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再新 2 ...
-
对延伏村第一日的生活,叶丽十分满足。
虽说这村庄已不在众旅行路线之中,但自县城出发的观光巴士,却也有不少路经此地乡道的路线。叶丽正是从其中一条中午停泊延古山脚片刻的车中下的车。一下车就能望见分叉在乡道旁的村道,进入其中不消两三分钟的路程,视野里逐渐变大的小山坡下便有了村落——这就是延伏村。
村庄依山形而座,随着土坡的地势有几片绿油油的小块田地错落其间。虽然村户不多,但似乎是因为乡道另一侧有一所当地学校的关系,这儿除杂货店外,还有零食铺子和文具小店,配上为了上山游人而设置的招待所,算是个发展得不错的自然村。
村中建筑除了招待所外大多是典型的当地建筑,白墙黛瓦连成一片,其中错开点缀的石子路,据说是当年开发为旅游景点时才新修的,如今看来与周围的建筑浑然天成。刚来到这里走在石子路上,遇到一两户在家门口打发时间的老人家,见叶丽提着行李箱,他们还热情地和她打起了招呼,她也不怕生,笑呵呵地和这些闲来无事的长辈聊了几句。
说来,招待所的事儿还是这些老人告诉她的。原本在学校时已去电子阅览室查找过关于此村的旅游攻略,奈何相关篇幅较少且距离现今较早,让她一直抱着此地有旅馆或农家乐之类的印象,直到向几位老人打听时才知道自己错得离谱。
幸好其他与此地相关的资料还不算过时,杂货店里当地木雕工艺品依然还有货源,零食铺子和文具小店虽然商品并不像S市那样品种繁多,但流行于全国各地的品牌产品还是有不少陈列,想来这一代乡里教育与文化方面也不至于贫瘠。
这里的常驻人口以老人和孩童为主,青年劳动力们自然和其他乡内的年轻人一样,奔着大城市去了。也因此,那些点缀在半坡的田地,都是由老人在打理。黄金周的孩子们自然全都放了假,但村中却未见到,听老人们说他们大多趁着假期去县城的同学家玩了。
一个有着十来位中老年人的质朴村庄,便是刚到来的叶丽的最初印象了。
而后,来到招待所的她,才看到了不亚于村人数量的游客。
和招待所大妈一起吃了当地特色菜棉豆腐、底鲜鱼和小杂锅后,身为吃货的叶丽回味了一晚那鲜美的味道,再加上旅行的兴奋,当晚的大部分时间她都在住屋的床上仰望星空。住在顶楼的好处就是这儿有部分房间嵌着天窗,透过那块玻璃能看到乡间才有的璀璨星河。
虽说并不是第一次出门旅行,但每次她都会有这样的心情,不想浪费与这个地方邂逅的第一个夜晚。
把这一天的经历大致回忆了下,叶丽开始盘算起第二天的行程:先与大妈和老人聊聊关于山中的情况,再询问些山寺的问题,等到午后便上山看看吧——
这样的计划,在第二天早晨被打乱了。
首先,不得不承认作为早餐的小香饼真是有别于其他地方的美味,配上当地特产的绿茶种“香翀”与延古山上流下的甘泉,香味四溢,无愧其名。然而,当发现昨晚退宿招待所去往山上的游客陆续出现在大堂中,叶丽疑惑了。
尽管叶丽自认算不得有多少优点,但对于记忆力她还是有些小自信,自她享用罢早饭后出现的男人们,几乎都是昨日晚餐前见过的那些人,甚至其中还有那两个给她留下印象的青年也在其中。
管理员大妈毫不吃惊地从厨房那里端来一盘盘小香饼,更是招呼着大家去招待前台拿大茶壶倒茶,看来这些人也许昨晚就回到了招待所,在她望着银河发呆的时候,或是发呆睡去后。
正打算让出桌子给别人,昨天那位一身漆黑的高个子青年直直走向她这一桌小正方桌的边上坐了下来,让她顿时方寸大乱。
因为对方坐下的动作过于流畅,若不是两人间没有对话,叶丽差点怀疑他们是不是互相认识而自己只是恰好忘了——在这种时候忽然对记忆力没了自信,倒也是叶丽经常会有的状况。
一时尴尬,她只能端起还剩几滴的茶水,假装喝了两口。
“哟,好巧。”和这位沉默青年同行的瘦弱男子兴冲冲地走来看见了她,笑盈盈地说道。
他坐在了叶丽正对面的座位上。
从正面看这个微笑着的青年,让叶丽又想到了昨晚差点误认他是女生的心思,窘得红了脸,只能呵呵傻笑:“呃…是啊。”
笑脸缓和了叶丽紧张的心情,她正打算自然地起身离开,却见对方替她手中的茶杯添了杯新茶——原来这位笑脸人直接拿来了个小茶壶。
“这里的茶可好喝了,你多喝些。”说出好像是主人招待客人一般的发言,他的笑容丝毫没有懈怠,“还没打过招呼真不好意思,我叫杜陆王,姓氏的杜和陆和王,挺好记的,你叫我小王就好了。我是带我表哥到这里来旅游的,这我表哥。”他眼神瞥了下一侧的沉默青年。
明明姓杜为什么要叫小王……不过听上去很像是古代的王爷呢。
叶丽擅自替对方找了个有趣的理由,也回应了善意的笑容:“我叫叶丽,也是来旅游的。”
“我猜你是S市来的吧?”
“呃?”对方泰然自若地这么问让叶丽反而不知道该怎么戒备,“你怎么知道的?”
杜陆王依旧笑脸相迎:“感觉啊。我哥是S市人,我在S市念过书,约莫能感觉到的。”说话间他把脸朝向一侧的同伴,示意对方也说点什么。
看似阴沉的男人眼神锐利地向叶丽射来,倒也没迟疑,直接说:“我姓沈,沈功。”说完直接喝了口表弟满上的茶水。
沈“公”?感觉也像是个王爷呢——叶丽毫无理由地想着,脑中直接把眼前这两人想象成了来体验民俗风情的富二代和官二代。
要说为什么这么想,也是由于两人的穿着造成的,虽然叶丽对服饰品牌之类的事了解不多,但看多了S市的街头大抵也能对流行和名牌略知一二,或者三四。眼前的两人,小王,看似普通的军绿色外套和普通T恤加牛仔裤帆布鞋,但内里的设计和布料观感略显独特,显然是有牌子的。而沈公那一身黑,虽然很是常见瞧不出端倪,但他眉宇间的神色和整个人的精神气,显然和一般的路人有所不同,推测他根正苗红倒也是合情合理。
说到底,这也不过是叶丽给刚见面的两人定下的印象而已。她倒并不是有将人一眼定性的习惯,只是为了防止自己的记忆混淆,不要说出什么失礼的话。虽然两人的身材和气质差异如此巨大,但偶尔呆傻几分的她很可能会搞混——这点自知之明她绝对有。
两人似乎颇为贴心地给了她脑子旋转的时间,当她从频频饮水的节奏中逐渐缓和心绪,杜陆王才又引出了话头:
“说来,这地方也不是什么有名的景点,附近的山脉倒是有更好的去处,你一个女孩子家怎么想到一个人来这里玩的?”
听着他不急不缓的说话节奏,叶丽跟着点了点头,自然而然地回了话:“嗯,这一带能逛的地方真的很多呢,可惜我只有小长假,不能一次看遍真可惜。”
“那可以先略过这里的嘛。”
“可我最想看的地方是这里啊。”
“哦?为什么?这里有什么好玩的?”
一般聪明人在这时候会察觉到自己的隐私被冒犯了,而巧妙地将话题反引向对方:“那你们又为什么来这里呢”可惜叶丽是完全没有这种心思的人,她只当这两位和一路遇到的亲切中老年人一样,想来她一定也还未遇到过真正的坏人。
“因为我听说这里山上的寺庙很有意思呢。”
她说着因说话而紧张地又喝了口茶,再抬头却发现面前的两人都换了表情直直盯着自己的脸看。她忽然有种错觉,周围的吵闹声也瞬间退去了,随后想这可能只是自己的神经过敏,因为很快对面的杜陆王就又是满脸笑容地和她聊了起来。
“哎,这样啊。真是奇怪的喜好呢,你信佛?”
她忙摆摆手:“没有没有……我只是对古迹或者文献很感兴趣,听说这里的寺庙是从南北朝传下来的建筑呢。”
“哦—你的兴趣很好玩啊,所以就只是来看古寺的咯?”杜陆王又替她添了茶。
赶紧连道几声谢谢,叶丽郑重地端着杯子,继续回答:“嗯!而且据文献记载,这古寺还是舍宅为寺而成,本为人家的庄园宅邸,因此建筑中保留着园林的部分,反倒没有寺院的规整呢。”
又出现了错觉——面前二人的表情和周遭的嘈杂又发生了奇妙的断片——嗯——是她的记忆力出现断层了么?
这次杜陆王刚要张嘴还未出声,就被身侧沉默的表哥抢了话:“真的么?”
这位仁兄的开口让叶丽受宠若惊,她仿佛是正在面试的毕业生,脑中充满了必须认真作答的意识:“‘浩里有延言寺,浩中希贵之宅也。在山外山岭西南。天地成山,人合仙园,延古而继来,本象中天地也。后舍宅为寺,延古在天,言经立地,是名延言。’文献中凡提及延古山的延言寺,多引用《南北伽蓝记外注》中此注。因《南北伽蓝记》留存的的诸多刻本和收录中此注相关段落已然遗失,《外注》成为了几乎唯一的早期文献资料——啊……”发现自己进入了学术状态的叶丽才发现住口已为时已晚,周围十数双眼睛都向她投来了奇怪的眼光,她慌忙地赶紧喝了口茶冷静下。
“对、对不起…我好像说了一堆乱七八糟的话……”
杜陆王的笑容被惊讶完全取代,说话声也变得稍微粗了些:“没事没事,你懂得真多!”
“我只是专业上的知识多一些……”
“你是大学生吗?什么专业的?”他继续问着,似乎很欣赏叶丽的学问。
说到专业,这也是最能让叶丽感到自豪的东西了,她脱口而出:“我是民俗学的学生。”
“啊,S大的?”
“你知道?”
“啊啊,有认识人也是那儿毕业的。”杜陆王恢复了笑容,正要接着往下问,又被表哥插了嘴:
“所以你是来看庄园的。”
不知为何,每次沈功一本正经的低音说完,都让叶丽不由地绷紧神经,就像是在和教授说话似的。
“嗯、嗯!那你们呢?”她还是半途转向了好说话的杜陆王。
对方刻意环视了周围的人,然后向着大妈喊了一句显然是方言的话,从之后大妈的动作推断,应该是叫了早餐来。
杜陆王对着一头雾水的叶丽露出了招牌微笑。
“我们边上山边说如何,小叶同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