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伤逝 ...
-
又是赶集天,奶奶开张她的小本买卖,安简坐在院子的长木凳上看她忙活。
灶膛里燃着大火,油锅上方油烟蒸腾,院子里弥漫着一股油糍的香味。
往来都是熟客,有人买东西,也有人不买只进屋讨口水喝,奶奶都笑脸招待。
院子前有两棵爷爷生前种的无花果,如今枝头正果实累累。
楠泉人少见无花果,孩子们不认识,就说那果子有毒吃不得。
有路人认得,说那是无花果可以吃,安简去摘了一个来吃,入口粘滑,觉得太恶心,从此再也不去碰了。
只有很少时候,路过的孩子看到长得肥美的果子眼馋去摘几个吃,剩下的,就枯萎在了枝头。
也有中午的时候,容彦来找安简玩,于是两个人各带着一把小刀爬上容彦家的梨树,坐在树上削梨吃。
梨树是上一辈人有心种的,可是却无人有心打理,大概是因为在楠泉这种地方,人们并不钟爱吃了不管饱的水果,他们只注重主食。
由于疏于打理,梨的品质并不怎么高,再加上楠泉人养蜂,梨上到处都是蜜蜂吸食的痕迹,可是这并不影响安简和容彦的好心情。
13岁,安简八年级,奶奶突然生病了。
那时候奶奶家已经安了座机,通电话时,奶奶说起最近老是盗汗、咳嗽、浑身都觉得乏力,爸爸决定接奶奶来市里检查。
自安简八岁爷爷逝世至今五年来,奶奶从来没有主动向爸爸要过一分钱,她坚持呆在楠泉,坚持劳动,坚持自己养活自己,这样要强的人,安简知道,当她主动开口说疼的时候,必然是她的痛苦已经让她无法承受。
检查结果出来了,是肺结核,安简不懂这些,只知道从此奶奶不再跟自己同桌吃饭,并且开始不停地吃药。
一个月不到,奶奶回到了楠泉。其实她从来市里的第一天开始,就一直嚷着要回去,是一家人三番劝慰,才让她留到了现在。
安简送奶奶上了爸爸的车,他看着日渐沧桑的奶奶心里一阵酸涩。
原来,这世界上,并没有那么多理所当然的事。
他原本以为,奶奶是要跟他们一起生活的,她是爸爸的妈妈,儿子照顾生病的母亲,不是天经地义的事吗?
小的时想着长大以后要好好孝敬奶奶,要让奶奶吃好、穿好、用好、玩好,万事无忧。
可是现在奶奶生病了,日日遭受病痛折磨,自己除了几句千篇一律的安慰话什么忙也帮不上。
原来,这世界上有的事,也不是光有心就能够做好的。
奶奶回到了楠泉,安简在学校整日忙于繁重的学习,他心心念念暑假赶紧到来,他就可以去楠泉看望奶奶了。
为了让学生们在九年级能有更充裕的时间备战中考,补课也要上新内容,这样的话,安简连假也不能请了。
漫长到煎熬的一个月终于过去了,安简迫不及待要去楠泉,妈妈劝阻不住,最后几番叮嘱安简,要跟奶奶分开吃饭。
她的话引起安简了的恼怒,她的话语听起来像是只是把奶奶当做了一个肺结核病人,却没把她视作自己的亲人。
尽管安简也明白结核病容易传染,自己的确需要防护,但是妈妈这样开诚布公,还是让他很生气。
再一次回到楠泉,奶奶好像变得健康了一点,每天依旧操劳着各种琐屑事物,她停不下来,忙碌简直成了她的习惯,一停下来就浑身不得劲。
只是,在饮食上她变得很小心,她每天将饭菜分成两份,安简坐在桌前吃饭,她把菜放在灶上,站着吃,安简叫她一起坐着她也从来拒绝。
吃完饭的碗她也是分开洗的,安简要帮忙,她总说他洗不干净,安简用的碗,她总要用开水多烫一遍。
奶奶的事很少有安简帮得上忙的,整天跟在奶奶身后,安简觉得心里难受得喘不过气,自己来到楠泉,好像成了奶奶的负担。
有时候,他就约上容彦、或是容彦来找他,去摘山里或附近摘野果子。
容彦家的梨树现在已经不结果了,两个人聊起这些,想起当年给安简奶奶家梨树喂饭的事情,安简问容彦后来那梨树结果了没,容彦说没有。
后来两人就乱七八糟地聊,容彦说起自己在县城里念初中,成绩不错,如果中考考得好的话,可能回去市里念书,说不定到时候能跟安简一个学校。
安简说那你努力吧,我在市里等你。
原本只是一句无心之谈,谁知第二年中考后,容彦真的报了跟安简一样的学校。
容彦打电话告诉安简的时候,安简正在三亚和全班同学参加毕业旅行。
电话里容彦的声音听起来很高兴,安简也不禁为他感到高兴。
容彦说,说不定我们能分在一个班,还能在一个寝室呢。
安简回答说也许吧,真是那样就好了。
挂了电话,安简将手机放在帐篷里的背包里,来到海边。
海潮已经退了,安简踩着沙滩,软软的,又有一种像是鱼儿在亲吻脚心的酥麻感,真好。
他走进海里,直到水漫过了膝盖上方才停止前进,潮起潮落,浪花逼近,那力量像是要把人推倒,于是安简退回了沙滩。
他沿着海岸线走,突然听到有人在叫自己的名字,回头去看,不远处的唐娅飞快按下相机快门。
同学们三三两两的起床了,大清早的他们兴致高昂,相互捉弄玩得很开心。
意识到这是初中相处了整整三年的小伙伴们最后的别离,安简变得有些伤感,于是努力地融入这种欢快的氛围分散自己的思绪。
毕业旅行结束以后,安简去上了书法和绘画培训班,他惦记奶奶却又害怕面对奶奶。
奶奶每一次对自己身体状况的描述,都让他很难受。
他原本以为,即便自己什么忙也帮不上,至少还能陪伴,可是他的每一次毫无用处的陪伴,给奶奶带去的都是更重的负担。
人,怎么会有这样多的有心无力呢?就是因为这样,人心才会觉得累吗?
假期结束,高中生活拉开序幕的同时,安简得知奶奶病逝。
听到这个消息的安简大脑一片空白,心下全是茫然。
然而这又像是所有人都在等待的结果,只是终于在今天宣判,死亡本就是心下早已预料千百遍的结局。
困之于病苦中的老人,活着也不过只是对亲人的宽慰,于他们自己,恐怕就真如奶奶曾常说的一样,还不如死了的好。
那就把死亡当做对病痛的解脱吧,当做是与早已经死去的先人的再团聚,想要与另一个人再聚不是必然得经历与一个人的分离吗?世间事总是这样,就如佛家所言的因果循环。
只是,道理是这样说的,心却没法不伤感。安简从此明白,理性不能等同于感性,这就是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人,即使明白,也摆脱不了他们的纠结困顿。
因为人心无从考量,更无法完全受逻辑主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