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6、第六章 纠结的山羊 ...
-
西晋统一天下后,将政区划分为十九个州(省)、一百五多个郡国(市),十九省如下:
司隶、兖州、豫州、冀州、并州、青州、徐州、荆州、扬州、凉州、雍州、秦州、益州、梁州、宁州、幽州、平州、广州、交州。
其中平州包括了今天北棒子国的地盘、交州就是今天的越南。
由于接下来武帝司马炎出昏招,这些个州几十年后都将遍地狼烟。
三国既然都破产倒闭了,咱们不妨看看三国末代皇帝们的结局如何。
先说那蜀汉阿斗刘禅,因为缴枪投降较早,比较有诚意,所以封了公爵(安乐公,类似于韦小宝的通吃伯),刘禅乐不思蜀的在洛阳混了八年,病逝于泰始七年(271年),享年六十四岁,比他老爸还多活一年。
吴主孙皓,因为投降的太晚,加之人品恶劣,所以只封了个侯爵(归命侯,跪地求饶投降的命),他挂的时间晚一点,是在泰康二年(281年),四十八岁,到底是荒淫过度身体透支了。
他们这对烂兄烂弟都病死在洛阳。
最后说曹魏的曹奂,这哥们最憋屈,最早被软禁在邺城,好比那笼中鸟,当时邺城几乎成了曹魏皇族的贵族监狱,还好也能衣食无忧,曹奂死的最晚,一直到晋惠帝泰安元年(302年)才病逝于邺城曹氏贵族监狱。
相比历代帝王,司马炎还是很厚道的,不搞斩草除根。
既然四海归一,武帝也搞起了那历代帝王老一套,偃武修文。
他看到东汉就是因为地方权力太大,兵马太多,才导致东汉末军阀混战,地方挑战中央。
吸取这个教训,他即刻下诏削减地方州郡的军队,各州郡的军队减少到只有百人不到。
武帝不知道他这一出成了后来加速天下大乱的催化剂。
削弱地方加强中央集权确实利于天下的长治久安,可是武帝做的太过了,各州郡留数千兵力还是有必要的,即使天下有变还有回旋的余地,可武帝硬是把郡县制搞成分封制,这无疑是开历史倒车啊,严格来说,不是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制度,而是由秦始皇改分封制为郡县制这一举措推翻的,封建制度是什么?就是分封制度,而司马炎偏偏相信他的那些个自家人,那些拥兵各地的诸王哪个是省油的灯?
司马炎肯定没学好历史,西汉七国之乱的事还在《史记》和《汉书》中写着呢!
最后落个子孙互相残杀,天下不安,华夏民族遭受灭顶之灾。
诏书一下,也有明白人站出来反对,交州牧陶璜(就是那个丐帮帮主陶濬的哥哥,此人坐镇交州三十年,政绩卓著),上书反对。
武帝鸟都不鸟他。
当然明白人不止陶璜一个,右仆射山涛(竹林七贤之一)也力劝武帝不可削弱各州郡的军力,言辞激烈,吐沫星子喷了武帝一脸。
武帝还是老一套,不鸟。
哎,祸根已经埋下,不可挽回了。
天下太平久了,日子安稳起来,所谓饱暖思淫欲,武帝曾经和孙皓吹牛逼,听说江南金粉之地,美女格外艳丽,动了淫思,早已忘了上次纵欲过度差点挂掉的危险经历,好了伤疤忘了痛。
一道圣旨,又是五千江南美女进了后宫。
武帝害怕下面官员糊弄他,是仔细检查,果然如孙皓所言,个个“白美瘦”,
龙颜大悦。
武帝每天最盼望的就是退朝下班之后,坐着山羊拉的专车,游历后宫,因为美女太多,反而有了选择困难症,所以他想了羊拉车这个办法,羊车停到哪个地方,就找这个地方的美女开房,跟随机抽取幸运观众似得。
武帝也是乐此不疲,今天到王美女这,明天又到李美女那。
后宫佳丽也是争相求“操”,好比今日某首富大公子,全天下的女子都发狂的朝他叫着老公,□□!老公,□□的!
但这些后宫佳丽也不是人人都有机会,羊车完全就是个概率问题啊,人品不好的话永远都没有被“操”的机会。
可谓上有政策,下有对策。
有几个聪明的美女想出一条妙计,她们在自己的门上插上了竹叶,盐水洒在地上,引诱山羊。
山羊爱吃竹叶和盐,一看到这两样,自然就被引了过来,驻足享用美食。
山羊来了,皇上不就到了?飞黄腾达,母以子贵的日子还会远吗?
可把山羊给乐死了。
这招确实管用,但只是暂时管用罢了。
其他的美女早发现了蹊跷,个个都模仿起来。
之前是武帝犯了选择困难症,这回轮到了山羊先生,弄得羊先生不知道吃哪一个是好。
纠结的山羊君。
时间一久,山羊也懒得选了,爱吃哪个吃哪个,也玩起了随机抽取幸运观众这一出。
这下子美女们无计可施了,只得自叹命苦,慢慢在深宫中老去却难求一操。
悲剧啊!
至于武帝是个什么状态呢?
他是“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啊。
武帝无心国事,大权自然旁落到亲朋好友(外戚、宦官死太监)手中。
皇后他爹车骑将军杨骏和其弟卫将军杨珧,太子太傅杨济乘机捞权,势力大大增强,时人称他们为“三杨”组合,西晋娱乐圈新生代偶像,嘿嘿。
他们家得势,也是贾大爷那一套,排除异己,陷害忠良。
明白人山涛也是屡屡密奏武帝“三杨”的不轨行为,武帝多少也知道了一点朝中的情况,可每次武帝上了美人的床,就把此事抛之脑后,继续和美人嘿咻。
御史郭钦甚至提出防范周边少数民族作乱,劝谏武帝把这些民族兄弟赶回原来的居住地。
但这些苦口良药,都被武帝精虫上脑作了耳旁风。
果然,御史郭钦的奏章被扔了没多久,东北那旮旯出事了,鲜卑酋长慕容涉归聚众作乱。
亏得安北将军严询,早有防备,把慕容涉归击退。
这日后叱咤白山黑水、中原大地的慕容氏首次登上了历史舞台,慕容家的精彩故事咱们后头再叙。
同时东南有人造反,也被扬州刺史周浚搞定。
这些都说明西晋的统治很不和谐啊。
这些就好比虽是癌症早期,但癌细胞早就潜伏了,如果不及时扼制,后果不堪设想。
天下将乱的苗头已经起来一点了,但是武帝君臣却不以为然,就这些个小杂鱼算个球啊!
原来武帝刚登基时还算生活节俭,现在天下一统,南北叛乱已搞定,开始飘飘然,花起钱来大手大脚,养那么多美女能不花钱么(美女都是用钱堆出来的),走起了奢华路线。
当时除了“三杨”组合很嘚瑟之外,还有中护军羊琇,后将军王恺一干皇亲国戚,个个花天酒地,穷极奢豪。
羊琇是什么人呢?
很显然他也是“泰山羊氏”显赫出身,晋景帝司马师老婆羊徽瑜(大文豪蔡邕的孙女,羊祜的姐姐)的堂弟,他妈就是那个大才女辛宪英,同时他也是猛人羊祜的堂弟,关系挺复杂,总之很有背景。
至于王恺又是何人呢?
这个人太有名了,石崇王恺炫富的故事怕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啊。
王恺关系更了不得,他是武帝亲舅舅,姐姐正是那个王元姬,羊琇只能算是远亲,王恺可是国舅爷啊。
这两家子靠着裙带关系发家,富贵荣华自然是不在话下。
按理说这两家应该稳居西晋财富排行榜头两位,可答案告诉我们,他们不是最富的。
有人比他们还富,这个人前面说过,就是散骑常侍(皇帝秘书)石崇呀。
对于石崇的财力,羊琇倒是有自知之明,不跟他pk。
但是王国舅偏偏不服,经常跟石崇pk。
重点介绍西晋首富石崇,石崇字季伦,他爸是司徒石苞(邓艾好基友),石崇极其聪明,尤其是野路子特别多,他老子临终分家产只分给他的几个兄弟,唯独不给石崇家产,为什么呢?石苞是讨厌这个儿子吗?
当然不是,石苞料到将来石崇凭着他那聪明脑袋肯定能发家致富,不需要老子给他留财产,再说老子这点财产还不够他小子塞牙缝呢。
所谓知子莫若父啊。
石崇后来果然如他老子说的那样,年少有为,参与伐吴,还封了侯。
没多久做了荆州刺史,赚到人生第一桶金,他这第一桶金是怎么来的呢?
很多人会以为这哥么肯定是靠贪污致富,所谓“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啊。
贪污?
大错特错!
在石老板眼里,贪污受贿实在太low,技术含量太低,人家玩什么呢?
下面小生念几句大家熟悉的电视剧台词:
此路是我开!
此树是我栽!
要想过此路!
留下买路财!
牙蹦半个不字!
管杀不管埋!
石老板玩儿是劫道啊!
石老板在任荆州刺史期间,他派部下扮成强盗,打劫来往的富商,抢成了大晋朝首富。
彪悍的人生不需要解释。
后来进京做了卫尉(首都公安局长),买下大片豪宅,每个都有数百个房间,全是豪华精装修,家里的乐队是一天二十四小时演奏,吃的都是玉盘珍馐,鲍鱼海参。
早先王恺就听说有这么号人物,表示不服!
西晋炫富大赛自此拉开序幕。
王恺为了显示他的嘚瑟,家里用糖水(古代糖很贵)刷锅,指望这样能恶心死石老板。
石老板得知,家里用蜡(蜡更贵)当柴禾烧菜。
小样,跟我面前嘚瑟!
王恺第一轮惨败。
当然王恺还是不服,做了四十里的紫丝步障,在家搭起了蚊帐。
石老板听说后,莞儿一笑,用蜀锦(蜀锦在当时属于奢侈品,相当于现在的Lv、Gucci、Prada)做了五十里的步障。
姓王的,就您那点家当还是拉倒吧。
王恺第二轮再败。
气的眼睛发绿的王恺这回又搞起了装潢,用赤石脂(一种昂贵颜料)粉刷自己家墙壁来压倒石老板。
石老板当然不会示弱,用花椒汁粉刷墙面,很显然,花椒这种东西是西域传过来的,当时很稀少,物以稀为贵么,比赤石脂贵多了,再说石老板家可比王恺家大多了,他敢用这个刷墙,可谓工程浩大,财大气粗。
王恺第三轮完败。
王恺虽是屡战屡败,可他就是不信邪,跑到皇帝外甥那里弄了二尺多高的珊瑚,珊瑚这种东西,在当时中原地区可谓罕见之物,何况是二尺这么高的,可谓极品中的极品。
皇帝收藏的玩意儿能不极品么?
当然司马炎当时也是这么想的,只不过最后他和舅舅都大跌眼镜。
王恺嘚瑟了一路,拖着宝贝外甥的宝贝去石老板家炫富,这回肯定能压死你姓石的!
到了石老板家,石老板瞥了这个宝贝一眼,一句话也不说。
王恺纳了闷,以为姓石的被这宝贝给吓懵了,脸上开始露出得意神色。
当王恺还沉浸在嘚瑟中时,啪的一声响,王恺缓过神来。
皇帝外甥的宝贝居然被姓石的给敲成了稀巴烂!
这可了得!
王恺气的拔出佩剑,打算剁了石老板。
人家石老板可是当过强盗的人,杀人如麻,有很多犯罪前科,怎会怕你王恺拔个破剑?
石老板气定神闲说道:“就这货值个屁钱!”
来人啊!给我抬上来!
说完叫下人抬出数十株珊瑚树,其中最高的就有四五尺,其次是三尺多的,最差的就和王恺那株被砸烂的差不多,眼前可谓满目琳琅,光彩耀人。
石老板努努嘴,说道:“国舅爷不就是想要点赔偿么,这里的您随便拿!”
瞧瞧王恺,早已被整了蒙圈,哑口无言,居然一溜烟跑了,连赔偿都不要了,我估计王恺是哭着走的。
不说了,伤自尊哩。
炫富大赛以石老板完胜告终。
这件事也是火遍了整个洛阳城。
但是太有钱了也未必是好事,招贼啊,上帝让其灭亡,必先让其疯狂,石老板财大招风,他哪里知道几年后一场腥风血雨正笑着等着他呢。
由于石崇王恺羊琇这几个活宝带头,西晋朝廷的奢靡之风愈演愈烈。
想想本朝奢靡之风比西晋有过之而无不及啊。
哎,罢了罢了,书生勿谈国事。
咱们还是回到西晋时代。
武帝却视而不见,车骑司马(车骑将军属官)傅咸(文学家傅玄之子)、司隶校尉(纪委书记)刘毅也是三天两头的上书进谏,可是奏折却泥牛入海,见不到一点反应。
直肠子刘毅是个二杆子,打算先拿羊琇开刀,派了人把羊琇的一个下属抓起来严刑拷打,倒霉下属禁不起这一打,把羊琇那点破事儿全给吐了出来。
刘毅做完审讯笔录,早已派送到了武帝跟前。
正巧武帝这天没跟美人嘿咻,终于有时间看了刘书记的报告,鉴于证据确凿且影响恶劣,羊琇也赖不掉,武帝迫于压力之下罢了羊琇的官。
搞笑的是,几个月后,武帝又让羊琇当官了。
毕竟是他司马家的亲戚,做的太绝不太好。
但是这一举动带来的影响确是无比恶劣的,本来还有一点点正气的朝廷这下子完全变成了贪污帝国。
大家可劲儿捞吧!羊琇捞了那么多一点事都没有。
西晋王朝这棵本来就营养不良的树从根子里开始腐烂。
泰康三年(282年),武帝自我感觉良好,觉得自己也算是个有成就的帝王了,摆场子玩起祭天来,文武百官自然也得跟着。
公费旅游,不去白不去,还有机会拍马屁,何等好事啊!
祭天排场蔚为壮观,武帝很嘚瑟,问底下的臣子:“朕可以和汉朝哪个皇帝相比啊?”
其实武帝这哪是在发问,明明就是变相的要群臣称颂一番,这些个臣子个个鸡贼,早已摸透武帝心思,纷纷称颂武帝可比三皇五帝,汉朝的皇帝算个屁。
言语措辞极其肉麻,武帝沉醉其中不能自拔。
就在这群意淫者陶醉之时,一声惊雷劈醒了他们。
陛下和汉朝的桓灵二帝旗鼓相当啊!
此语一出,满朝文武哑然一片。
群臣一看,说这话的不是别人,正是前几天举报羊琇的司隶校尉刘毅。
刘毅正鄙夷的看着他们。
群臣心说你小子找死,挑这个时候扫陛下的兴。
他们巴不得武帝龙颜大怒,正好除掉这个讨嫌的纪委书记。
这句话也把武帝弄得龙颜失色,武帝反问:“朕再差也不至于和桓灵二帝为伍吧?”
刘毅摇摇头说道:“桓灵二帝卖官鬻爵得来的钱都进了国库,陛下卖官,那钱都进了私人口袋里了(暗指百官贪污),人桓灵二帝好歹也充实了国库,这么一比,陛下还不如他们呢!”
敢说这种话,这刘书记可谓有种!
当时场面也一下尴尬起来。
武帝突然大笑起来,弄得群臣一头雾水。
他接着说道:“桓灵二帝时代敢有人这么说话么?显然没有,今日朕有你这样的敢言之臣,就冲这点朕可比桓灵二帝强多了,哈哈哈哈哈!”
群臣见状又是诸如“陛下圣明”那老一套,三叩九拜,山呼万岁。
武帝这把稀泥和的实在是高,既让自己下的来台,又博得个虚心纳谏的好名声,还间接地抬高了刘书记,言下之意实则是要刘毅你意思意思得了,朕已经很给你面子了。
当然这也仅仅是给刘书记面子,刘书记的苦口良药武帝依旧不鸟,朝廷还是那个乌烟瘴气的朝廷。
且不说你晋武帝是不是桓灵二帝,历史自有公论!
接下来说说武帝身边一个红人,就是前头力劝武帝伐吴的张华,某日武帝又找他下棋,只下棋当然没意思,闲聊吹牛倒是肯定的。
武帝随口问张华:“朕百年之后有谁可以托付国家大事呢?”
张华不假思索地报了齐王司马攸的名字。
武帝一听,沉默了。
张华也不是傻子,一看武帝脸色不对,知道自己摊上事儿了,也不再多说一句,托公务繁忙先行告退。
好端端的牌局闹得不欢而散。
武帝一直嫉妒他这个亲弟弟,而且从小他老子就爱弟弟比爱自己多得多,可谓童年阴影。
要不是当年贾大爷他们的力挺,恐怕今日龙座上的那人早已不是自己了。
这次张华一句话,再次挑出了武帝心里的那个疙瘩。
张华虽然很有才华,但是单从这点上看他不是一个成熟的政治家,一个成熟政治老妖绝不会在武帝面前贸然推荐一个藩王,张华身为内臣,不免犯了内臣勾结藩王的嫌疑。
内臣勾结藩王,为历代君主之大忌。
张华你偏要往枪口上撞,你自己要倒霉不说,还搭上人家齐王。
因为这个雷子,武帝对张华有了防范之心,张华再也没有机会陪皇帝下棋了。
武帝找了个由头把他调出了中央,出任幽州都督兼安北将军,文官转成武将。
这个结果很不错了,总归没掉脑袋。
张华一到幽州,搞起了民族团结政策,北方边境的少数民族兄弟对他都挑大拇指。
是金子在哪都发光。
连马韩、新弥这些个历代都不曾归附的二十多个小国,都遣使朝贡来西晋拜码头。
张华在幽州期间,胡人臣服,边疆安宁,粮食丰收,兵马强壮。
张华在幽州的出色表现武帝也看在眼里,宰相总理位置一直空着,武帝有了让张华当国务总理的想法。
看来张华又能回到中央,陪武帝下棋了。
但是这件事被冯紞给搅黄了,真是偏听偏信,武帝信了他的扯犊子,不再召回张华。
这下子朝中就剩下齐王司马攸与贾党,三杨之类的一班文武奸臣死磕,没得好了。
贾党自从荀顗挂了后,实力有所受损,这年对于贾党来说更是天塌,因为这一年有个人挂了。
这个人就是贾党的老大贾充贾大爷,贾大爷挂了,他终于结束罪恶的一生,留下了偌大的家业和爵位。
但是估计他坏事做得太多,两个儿子都是几岁就没了,无人继承他鲁国公的爵位。
贾大爷老婆郭槐居然把外孙拖出来冒充贾充的孙子继承了鲁国公之位。
郭槐这老贼婆子胆子忒大连皇帝都敢忽悠,胆子大脸皮也厚,难怪跟贾充过一辈子,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啊。
老哥么走了,武帝还是很伤心的,贾大爷的丧葬费全都由朝廷掏腰包,还要给贾大爷上谥号。
这个时候博士(不是学位,是官职,相当于皇家顾问)秦秀揭发贾家用外孙冒充孙子的事情,认为这属于装孙子行为,相当的荒唐,应该给贾充上谥号“荒”。
在中国古代的谥号规则中,“荒”字是丑谥,等于这是在骂贾大爷一生荒诞丑事百出,比如后来奸臣秦桧的谥号就被皇帝从“忠献”改成了“缪丑”,遗臭万年。
哎,人都死了还要躺着中枪,有什么意义?
武帝毕竟和贾大爷感情深厚,不能忘恩负义,不听秦秀的话,改谥号为“武”。
“武”字显然是指生前屡立战功的意思啊,贾大爷你九泉之下也不脸红?
贾大爷去见马克思之后,西晋朝中的势力分成了三派,一派是贾党原班人马,贾大爷虽死,但在荀勖、冯紞的苦撑下,依然在朝中占有一席之地。
一派就是前面说的“三杨”组合——杨骏、杨珧、杨济,都是皇后的老爸叔伯。
以上两派几乎都是不干好事,基本属于邪派。
剩下最后一个名门正派,乃是齐王司马攸一派,司马攸这个人能力很强,而且颇有人格魅力,朝廷内外均有很高的人气,难怪老爸司马昭最喜爱他,当然正是这所谓的人气害了他。
这三派一直进行着撕逼大战,从未消停过。
贾党和“三杨”是三天两头的打齐王的小报告,贾党的冯紞有个特长就是爱嚼舌根,非常善于背后捅刀子之类的恶心事。
他早已摸透了武帝嫉恨齐王的心思,抓准时机入宫密奏武帝:“先前陛下下旨诸藩王必须回到封地老老实实呆着,可是现如今齐王却还滞留在京城,按照陛下旨意,这不符合规定吧?”
这次武帝不再顾及骨肉之情,听信了冯紞的话,任命齐王为大司马,都督青州诸军事,一纸诏书要把亲弟弟打发出京城。
诏书一下,满朝文武一片哗然。
毕竟齐王司马攸有很高的人气,朝中有很多人为他说话,劝谏武帝收回成命。
武帝根本不鸟他们。
这一举动引起了朝野的震动,连皇室成员都出来为司马攸说话了。
武帝女儿常山公主和武帝的姐姐长公主都跑到宫里求武帝念及骨肉之情,留住齐王。
为了留住司马攸,两位公主竟然下跪不起,哭着拉住武帝的龙袍恳求武帝。
武帝没想到他这个弟弟居然如此魅力深厚,搞得那么多人为他讲话,越发的嫉恨司马攸,下了狠心要把弟弟赶出家门。
“朕意已决,你们不要再啰嗦!”
武帝说罢拂袖而去,独留两位公主形影相吊。
未知齐王命运如何,咱们下章再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