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姥姥就是一片天(四) ...
-
4.
没过几天,妈妈收到了二舅的来信。
二舅和小姨一直留在东水村,中间他们俩来过乐州几次,每次来了都住上几天。
有一次他们来了之后,决定不回去了,他们也想留在这儿找工作。可是姥姥不让他们留下来,姥姥说穷家难舍,东水村的家再穷那也是个家,不能不要家了。
其实妈妈心里明白,姥姥不让他们两个留下来,是担心给我们家增加负担。
好在二舅和小姨还是属于比较听话的孩子,看姥姥态度坚决,就不再坚持,又回东水村去了。
这次二舅来信,主要是说他看上了村里一个叫小娟的姑娘,那个姑娘对他也有意思,让姥姥回去给他提亲。
妈妈掐指一算,二舅都二十五岁了,小姨也二十二了,她就在心里责怪自己,怨自己紧紧的把姥姥拴在了这里。这些年姥姥一直帮忙带孩子,把二舅和小姨都给疏忽了。
其实姥姥刚来乐州的时候,二舅和小姨也没有多大,两个人也还是个孩子呢。
这些年二舅和小姨在乡下也吃了很多苦受了很多罪,别人家的孩子下地干完活回家后,不管好坏,都有现成的饭等着。可是她俩每次在地里累得半死,回到家后还要自己做饭。衣服脏了自己洗,扣子掉了自己缝,日子过得很艰难。
所以二舅这次写信让姥姥回去,妈妈是一百个支持,因为她打心眼里感到愧疚。她早早就准备了很多东西,有一对枕巾、两块料子布、两条床单、两条缎子背面、还有一些吃的和一些钱,准备让姥姥走的时候带回去。
接下来又面临孩子的问题,姥姥一走,孩子们怎么办?
这些年因为家里经济条件有限,到了该上托儿所的年龄,我和丁胜都没有上,一直是姥姥带着我们。
姥姥决定走的时候把我们四个都带回东水村,妈妈听了之后大吃一惊。她说这绝对不行,一个老人家带着四个孩子,还要做长途汽车,这不是在开玩笑吗?
爸爸和妈妈商量后,决定让姥姥把我和丁胜带回去,然后把两个小的送回奶奶家。
一切都收拾停当,姥姥带着我们两个上路了。爸爸和妈妈把我们送到车站,我们上了车都走了很远了,还能看见爸爸、妈妈站在那儿没动。我知道,妈妈是舍不得我们走。
姥姥的家位于豫南的一个小山村,郏县东水村。村口有一架古老的辘轳井,旁边还有一棵不知道生长了多少年的老榆树。
宽大的青石板砌成的井台很宽敞,大姑娘小媳妇挑水的时候总会在这里聊天。每到半晌午,该做晚饭了,就有人来挑水了,还有的人在井台旁边洗衣服,孩子们则围着老榆树奔跑嬉戏,很是热闹。
姥姥家房后还有一个很大的池塘,有成群的鸭子在里面悠闲地游来游去,池塘周围有大片大片的野生刺玫花,红的、粉的、紫的、黄的,每到春天,一大蓬一大蓬的野刺玫花肆意盎然地绽放,美丽极了。
这是我和丁胜第一次来姥姥家,我们两个都很兴奋。
姥姥家有四间土坯房,进门是一间堂屋,摆着一张陈旧的有些年头的八仙桌、两把旧得已经看不清楚颜色的椅子,墙上供着老祖宗的牌位和一顶沾满香灰的香炉。
左边两间房二舅和小姨一个人住了一间,右边的那间小房子就一直空着。这次因为姥姥要带着我们两个回来,所以小姨提前把房子收拾出来了,打扫的干干净净。她说既然姥姥回来了,就让姥姥睡她原来的房间,她睡到右边那个小房间去。
晚上睡觉的时候小姨坚持要搂着我睡,让姥姥搂着丁胜睡。刚开始我还不愿意,我不想离开姥姥,就想和丁胜交换。可是丁胜死活不愿意和我换,他也坚持要和姥姥睡。我们两个因为这件事吵得不可开交,还差点动了手。
这时候小姨拿了一条红头绳走过来,她对我说:“小丁香啊,你要是晚上跟小姨睡,小姨就把这条红头绳送给你。明天早上起床了,姨给你梳漂亮的小辫子,再系上这根漂亮的红头绳,你说好不好啊?”
我挺没出息的,没有经受住糖衣炮弹的诱惑,伸手接过了那条红头绳,美滋滋地跟着小姨睡觉去了。
第二天一早,我还在床上酣睡,姥姥就带着礼物和彩礼领着二舅去小娟家提亲去了。
小娟的父母也是非常朴实的庄稼人,他们早就知道我二舅喜欢小娟,小娟也喜欢我二舅,两个人在地里干活的时候眉来眼去的样子他们早就看在眼里了。只是农村人比较重视提亲这个环节,两个人如果想要结婚,男方是一定要备上礼物和彩礼先上女方家提亲的。
当姥姥和二舅来到小娟家的时候,小娟的父母、哥嫂非常热情。多少年了,大家都在一个村子住着,低头不见抬头见的,双方是什么样的人,大家都很清楚,所以也没有过多的寒暄,直接切入主题了。
双方家长几乎是一拍即合,姥姥很喜欢温柔的小娟,说要是二舅能娶了小娟做媳妇,自己就把小娟当亲闺女看待。
姥姥把妈妈准备的那些床单、背面、枕巾、花布什么的拿出来让小娟娘看,小娟娘特别满意,她高兴地说:“这些花色还真好看,要是在咱们这儿,还真买不到这么好的东西。”
正夸赞这些东西,小娟娘突然话锋一转,对姥姥说:“建军他娘啊,这结婚也是大事,我们小娟呢,在咱们村那也是数一数二的漂亮姑娘,所以说咱们当家长的既然同意了这门婚事,怎么说也得好好准备准备吧。”
姥姥说:“那是,那是,你看你有什么想法,说出来听听,只要我们家能做到的,那肯定是不能委屈了小娟的。”
小娟娘说:“我们呢也不提过高的要求,你们家的条件我们也知道。啥都不说了,除了彩礼钱以外,你们家只要能再准备一台缝纫机,我们马上就让小娟嫁过去。”
姥姥惊讶地张大了嘴:“啥?缝纫机!那东西可不好买啊,还要想办法找票!小娟娘啊,你看这样行不行?咱们先让两个孩子把事办了,缝纫机的事咱们以后再慢慢商量中不中?”
小娟娘:“还商量个啥啊?咱今儿就把这事儿定下来。再说了,你的大姑娘、大小子不都在城里工作吗?搞到一张缝纫机票应该没问题吧?”
姥姥讪讪地笑:“中啊,中啊,那我们回去再商量商量吧。”
姥姥领着愁眉苦脸的二舅回去了,那个年代,想弄上一张缝纫机票,简直比登天都难。路上二舅对姥姥说:“给她弄了球缝纫机,不中的话,我跟小娟一商量,我们两个私奔去。”
姥姥吵二舅:“你胡咧咧啥嘞,赶紧回家给你姐和你哥去信,让他们俩想想办法。”
接下来就在姥姥和二舅为了缝纫机的事愁得吃不下饭的时候,我和丁胜出事了。
最先是丁胜,接下来是我,我们俩全身上下起满了红色的疹子,就像两只病鸡一样无精打采地躺在床上。我们吃不下饭,连水都不喝不下,身上像癞蛤蟆一样疙疙瘩瘩的。
姥姥慌了,赶紧让二舅和小姨一人背了一个,着急忙慌地往公社的卫生院跑。
大夫检查了之后,说没什么大事,主要是水土不服引起的。
大夫给开了药,嘱咐回去吃些容易消化的食物,还说一定要喝水,如果不想喝的话就在水里放些白糖。
家里的糖罐早已见了底,姥姥就厚着脸皮出去借,东家借一点儿、西家借一点儿,好不容易凑够了小半碗,姥姥就嘱咐二舅和小姨,每天给我和丁胜各沏一碗糖水喝。
一个星期后,我和丁胜又变得活蹦乱跳了,我们两个在空旷的院子里疯跑,把家里仅有的两只一黑一白的母鸡撵的惊慌失措、望风而逃,本来它俩还交替着每天下只蛋呢,被我俩这一顿折腾,都一个礼拜了,鸡窝里连一只鸡蛋都没有。
三个月后,历尽千辛万苦,大舅终于在部队搞到了一张缝纫机票,并且直接在当地花了一百四十元钱买了一台上海产的“蝴蝶牌”缝纫机。
当那台缝纫机托了几道人,转了几趟车,终于来到郏县东水村姥姥家的时候,姥姥哭了。
后来妈妈给大舅寄去了七十元钱,说算是两个人合伙送给二舅的结婚礼物。爸爸虽然同意,但是心里还是有一些不舒服,家里哪有闲钱啊,那七十元钱还是妈妈东拼西凑借来的。
爸爸对妈妈说:“咱们住在城里,结婚都好几年了,还没有一台缝纫机,他们可倒好,在农村结婚还要提这么多条件。”
妈妈就劝爸爸:“在农村娶个媳妇也不容易,人家姑娘也没有太过分啊,只是要了一台缝纫机,还没说要自行车和手表呢!”
爸爸说:“快拉倒吧,她倒是想要天上的月亮呢,你还去给她摘一个啊!”
妈妈白了爸爸一眼:“你就抬杠吧,也就是我们家好说话,什么条件都没提,就把姑娘嫁给你了,咱们俩结婚的时候,没让你们家作难吧?”
爸爸就搂着妈妈的肩膀呵呵笑:“是啊,是啊,这么说我还是挺幸运的啊!”
二舅终于和小娟结婚了,爸爸和妈妈也请假回去了。婚礼办得很热闹,其实也不算是什么婚礼,只是找了几个邻居的大叔大婶帮忙,请两家的亲戚朋友吃了顿饭。桌子、椅子和碗筷都是借的,好在那个年代的人都是热心肠,谁家里要是有个什么事儿了,只要招呼一声,就都当成自已家的事儿一样热心地张罗着。
二舅的婚事儿操办停当,姥姥就开始为小姨的事儿闹心了。小姨年龄也不小了,村里很多和小姨同龄的姑娘基本上都结婚生子了,小姨还一个人晃着。
姥姥托了媒人给小姨介绍了几个,小姨一个都没看上。后来小姨吞吞吐吐地告诉姥姥,说她也想进城,想找个城里人,不想在农村找。
这事儿可难办了,进城哪有那么容易,而且说实话城里人也不想找个乡下人做老婆。
妈妈答应小姨替她在城里找找看,说如果有合适的就给她写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