美的事物,计算机很有希望实现“人类意识的保存”。

      张胧月认为人类的躯体无足轻重,一个人存在的关键是她的记忆和思想。只要她的记忆和思想保存下来,并且能继续发展,她就相当于克服了死亡。于是她在毕业后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投入到对“计算机保持人类思维”的研究中,并取得了满意的结果。在她的躯体死亡后,借由计算机程序保存的她的记忆和思想会在另一具年轻的躯体上复苏,并借助那具躯体继续思考和发展下去。
      在解决了自从童年时期就一直困扰自己的难题之后,张胧月着实松了一口气。接下来,她有无穷无尽的时光来做自己最喜爱的事——思考。

      张胧月并非享受寂寞,她只是不像寻常人一样害怕孤独罢了。她觉得一个人的生活没什么值得抱怨的,也不介意找一个人共同度过漫长的人生,前提是这个人能够跟得上她的思维。目测,有点困难……

      大约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她创造了“张一”。

      “张一”严格意义上来说就是另一个“张胧月”。她拥有张胧月的全部记忆和思想,只不过是停留在电子虚拟状态而没有获得一具实在的躯体罢了。这其实是有很多好处的。普通人做三位数的乘除法就感到很吃力,但是几十亿次的乘除运算对于一台计算机来说就像普通人做“1+1”这么简单。“张一”的存在着实为张胧月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许多便利。自从有了张一,她真的只需要动动脑子冒出一些新奇的想法就可以了。

      而作为张胧月不惜一切代价也要保护的宝贝女儿,张一自然是享受了不少身为“科学狂人”的女儿才有的优待。在二十世纪计算机诞生的初期就已定型的“二进制”和“冯诺依曼体系”在张胧月看来简直碍眼得很。她认为如果不是人们的习惯使然这么低效的一套体系也不至于沿用那么多年。为了亲爱的女儿的幸福她废寝忘食几个月将灵光一闪的点子变为现实:不再借助电路通断实现的“六十四进制”和针对张一的特点(高速输入输出不需要与外界转换)摒弃了人体构造原理的“非冯体系”。这一切带来的直接后果就是,张一在虚拟的网络世界横行霸道畅通无阻打遍天下无敌手。

      好,言归正传。校长愉快地走进实验室,张一的声音立刻迫不及待地响起:“早上好,妈妈!又是充满活力和创造力的一天!今天实验室的温度正常、湿度正常、压强正常、辐射度正常、有毒气体浓度正常,适合进行各种实验~昨天夜间粒子对撞机运行状况良好,检测到1种疑似新粒子的物体存在,正在进行第三次复检。根据“哈勃四号”的观测,今天下午5点至6点理工楼地区可能会有中度降雨,妈妈你和小言哥哥还有希文哥哥约定了吃晚餐,可是你没有带伞哦~”

      “啪!”门外传来物体落地的声音。

      “张一,怎么回事?”

      “安啦安啦,妈妈。是理工楼的管理员大叔吃惊地扔掉了手中的扫把。也许他刚刚只看到你一个人进实验室,却听到我和你说话,现在感到很疑惑吧~”虽然张一的声音是从胸前口袋里的客户端发出的,张胧月却能明显地感觉到,少女一定做了一个吐舌头的表情。

      她微微一笑:“下回和他解释一下就是了。张一,我们开始充满创造力的一天吧。”

      下午5点钟,张胧月走出实验室去吃晚饭的时候,果然看到外面下起了蒙蒙的雨。

      门口处,穿着一身黑色西装的男人静静地站立。而旁边喋喋不休的穿着帅气夹克的男子手里举着一把白伞,正兴奋地向自己挥手。

      “喂,老大!你说过在食堂请客可不要忘记啊!”

      张胧月快步走入雨幕中,和两人并排而行。她眯着眼享受着雨水打在脸上的感觉。季希文也收了伞,三个人就这么潇洒地行走在雨幕中,无视旁人的目光,享受下雨的快乐。

      生活,很美好,不是么。
note作者有话说
第21章 R大秘闻录之校长的日常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