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小小【上】 ...


  •   “东池哥,你等我长大了娶你。”女娃娃蹲在小小的泥巴城前,对他虔诚的说着。
      他只当是戏言,她却认了真。

      那一年,垂髫的少年在自家种了梧桐的院子里捉知了,看见矮墙外,邻居郑家刚出生的女娃娃被抱出来晒太阳,郑大嫂在院子里劈柴,郑叔哄着女娃喝米汤。
      郑叔看见他,招招手,他翻过院墙,去看襁褓里的女娃娃,娃娃真乖哦,伸出手要抓他的发绳。
      他把刚得的蝉蜕放在娃娃的手里,小娃娃哭了,他阿爹在屋里唤他回家。
      第二年,她就会抓着他的裤脚跟着他学步了,学说话了,叫的第一个人不是爹亲娘亲,而是他名里的东字。一直咚咚咚的叫,蹭的他满脸都是口水。再一年,他上树掏鸟窝采酸枣,她就在树下扯着围兜兜着酸枣。他们一起和泥巴堆泥堡,抓蛐蛐捉蚱蜢,一起躺在收获后的稻杆地里,看着天上的云一会变成小鸟一会变成大鱼。
      再一年,阿爹生了妹妹。
      再后来,他十岁了,阿爹告诉他男女大防,他虽不是什么大户人家的金贵公子,可再也不能似以前那般翻墙掏蛋了,每日里跟着阿爹学做饭缝补,照顾妹妹,还要做些针线活贴补家用。
      隔壁的她常常搬小小的板凳趴在墙头,看着他背着睡着的妹妹坐在院子里的梧桐树下摘菜、舂米、织珞子。她六岁那年生辰,他还特意给他织了个红色的常平手绳,保他平安。
      她一天天长大,板凳再也不用了,她也可以轻易的翻过矮墙,可以上树掏蛋,下河捉鱼。
      她还会领着一仗小姑娘在村里玩耍将军骑马,妹妹就像她的尾巴,骑着竹扫帚从他门前经过时,不忘探头看看他在不在院子里。
      自从十三定亲给临近县的秀才之后,他就不常出门了,他母亲给他定了一户好人家,虽只是个秀才,可总规是规矩多些的人家,男儿未出嫁的整日里抛头露面毕竟不好,阿爹只让他在屋子里拘着绣嫁妆。
      他听见她领着姑娘们房前屋后的骑竹马打仗,想出去看看,他们许久未曾见过了,往日里她招猫逗狗的惹祸了,躲到他这来,总能避过她阿娘的一顿揍,而今却也避不开了。

      哪知他在家安心待嫁的时候,却出了事,他那个未谋面的秀才娘子让人给打了,偏还找不着元凶,大病一场之后,没几日眼看着就要不行了,秀才爹催着他赶紧过门冲喜。
      他阿爹想给他退婚,虽说不好听,总比嫁过去守活寡强,阿娘确是犯了愁,人家给的聘礼,种谷已经下了地,麻布交了丁税,一时拿不出来可如何是好。
      若是去邻里借,十里八乡都知道了,就算退亲,儿子以后还怎么嫁人。
      阿爹抱着他抹眼泪,说他儿命苦,守一辈子活寡了。

      妹妹从外头回来,偷偷跟他说,郑姐想见他,夜里村边的泥塘,她会一直等。
      自定亲后,他其实很少再见外人,更别说晚上,但他还摸着黑去了。
      那个泥塘很小,夏天养了不少藕荷。
      他去的时候,郑袖依着一棵桂树,萤火虫星星点点,照的她的脸明明灭灭。

      “我妹妹说你找我?”
      “东池,我要去县里进学了。”不知道从什么时候起,她就再也不叫他哥了。
      “哦,那很好啊,你脑瓜好,将来肯定能考中举人。”
      “我听说,那个秀才要死了!”
      “恩,大概吧。”
      “你还想嫁她吗?”
      “我家把聘礼用掉了。”
      “这个你拿去退亲,应该够了,等我,我回来娶你。”
      郑袖塞给他一个带着体温的荷包,迅速的在他面颊上亲了一口就跑了。
      那里面是她爹给她准备进学去的束脩。

      她留下这句话,第二天天不亮就坐着赶集的牛车走了。
      用这个钱,她阿妈给他退了亲,问他钱哪来的,他说是郑袖给的,他阿爸什么都明白了。
      日子还是这样过,郑袖不在家的时候,村里安静了许多。
      再后来,妹妹顶替了郑袖的位置,成了村里的大王,领着一帮小丫头片子围着村前村后乱窜。

      退了亲,他又落了个不吉利的名声,再加上郑袖的事,他阿爹也就不再拘着他。
      过了一年,郑袖没有回来,又过了一年,了无音讯。
      郑家托人去县学里打听,只说是从没这个人。
      郑袖不见了,郑家人慌了手脚,四处去寻,未果。

      他阿爹瞅着他一天天大了,郑袖又没个音信,再不嫁,就难嫁了,退亲的事也过去两年了,就同他商量找个媒人来。
      他不同意,他阿爸坐在屋里叹气,叹他蹉跎自己。
      再后来他阿妹也进了县学,老师很器重她。
      又一年,妹妹考了童生,又考中了秀才,成了村里的香饽饽,竟然有了上门来向他提亲的。
      这一年入了冬,边关开始不太平,世道有些乱,村里没功名的丁户都要出丁去边关,没出丁的要缴纳双倍的娟税。
      妹妹在准备来年的乡试,他在家里织布。
      郑袖因着人不见了,来抽丁的官役算她逃丁,罚了三倍的娟税,郑叔在家哭的眼睛都快瞎了,他也常去帮忙搓搓麻绳。

      再后来,那些去服役的姑娘们传了消息回来。说在军营里好像见着了郑袖,而且还是个不小的将。
      一时,又有不少家里待嫁的儿郎去郑家帮着搓麻织布,媒人也去了不少。
      自从知道了自己女儿从戎的消息,郑叔又高兴又不安,古来征战几人回。
      那年他二十,已经是难嫁的了,郑叔说他知道女儿中意他,想帮女儿求娶,可人现在在边关,生死未卜,又怕耽误了他,一直到现在,眼看着他年纪也大了,大家都是从小看大的,也知根知底,但就怕他不同意。
      他同意了,父母看他就嫁在眼前,也没说什么,郑袖的事他们也知道,简单的操办一下,他就算和郑袖定亲了。

      第二年秋天,妹妹考中举人。同年,边关传来捷报,打了大胜仗,皇上命班师回朝,犒劳三军。
      风传新晋的大将军名唤郑袖,皇上在京里给她赐了将军府,又有意把丹阳帝卿下嫁给她。
      不出几日,县里的官老爷亲自带人来,把郑家人接走了,他们虽然订了亲,可终究还没成亲。
      郑家一日富贵,鸡犬升天。

      阿娘心疼的看着儿子,儿啊,郑袖怕是不回来了。
      他夜夜发梦,梦见小时候,他们一起玩泥巴,堆泥堡,郑袖蹲在泥堡里,跟他说“东池哥,你等我长大了娶你。”
      那个小姑娘那么小,头发微黄的团成两个团,夕阳下,他们一起笑一起看天上的云,一会变成小鸟一会变成大鱼。
      梦见她走前那夜,萤火虫的光辉照亮的少女脸颊。

      别人都传,皇帝给她赐婚了,尚的正是丹阳帝卿。
      后月余,一驾华丽的马车带来了一位贵客,丹阳帝卿。
      他跪着,头低低的贴在地上,帝卿让他抬起头来,看着他的脸,说了句不过如此。
      原来,郑袖在御驾前说了自己已有婚约,不能另娶。
      陛下谅她诚意,准她娶平夫,旨意难却,不然就是杀身之祸。

      后来听说她大婚了。帝卿美艳动人,将军英武不凡,真是一段佳话。

      再过一月,那一日他如常在纺车前穿梭,郑袖还是来了,骑着高头大马,带着十里红妆。
      她眉眼长开了,坐在马上,一身他从未见过的英气。
      她说她来娶他。
      他求她就在这里举办婚礼。
      当夜她们拜了堂,就在郑袖以前住的屋里,有他的父母和乡里乡亲的见证,
      妹妹跟郑袖说,要是对他不好,定不饶她。
      一夜红烛高烧,点滴到天明。

      又三日,她们便上路回那个京中的御赐府邸,帝卿并不住在府中,他有自己的丹阳帝卿府。郑袖逢五会去帝卿府上过夜,一副公事公办的样子。
      而东池作为将军的平夫,除了村里的一亩三分地,父母亲妹什么也没有依仗。
      “过段时日,等你熟悉了京中生活,就把爹娘妹妹也接过来吧。”她枕在他膝上,指尖绕着他的头发。
      “好”现在他看她都会脸红心跳。
      除了去丹阳帝卿哪里的几天,郑袖日日都缠着他,夜夜恩爱不得安生。“为妻日日勤勉,你可赶快给我生出队小兵来。”每每情事刚歇,她嘴里还衔着他的汝粒呜咽的说着,用她那双满是粗茧的手揉着他的子孙袋,尽是些让人害臊的话,郑袖她想当娘了。
      东池满是潮红的脸,尾鳍在不停轻颤,小竹子上挂满露水,越加挺拔,喘息着:“袖儿,你也是……嗯……也是这般对他的吗?”那个他是谁自不必说。
      为了给东池进补,每每情事之前,小厮都会送来一碗鹿边参汤,好让他吃得消郑袖的这一夜琢磨。

      就这般,他俩婚事已过两月有余,时值端午,帝卿府那边却传来了喜讯。
      丹阳帝卿吃了几口糯棕,恶心的反胃,请了宫中的御医来瞧,却是喜脉,已有三月。
      郑袖闻信,立马从城防营中返回,先是回了将军府,见了他一面,她说:“东池,你等我回来。”
      然后义无反顾的入了帝卿府,这一呆就是十日。
      传闻近日将军和帝卿恩爱有加,如胶似漆,日日出双入对,将军对帝卿是体贴入微,捧着怕摔了,含着怕化了。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6章 小小【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