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7、世界第一 ...

  •   “话说我和小言作为荣誉董事可是好久没有去R大看过了。四号线还没有停运,老大我们去R大逛逛呗~不知道现在的R大是不是像当年的哈佛一样“图书馆到凌晨四点还在灯火通明”呢?”

      张胧月不自然地回答道:“我也几个月没露面了。不过灯火通明?一片漆黑还差不多。”

      “?!!!”

      “你作为董事还真是徒有虚名。”小言解释道,“R大实行半军事化管理,23点后全校熄灯强制早睡。宗旨是“有节制的疯狂”。”

      “老大,这么没有人权啊啊啊!话说学生们不会怨声载道吗?”

      “没有健康的身体,一切梦想都是空谈。”张胧月回答说,“他们在进R大之前就已被告知这点。”

      R大的教育制度,真真是国际教育界的一朵奇葩。

      起初张胧月作为新任校长推行改革的时候,业界是一片质疑声的。什么“不伦不类”、“过于专*制”、“异想天开”之类的令人啼笑皆非的舆论都一股脑冒出来。

      几年过去,成效出来,那些专家们才相继噤声,转而大肆吹捧,考察团也是一个接一个的来,搞得警卫处一个劲儿打报告要求像T大P大那样设立门禁,否则学校就要被慕名而来的游客挤爆了。张胧月想了想,还是没有批准,只是单纯加强了校园的安全巡逻而已。

      作为人文社科类的院校,学生实在不应该离社会太远。闹市里也不是读不了书,只看是否真心想读了。

      总结起来R大的教育特色,大概有以下三项:

      第一,半军事化管理。所有学生23点必须就寝,7点前必需起床,学校有相应的考勤制度,绝不会出现蒙混过关的状况。换句话说,就算你熬到大四,也别想多睡一个懒觉。

      大一新生每天都要接受两个小时的体能训练,大二以后减到一个小时。

      上课禁止携带电子产品。

      全校禁烟禁酒。

      全校严禁脏话,专人检查。

      R大校内,走路必须昂首挺胸不能驼背,专人检查。

      最后一条简直匪夷所思,但是张校长坚持认为哪怕其他的都不加也要加上这一条:“连背都挺不直的人,还能做成什么?(疾病除外)当学生们直起腰来,他们的人生会大不相同,因为他们会看到新的风景。”

      学生们在度过痛苦的开学第一月后,确实发现自己的人生大不相同。

      和其他高校相比,R大的校医院出诊率最低,学生的挂科率最低,学生的体质测试成绩最佳,校风最优良。

      校园的道路上,行走的学生个个健步如飞、满面自信。很多从初中就开始戴眼镜的学生甚至在入学一两年后摘掉了眼镜,R大周围的眼镜店几乎破产,这也算R大传奇之一吧。

      课堂上再也没有出现过呵欠连篇的学生。废话,睡这么早还有人会犯困么?

      难怪帝都的人都说,不用戴校徽、不用穿校服,就能认出来R大的学生!背脊笔直、浑身散发着自信气息,从不说脏话的肯定就是了。

      第二,入学之初不分专业,大一实行通识教育,大二再分专业。

      第三,学校的各种资源丰富至极!最近几年成了世界第一,自然是呼风唤雨要啥有啥,最初那几年虽然国家拨款少,但是架不住季希文拿钱砸啊。当初张胧月要拿出公司百分之一的利润时季希文虽然不至于肉疼,但是内心着实震撼了一下。国家每年投入教育的总支出超不过GDP的百分之四,而张胧月这一出手,相当于全国的教育投资都给了R大一家,您明白了吧。
      举个例子吧。阿明是S省今年的理科状元,虽然没有当年全科满分的言学神那样开挂,但是全国的大学随意挑是少不了的。

      阿明一点都没有为挑学校挑专业而烦心。学校嘛,除了R大还有谁?专业,到了大二再去想这回事!

      她痛痛快快玩了一个暑假,开学去R大报道。

      R大校训已改为“思考即生命”,季希文吐槽说这一看就是老大的手笔。

      第一年,阿明觉得自己变了一个人。

      高中时埋头苦学,不仅近视了而且有些微的驼背。总是在桌前学习让体质变得很差,因为害怕成绩掉下去也没有机会参加课外社团活动。

      开学那天,阿明瞪着手中字典一样的新生指南和薄薄的课程表发愣。

      每天,要早起。起来后,必须吃早饭。

      课程满满的。五花八门什么都有,简直涵盖她毕生所知的所有方面:科学、文学、史学,哲学、医学、艺术、法学…无所不包。

      就拿周一的课表来说吧:

      第一节公共演讲—初级

      第二节中外哲学

      第三节法学概论

      第四节文学作品赏析(莎士比亚与康德)

      第五节科学的起源

      第六节医学的历史

      第七至八节体能训练

      晚上无课,但是要复习和预习。因为课程表上写了这样一句话:不复习和预习者没有听课资格。

      阿明看着任课教师一栏里那些如雷贯耳的名字,手掌激动得颤抖。

      R大第一年,阿明觉得自己的人生从未这样充实,视野从未这样开阔。

      她摘掉了眼镜,走路时挺胸抬头自信满满。她在白天总是精力充沛的,单论体育成绩已经可以和专业运动员媲美。她学习了演讲和辩论,能够与人从善如流地交往。她涉猎了大量经典书籍,各个领域的都有,对世界和人生有了更全面的认识。她重新定位了自己,对未来有了一个大致的计划。

      大一下学期要结束的时候,每个R大的学生都要与至少三位导师约谈,确定自己的专业方向。

      阿明再三思量后,认为自己虽然曾经是理科状元,但真正热爱的是文科,对外交和翻译情有独钟。导师也认为她在语言方面天赋更深。于是她申请进入外国语学院并获得批准。

      R大的外国语学院声名在外,因为外交部几乎成了R大校友会,近几年诺贝尔文学奖频落华夏也和外国语学院有很大渊源。

      学外语的本科生很多,但是不是所有本科生都能把外语应用得像母语一样娴熟的。而R大外国语学院的要求更甚:不仅母语要达到中国的专家水准,外语要达到外国的专家水准,政治也要达到政治家水准!

      所以从外院滚出去的一帮人在国际外交界嬉笑怒骂纵横捭阖,把那群外国人震得一愣一愣的。

      早些年R大外国语学院的名字是怎样打响的呢?

      华夏其实从不缺诺贝尔文学奖级别的作品,无奈翻译不给力呵。翻译家翻译一本作品几乎和重写它没什么区别。所以译本得奖很大程度上是翻译家的功劳。比如说《论语》,绝对能横扫十个诺奖不在话下,可是翻译过去还能看么?意思全丢了。

      当时三人组决定拿诺奖开刀,三个人自然有三个人的办法。张胧月当年在R大时是真心喜欢学英语的,所以她暗地里接下了几部知名作品的翻译工作。季希文只管用钱砸,那些译本在世界各地的畅销书榜上蹭蹭往上爬,甚至连一些隐退已久的大师都跳出来对译本大加赞扬。小言动用各种手段影响评委会的人员组成。

      一年没有效果,就两年、三年。三人不缺的就是耐心。

      终于在第四年,诺贝尔文学奖又一次花落华夏,而且译者出自R大。

      经年的努力开始见成效,陆陆续续R大培养出来的学生也开始在经济、政治上崭露头角,甚至于
      华夏第一位女总理被授予了诺贝尔*和*平奖。当然,这是几十年后的后话了。

      不能否认的是,那枚文学奖开了个好头,从此以后诺贝尔的颁奖台上就没少过黄皮肤的身影,而且大多数与R大有关。世界第一名校的传奇从此开始。

      不扯那么远了,把镜头拉回到阿明。

      她怀着崇敬的心情走进外国语学院的大门。大厅的墙壁上悬挂着三样东西。

      左侧是外交部的标志徽章(外交部校友一家亲)。

      右侧是一张熠熠生辉的诺奖证书(张胧月为外院挖到的第一桶金)。

      正中央,是一面鲜红的国旗。

      阿明的眼眶湿了。

      “国民表率,社会栋梁。

      吾将度过异常紧张的三年大学时光。

      吾会将之视为一场战役。

      为青春而战、为国家而战、为理想而战。

      身后是前人的荣光,吾必不辜负。

      面前是自己的奋斗,吾终将胜利。

      R大,母校,你的传奇我来写。”

      每个R大的学生,都是怀着这样的心情,度过在R大的每一天,并带着这份心情扬帆远航。

      阿明,只是其中普普通通的一份子。

      “圆明园的价值,岂能和我的学生相提并论。”

      这么平淡而嚣张的一句话,竟不是玩笑。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7章 世界第一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