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6、卖纸 ...
-
说笑间又等了近两刻钟后,锣响,市门应声而开,等候在外的人群,立即蜂拥而入。
“我们不急,也就不用和他们去争抢,等人都进去得差不多了,我们再进。”黄三婶看着挤得东倒西歪的人群,笑呵呵地说道。
“黄三婶,您待会可要带着纸娘啊,不定纸娘就被人给挤丢了。”卢桢纸笑道。经过一路上的插科打诨,卢桢纸已经和两位大婶混熟了,现在适当卖卖萌,也有助于增强她们的母爱情怀。
“纸娘你放心,若待会你三婶不带你,五婶带,准保不会弄丢你!”
黄三婶和黄五婶都是能干的掌家媳妇,平日里总一副干练样,说起笑来也显得英姿飒爽。
“黄五家的,纸娘可是拜托的我,你瞎凑哪门子热闹?”
笑闹着过了会儿,集市门前的人进去得七七八八了,黎青微笑提醒道:“两位弟媳,可以进去了。”
卢桢纸进入市门,刚跟随大流往左边没走几步,就被黎青拉住了。“纸娘,卖纸墨书籍的坟典行在东街,你走错路了。”
卢桢纸依言回转身,跟在一行人身后向集市东边走去。
左右两边,砖瓦房零星夹杂在竹木茅草房中间,高矮参差不齐。不太宽阔的泥土街道边,零星摆着几个卖吃食的货担,两旁店铺里三两顾客挑挑拣拣。
黎青见卢桢纸环顾四处,眼露不解,说道:“这东街卖的多是布匹首饰、纸墨书籍这类东西,西街卖的则是蔬菜瓜果、米面粮肉这类,因此这东街就没西街热闹。”
卢桢纸点点头。在心中表示理解,这就好比品牌商业街和地摊菜市场,一个卖高端消费品,一个卖日常消耗品。
又路过几家店铺,终于来到一栋两层木瓦楼房门前,上书“四宝斋”三字。
店内一四十来岁,神似掌柜的人看见后,忙笑着迎了出来。“啊,黎四,你们可算是来了,文某还以为你们改卖给别家了呢!”
一行人跟着进入店内,卢桢纸观店内摆设得尤为精巧别致,几张大气而不失精致的书案上,或工整或随意地摆放着笔墨纸砚——文房四宝。
“哈哈,有事耽搁了,就晚了几天。不过文掌柜多等了这几天可不亏,我们这次可带来了新纸。”黎青跨步进门,举手投足间自带一番风采。
“哈哈,快快拿出来看看,究竟是什么新纸。”文掌柜算是一个半士半商的雅人,对文房四宝颇有研究,今听闻有新纸,自然想要一睹为快。
黎青转身看向跟在身后的卢桢纸。“纸娘,青伯先前瞧着,…!你家这次抄造的纸是最好的,快拿来给文掌柜看看。”
卢桢纸一怔,瞬息回神,笑着自包袱中拿出纸递过去。“文掌柜,请看。”
文掌柜接过纸,凑上前细观。“看起来虽还是麻纸,但莹白似雪,密如蚕茧,滑如春冰。真是不错……”
卢桢纸闻言不置可否,看来这文掌柜很爱用夸张修辞手法,这是大多数文人的通病。那纸较之以前的,确实是较为莹白、密实,但也没到那个程度。
一旁的叔婶们一看,也纷纷惊讶。
“纸娘,你们家这纸怎会比我们的白这么多?你们是怎么抄造的,是用的什么秘法?”
这是在怀疑她家没有对他们倾囊相授,还藏了压箱底的秘法?别说没有,就是有又如何?她家难道有告知他们自家秘法的责任?
卢桢纸看一眼说这话的黄四,噙着浅笑回道:“黄四叔,哪有什么秘法啊。不过是慢工出细活,细工出精活罢了。”
“黄四,你自家懒,没将心用在这上面,出来的纸自就不如纸娘家的好了!我们家也用的一样的法子,抄造出来的纸虽有些赶不上纸娘家的,但比你家的可就强多了。”黄三婶见不得黄四涎笑着的一张脸,不轻不重地顶了句回去。
黄四也不反驳,只是呵呵笑着。
文掌柜见势,忙插嘴道:“小娘子言之有理,这纸好不好,就得看你肯不肯下工夫。”
卢桢纸也笑着点头附和。“是呢,官家槽坊讲究精细,在处理原料时兴许‘三蒸三洗’,而我们自家不过是‘一蒸一洗’,顶多不过‘两蒸两洗’罢了。不过,既然文掌柜如此盛赞这纸,那纸娘可就得寸进尺了……”
停顿一下,在周围人疑惑的眼神中,继续说道。“文掌柜您看,是不是能将这纸的价格提高些。”
文掌柜看着眼前巧笑嫣兮,不慌不忙的小娘子,哈哈大笑道:“哈哈!黎四,这小娘子是哪家的?伶俐的紧呢!”
“是呢,聪慧的很。文掌柜怕是想不到,她是蒋大家的吧?”黎青目露慈爱,轻笑地看着卢桢纸回道。
“哈哈,没想到啊没想到。”话音一低,笑容微敛。“文某也听说了,蒋大他去了,人有旦夕祸福,也怪不了你。”
文掌柜拍拍黎青臂膀,转身看向卢桢纸。卢桢纸还是挂着得体的浅笑,眼睛随着他的移动而转移,对他那句‘怪不了你’恍若未闻。
“小娘子,你以后可称呼我为‘文伯’,作为交换,文伯以后可否唤小娘子‘纸娘’?”
“文伯,当然可以。”卢桢纸狡黠一笑,促狭道。“文伯,您不会认为纸娘叫了您这一声‘文伯’,就不会提价了吧?纸娘喜欢通宝可胜过一切啊……”
“提!提!这价得提!”文掌柜看着卢桢纸,抚须大笑道。
“不过就算提也提不了多少,毕竟你这纸虽可充作上乘生纸,但终究不是上乘纸。你们原来的纸都是一刀四文,今天你们带来的好些的新纸就算作一刀五文吧。”
卢桢纸在心中一默想。
据《新唐书》记载,贞观之治基本实现的贞观四年时,斗米三四钱。唐时小斗一斗米,在21世纪时重约12市斤,大约花钱24元人民币。粗略估算,四文约等于24元,则一文约等于6元。
文掌柜所说一刀纸为25张,一刀纸五文,在21世纪算来就是25张纸卖30元钱!好贵!要不然怎么都说穷书生呢,那是因为笔墨纸砚样样价格不菲啊。
不过,卢桢纸知道,这其中的兑换有很多不确定性因素,不一定就正确。但起码能说明,纸不是一般穷人家用得起的,造纸在唐朝是有利可图的。
卢桢纸觉得一刀纸五文,还算划得来,就应下了。“那纸娘就在此谢过文伯了,若以后纸娘能抄造出上乘纸,文伯可也要给提价噢。”
文掌柜自是满口答应,若有更加上乘的纸,他自是喜闻乐见。
黄大一行人原就没指望涨价,现在新抄的纸一刀能多一文,自然高兴地应下了。只是,黄四新抄的纸实在不佳,就保持了原价。
在文掌柜清点黄大一行人的纸张数时,卢桢纸就悄然走开了,在店内转悠起来。
他们一路走来,也路过了两家卖文房四宝的小铺,从门外扫视进去,店中的摆设却是完全不及这里,四宝斋还真是间不错的店铺。卢桢纸走马观花般看完一遍,得出了这么个结论。
再一一细看一番店内的上乘纸,又拿到鼻前轻嗅,卢桢纸就分辨出了所谓上乘纸。
无非一种是以淀粉剂作施胶剂,或掺入纸浆中,或涂刷在纸表制成的浆捶纸。以及没有经过加工,从纸槽中抄出后直接干燥揭下的生纸。
而另一种则是以动物胶作施胶剂,或掺入纸浆中,或涂刷在纸表,经过加工后的熟纸。
卢桢纸用野麻生纤维试验时,抄造出的纸有三大缺点:着墨性、抗湿性和不透水性太差。而浆捶纸和熟纸都弥补了这些缺点。
唐时将纸的种类划分为两种,即熟纸和生纸。画工笔设色画及写小字时,一般用熟纸,而水墨画挥毫及写大字时,宜用生纸。
将纸变成熟纸,可不仅只有拖浆、施胶以及砑光这三种措施。而卢桢纸她有信心,运用其他措施,不但可将纸变成更加上乘的熟纸,还能变换出不同的花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