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嶷岺雪城 ...

  •   元者,五行为金,首也。为头,为首,为君。因此,自九岺之乱终结,天下大统,神鸟转世的莘国公主奚月登基为皇,便拟国号为元。史称,大元。大元有三奇:峋岺泱水,崎岺汸河,嶷岺雪城。
      这个故事便是要说道说道那嶷岺的雪城。
      何为嶷岺?
      东有大洲,洲有九山,以山为据,江河为界,谓之九岺。
      嶷岺便是这九岺之一。嶷岺沂州有一座雪山,雪山所在的方圆十里城镇亦终年飘雪,这便是被称作九岺三奇之一的嶷岺雪城,而这嶷岺雪城被喻为九岺三奇之一,便自有之奇特之处。
      雪,正是这嶷岺雪城被称之为奇最大的缘由。
      雪,人皆识之,纯白,晶莹,冰凉,有何奇特之处?莫不是这嶷岺之雪非色白,非冰冷,或七彩,或温润?若果真如此,那便不是雪了。
      沂州位于嶷岺最南。整个沂州可谓地势平坦,气候适宜,繁花似锦,夸一句四季如春也不为过,哪怕是冬天,也应是不会下雪的。然而沂州城中不仅有雪,更有一座突兀的雪山,无论春夏秋冬,雨(yu四声,动词,下)雪纷纷,年年岁岁,岁岁年年,不可终矣。然不知因何缘由,因何缘由?
      独特的事物总是令人无端向往,每年慕名前来观雪的人趋之若鹜,沂州城的旅游业更是盛极九岺,发展成为九岺旅游业的龙头老大,这是题外话,自不多提。哪怕九岺之北下雪之地并不稀少,九岺极北之地的重雪山更是九岺最大最高历史最悠久的雪山。但九岺之北自古便是寒冷之地,在人们看来,无甚稀奇。沂州城这雪山便不一样了,据说很多年以前,这里并没有这样一处雪山。
      “很久以前呐,咱们这,并没有这座雪山……”
      客栈,大堂,一作文士打扮的老者端坐案前,右手把弄案上一方乌木作的惊堂木,左手虚指南方,缓缓道来。
      “切,我还当你老头今天要讲个甚么传奇的故事,不就是传说很久以前,那并不是一座雪上,而是一座皇宫般的城池……”老者的话被堪堪打断,一素衣少年站在人群中,‘噼里啪啦’,那老者接下来要讲的故事如炒豆子一样从他口中蹦出来。
      被截了话头的老者也不恼,依旧慈眉善目,捋捋胡子,微微一笑,道:“喔?小子知道?那不如,你来给大伙说道说道。”说摆起身,把那几案椅子让出来,坐到旁边去。
      座中众人纷纷满眼兴味的看着少年,看他待要如何。少年被众人看着,也不露怯,大方走向几案后头坐了,神色中几分顽劣的得意,清了清嗓子,端的是说书先生的模子,还故意学着老者的口吻,把那经典桥段娓娓道来——
      “这城池叫做天歌城,是当时武林中数一数二的大派,城主姓柳,名字已不得而知。那位姓柳的城主取的是天朝的长公主朝华公主,城主和公主是男才女貌,天作之合,举案齐眉,好不恩爱。两人育有一女,一家三口和和美美。传言曾有一貌美女子见城主丰神俊朗,十分倾慕,于是使了百般手段,最后用了那下作手段迷惑了城主,还生下一子。后来朝华公主得知此事,不但饶了那女子,还准了那女子的孩子入了聂家,那女子被公主的仁慈所打动,自觉十分对不起公主,愧疚不堪,半截床帐,一根横梁,自缢于房中。”
      嗬……
      真的?假的?
      真的,假的,谁知道呢?

      “再说那公主的哥哥,也就是当时的皇上天祈帝。天祈帝是位平庸无能的皇帝,但是十分疼爱那唯一的胞妹。本不愿意将妹妹嫁给柳城主,那柳家再了不起也是个江湖门派,说句不好听的,那便是江湖草莽,比不得王爷侯爵天生贵气。但终究拗不过朝华公主执意要嫁的决心,便令那城主当面立了重誓,今生今世,只取公主一人为妻,这才亲自送了妹子出嫁。”
      “但残酷的江山争夺没有容忍一个平庸的皇帝在皇位上安坐太久,天祈廿九年,预谋已久的信王登上皇位,这位信王手段狠励,不仅杀了天祈皇帝,连同所有与天祈帝亲厚的人也斩尽杀绝,天歌城自然也遭此罹难。城破那日,天歌城城主柳家满门尽灭,可谓伏尸千百,流血漂橹,血色染红了城墙,火光照亮了半边天。一眼望去,满目猩红。就是那日,天歌城上空突然下起了大雪……”
      这个人们早已耳熟能详的故事,在少年声情并茂的演绎下,座中之人如闻秘辛,不胜唏嘘。但最终,那也只是个故事,茶余饭后,打发闲暇时光而已。
      窗外,依旧纷纷扬扬的下着雪。那日的雪,一下,便再也没有停下。无论春夏秋冬,雨雪纷纷,落到天歌城上的雪积而不化,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到如今,没有皇宫一样的城池,只有一座突兀的雪山。
      传说,当日,很多人都听到了一声悲鸣,凄凄切切,绝望之极,像是来自地狱的呼号,令人听之不禁悲怵落泪,接着,天歌城就下起了大雪。洁白的雪落在泛黑的血里,慢慢晕开,使这凝固的血又回转了触目惊心的红,淌开,流动,像有生命般,垂死挣扎;雪很大,很快便在血上覆了一层冰,凝固,冻结;最后,整个城堡都被大雪覆盖。
      人们说这是因为天歌城冤魂太多,难以散去。这场诡异的雪使百姓纷纷心生惧怕,于是请来道士高僧,日夜超度,从最初打算的七七四十九天增加到八八六十四天,复又延至九九八十一天,百姓再筹不出作法事的钱,九九乘法表也背完了,而这场法事除了导致从事道士和尚这个职业的人越来越多,且假冒伪劣,滥竽充数,防不胜防,一时掀起一股打假风,没有任何实质的效果。雪依然在下,而百姓们害怕的冤魂索命之类的事也没有发生。倒是村里好几家都添了大胖小子,连村头那家那头从未产过崽的母猪都一气儿生了12只胖墩墩毛茸茸的小猪仔。于是人们合计之下,停了这场劳民伤财的法事。百姓们这一举措使后来沂州城的旅游业蒸蒸日上,也导致了许多从事道法的人群就业困难。
      而传说的很多年以前,亦不清楚究竟是多少年前。也许是五百年,也许是一千年。人之寿命,不过百年,那据说的人,亦不知据何而说;而有些故事,历经岁月,也可能早已面目全非。
      惊堂木一声清响,说书人一声长叹。故事落幕。掌声擂动,须臾,人走茶凉。
      客栈的小二哥拿了扫帚仔细清扫一地的瓜子壳。那老者收拾着说书的摆件,微带歉意的对小二哥道:“又劳累小二哥收拾这一地狼藉,真是好生对不住了。”
      “不劳累,我每天作惯了。”小二哥一边收拾着,麻利的把桌椅摆放到桌上,好方便清扫犄角旮旯。抽眼看了看正认真清点银钱的少年,赞道:“您这好孙子也是说书的行家,您这一口绝技,后继有人咯。”
      原来先前截了老者话头的人竟是老人的孙子,这一唱一拆,是说书人常用的伎俩,用这等方法,给那陈旧的故事增添些趣味,吸引听众。
      少年听得小二哥赞扬的话,些微腼腆的对他笑笑;老者慈爱的摸摸少年的头道:“不过是些讨生的办法,算不得绝技,”说着叹了口气,“老头我是一只脚踏进棺材的人了,可怜我这孙子,自小没了爹娘,若老头走了之后,可怎么讨得一口热饭菜哟。他自小便听我说书,如今让他锻炼锻炼,等老头入了黄土,他能凭一技讨得一口饭吃,倒也不算失了做人的骨气。”
      老者说着生死打算,面上却也无半分惆怅,可见那老者也是从容乐天之人。倒是那少年听得此话,鼓起了嘴巴嗔道:“爷爷休要胡说,您身体好着呢,活到一百岁也不是问题。”
      老者依旧笑微微的看着孙子,只是说着:“好好好!!!”
      “掌柜的回来,还请小二哥代老头道一声谢,借贵地一用,叨扰了。”
      “老先生客气了。”说着小二哥施了一礼送那爷孙俩出门。
      少年持了伞,和老者相携走在雪中,身后是两串脚印,一大一小,一深一浅,渐渐远离了这热闹的街市。两人走向远郊,越近了那雪山,地上的积雪越厚,路已不大好走。那雪山之处若真如传说那般原是一座宏伟城池,想必周围也该是如何繁华热闹,而如今倒成了一处孤立的所在。
      老人看了看伞外纷纷扬扬的雪花,似是说给孙子听又似自言自语的道:“今年的雪,似乎比往年的都要大啊。”
      少年听不真切,只是回了声:“是吗。”
      老者也不回话,抬眼望了望远方,这一望,竟在一片白茫茫中望见一人,白衣黑发,信步而来,老者脚步一顿,不禁睁大了眼,老者疑是幻觉,猛地眨了眨眼睛,那人仍在。
      少年见爷爷突然停滞,疑惑的抬头看他。这一抬头,也看见了雪中那人,白衣胜雪,黑发如瀑。
      爷孙俩愣神的功夫,那人已近在眼前。
      那人身量极高,长身玉立,一身不容亵渎的华贵之气。长的似神话故事里的仙人般,一张脸精雕细琢好看的不似真人。那身雪白的衣裳,似是用了术法将这漫天的雪披在了身上。
      那人只一袭轻薄白衣信步走在雪中,却豪不惧冷,那一双眸子更比这雪还要清冷几分。
      “老人家,你没事吧?”许是见老者面色有异,那人开口问道,声音清冷尊贵。
      老者这才回过神,回道:“无碍。”
      那人微一欠身,错身至老者身后远去了。
      少年也从愣忡中醒过神来,见爷爷神色奇怪,问道:“爷爷可是认得那人?”
      “不认得。”
      “哦。”少年不再多问,扶着爷爷回家。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嶷岺雪城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