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糖水 ...

  •   说起卢家,村民个个都会说,那一家子是些仁义的。
      据说,卢孙福的父亲卢元有一门金贵的手艺——造纸术,在隋末初乱时,他带着卢孙福三兄弟逃难到村子里,落户黄家坳,并将造纸术传给了村人。
      这样,村人们在农闲时抄上一两令纸去卖,也稍微解了他们的窘境。这不久,村子也成了巫山县小有名气的造纸小村。
      卢元有福禄寿三子,在他殡天前,就给儿子们分家立户了。而在他头七过后,另两个儿子就带着分得的钱财,凭着造纸的手艺各奔前程去了。卢孙禄去了州城——奉节县奉节,卢孙寿则去了更远的云安县云阳。而没甚壮志的卢孙福则留了下来,娶妻生子,落户在黄家坳中。
      现在村里的年轻一辈说起卢家,就多是指卢孙福家。已经很少有人知道,卢家一门有三子了。
      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废物利用,用破麻布、渔网之类的材料造纸。
      川蜀一带自古以来都盛产麻,人们也多着麻衣。在这种情况下,造纸人家就多用麻料造纸,收些破麻布、渔网和废麻线来造麻纸。唐时的蜀麻纸更是作为贡品,闻名天下。
      卢桢纸前世读大学时,曾有段时间对中国的四大发明,尤其是造纸术很感兴趣。就找了很多相关视频和书籍来看,更是实地考察,去夹江看了那里的竹纸博物馆,还去泽雅现场观看了纯手工的古法造纸。因此可以说,她对中国纸史也算有所涉猎。
      虽说她家是村子里造纸术的传播者,但她家的造纸技术也没多先进,造纸水平兴许还不及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毕竟卢家是私家小作坊,其水平是无法与官造相比的,毕竟那是代表了时代水平的技艺。
      卢家在农闲时的晴朗天里,多半会偷闲造纸。早起后先去清洗前晚已蒸煮一夜的麻料,再回来在大鹅卵石上将其捶捣成泥状,又将其放进院里方形石缸中,与水调配成浆液;
      接着用绷着麻布的模具将其抄造成纸,之后将模具倾斜,支在院里晾晒,等晾晒得快干时再以平滑鹅卵石砑光。等到最后将纸从模具上铲下,收起纸张时,已是近傍晚时分,一天也就过去了。
      那些配浆液、抄纸和砑光之类的精细活,也只有卢孙福和卢石氏才能做得得心应手,卢桢纸姐弟两也就只有打打下手的份。
      卢桢纸拿着个长木耙站在石缸边,时不时在缸中搅和两下,以防纤维絮积缸底,从而影响抄纸效率和抄出纸张的质量。
      “阿娘,这水冰得很,若冻得久了,手该长冻疮了。阿娘,去灶间烤会儿了再来吧,反正也不急,今天抄完这一缸料,时间必有富余。”
      她都没沾水,就站在一边不时搅和几下,也算运动了。但暖不了一会儿,就被江风吹冷了,手脚也都冻木了。更别说一直将手浸在冷水中的阿娘了,肯定更冷。
      “阿娘不冷,我这手每年冬天都得长一轮冻疮,避不过去的。这活早点做完也好早了事,不然到时天黑了,纸没干就不好了”
      卢桢纸看着卢石氏有些浮肿的紫红双手,心中微酸。
      农村人家靠劳力吃饭,若不肯劳作那就没饭吃,他们是讲究不了养尊处优的做派的……
      “阿娘,这都忙了快两个时辰了,先去喝口热水了,再来接着忙吧。”卢桢纸坚持劝着。
      “也好,我们就去歇会儿吧。”卢石氏看一眼嘴唇冻得乌青的女儿,同意了歇息的提议。
      卢桢纸放下木耙进去厨房,将温在灶肚里的陶瓷水壶提出来,又踮脚拿下高高地放在架子上的陶罐,从里面摸出一小块饴糖,然后小心放了回去。
      她将饴糖放到瓷碗中,冲上满满一碗热水,用筷子仔细搅了搅,待饴糖溶完后,就端着碗向正厅走去。
      卢石氏又抄了几张纸,将其晾晒好后,这才净手进屋去。
      “阿娘,来,喝碗热水,暖暖身子。”卢桢纸将碗递给已跪坐在食案边的卢石氏。
      “纸娘也倒碗来喝着吧,今天你也冻着了。”
      “好,我这就去倒。”
      卢桢纸刚转身出门进到厨房,卢桢绢就摇摇摆摆不甚利落地,从门外窜到了卢石氏面前。
      “阿娘,阿娘!姐姐在水里放了饴糖!她真舍得,喝水还放糖,也没说给我也冲一碗……”嘟着个嘴,满脸怨气,跟个受气小媳妇儿似的。
      “你姐姐和阿娘今天可一直忙到现在,你呢,到哪儿野去了?阿娘和你姐姐喝碗糖水也说得过去,你今天做的事可值不上这碗糖水。”
      卢石氏就着粗瓷碗抿了口,甜味不浓,纸娘放得饴糖块不大。
      “嗯~嗯~”卢桢绢在卢石氏的怀里扭着身子,哼哼唧唧地不依。
      “好了好了,别扭了,来和阿娘一起喝。”
      饴糖矜贵,一般人家吃不上。就这还是年初卖了纸后买的,虽说再不吃恐怕就吃不得了,但她还是舍不得。纸娘今天想喝一碗也说得过去,但再去冲一碗给大郎,她又舍不得,也就只能她和大郎共喝一碗了。
      “阿娘对大郎最好了!哼,不像姐姐,吃独食!”
      卢桢绢说着就抱起糖水碗,“咕咚咕咚”喝起来,一个眨眼,半碗糖水就进了肚。
      “绢儿,这背后道人长短,是长舌妇人的做派,可不是绢儿该学的。这还被人家听到了,就更不好了。”
      卢桢纸将一大一小两个碗放到食案上,拍拍还埋在碗里的脑袋。
      “绢儿别尽喝阿娘的糖水,去喝自己的。偏心吃独食的姐姐,给我们绢儿也冲了一碗。”
      卢桢绢刚被姐姐抓了现行,还有些心虚,也就没去计较被喊了“绢儿”这事儿。只是看着眼前一大一小的两个碗,心里又不舒坦了。
      “姐姐还说没偏心!给我的是小碗,给姐姐自己的就是大碗,我要这碗大的!”
      卢桢纸跪坐下来,正欲去端那碗大的时,碗就被粗鲁地抢走了,还撒出来好些。
      “大郎,你人小,自然该喝小碗的。你姐姐大些,当然就喝大碗的了。争这些做什么?”卢石氏看着案上洒出来那么些‘糖水’,心里有些舍不得。
      “阿娘,大郎喜欢喝我那碗,您就让他喝吧,只他不反悔就是了。”
      卢桢绢冲着姐姐笑眯了眼,然后就着碗就是一大口,觉得味儿有些不对,就又抿一小口,砸吧砸吧一番。
      “姐姐,这糖水怎么这么淡啊?都没尝到甜味儿。”
      “没放饴糖自然就寡淡了。你还指望着姐姐是什么大仙,能点石成金、点淡水成糖水不成?不过你可说了,你要喝我这碗大的‘糖水’的啊,君子该言而有信,可不能反悔啊……”
      卢桢绢咧着一口漏风小米牙,望着姐姐“嘿嘿”笑着。手却悄悄将大碗水推到她面前,然后迅速端回自己的小碗糖水,两只胖手盖住碗口,紧紧护住。
      卢桢纸施施然端起大碗,一口一口喝着,就似没看见他的小动作一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糖水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