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皇太后是没戏了 ...

  •   话分两头,说说一位西晋元老级人物,就是司马懿的弟弟——安平王司马孚,玩过三国志11的都知道这哥么活了九十三岁,毕竟是爷爷辈的人物,威望甚高,皇帝司马炎加封他为太宰(其实是太师,因避讳司马师名字,所以改为太宰),这是个无品官阶,相当于荣誉称号,司马炎对这个叔公格外恩宠,从来不把司马孚当做臣子看待,赐予司马孚青盖云母车辇,入宫上朝专车接送的待遇(古代官员在帝王宫殿里不得乘车,只可步行上班)。
      每次上朝,皇帝司马炎都要亲自出迎并搀扶司马孚上台阶,还要司马孚坐在自己身旁,古代臣子上朝几乎都是站着,看看这待遇。
      等到朝议结束,还要请司马孚进入皇家内殿,行祖孙之礼。
      因为在皇帝司马炎眼里,司马孚不是臣下,是家人,是叔公,尽管他曾经极力反对司马家篡位自立,但他仍然是那个从小经常陪自己玩的慈祥叔公。
      尽管得到如此荣宠,但司马孚为人谨慎正直,却不以此为荣,很是低调。
      也就在太子司马衷大婚这年,司马孚于泰始八年在家中去世,享年九十三。
      司马孚去了,皇帝很伤心,给予司马孚谥号“宪”,配享太庙。
      自从司马孚病死,如瘟疫传染一般,数年内,西晋开国功臣博陵公王沈(历史学家,曾撰写《魏书》),巨鹿公裴秀(地理学家,著有《禹贡地域图》,西方人称其“中国科学制图之父”),乐陵公石苞(西晋将领,曾参与平定诸葛诞叛乱,击败吴将朱异),寿光公郑冲(西晋儒学家,法学家)以及贾党的骨干临淮公荀顗(yǐ)都前仆后继的去阎王那报了到。
      开国功臣相继逝去的同时,皇帝的小儿子城阳王司马宪,东海王司马祗也相继夭折。
      死了一波又一波,皇帝是哭了一回又一回,整日面有愁容,不成想祸不单行,杨皇后突然一病不起,怕是阎王爷要点她名了。
      杨皇后与皇帝两人平日恩爱有加,后宫之事都是杨皇后说了算,司马炎从不过问。
      前面说过杨皇后妒忌心强,给司马炎选妃专挑恐龙级“佳丽”,在她当皇后的这些年里,后宫这些个恐龙当中倒是选了个奇女子,封为修仪(九嫔之一,嫔,等级位于后妃之下,修仪是九嫔第六等)。
      女子姓左,左修仪有个名人哥哥,老妹发达了,远在临淄的哥哥全家也沾了光,全都搬进了京城,成了“北京户口”。
      她哥叫左思,可能很多人没听过,这算什么名人?
      话虽如此,可“洛阳纸贵”这个典故恐怕无人不知无人不晓吧。
      左思,著名文学家,他历尽艰辛,十年成一赋,其作品《三都赋》、《齐都赋》从无人赏识到创下“洛阳纸贵”的畅销神话,堪称传奇。
      当时,“左太冲”这三个字堪比我们今天的“郭敬明”“韩寒”,洛阳为之纸贵,文章冠绝一时。
      左修仪在这个哥哥的影响下,耳濡目染,竟然也能下笔琳琅,好一个巾帼才女。
      但凡成气候之人,哪个不是尝尽人间艰辛与疾苦。
      回到杨皇后这里,杨皇后的病越来越严重,来日无多,她的太后之梦也将成画饼。
      皇帝坐在她的床边,她头亲密的枕在武帝的腿上,武帝紧握她的手一把鼻涕一把泪,杨皇后强撑着抬起头,说道:“妾身没有伺候好陛下,死不足惜,但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妾身有句话要说给陛下听,陛下如果没有忘了臣妾,请准许我说完!”
      武帝眼含泪花道:“琼芝(杨皇后字琼芝)且说来听,朕全都答应!”
      杨皇后说道:“臣妾的叔叔杨骏有个女儿,小名男胤,容貌和才德都要强于妾身,请陛下把我这个妹妹选入后宫,弥补我的遗憾,臣妾也死得其所了!”
      说完,泪已湿了衣襟。
      武帝见此情景,热泪盈眶,紧握住杨皇后的手发誓绝不辜负他们之间的约定。
      杨皇后这才闭上了双眼。
      居然在丈夫膝上阖然长逝,能够死在爱人膝上也足够了,可叹时年三十七!真个英年早逝啊!
      话说这杨皇后为何要忍死以待,说出这些遗言?
      很显然她是害怕自己一挂,老公选了别家女子顶了自己的位置,儿子司马衷肯定会倒霉被后妈虐待,所以使出让堂妹接替自己为皇后这一出,一方面她们杨家依然能在朝中呼风唤雨,一方面还能保住儿子司马衷,一举两得,杨艳不愧为后宫之首,政治手腕也颇为老辣。
      只是她九泉之下也万没想到,这自鸣得意的妙手,后来反倒坑死了叔叔和堂妹,当然这是后话。
      其实司马炎何尝看不出老婆临终这一出,但是毕竟多年夫妻,司马炎也确实爱这个女人,所以不忍心违背誓言。
      杨皇后死后的第二年正月,武帝大赦天下,改元咸宁(公元275年)。
      自从爱妻杨皇后撒手人寰,虽然心中不免伤感,但此时司马炎的心情确是矛盾的,为什么呢?
      因为他既伤心又开心,伤心的是他确实爱杨皇后,开心的是杨皇后一死,再也没有人能限制他找别的女人了,嘿嘿。
      司马炎这回成了脱缰的野马,可以尽情的在女人的草原上狂奔了。
      他开始举行选美大赛,一次就选了五千多美女进了后宫。
      武帝是夜夜耕耘,终日于床笫之上与嫔妃鏖战,然而毕竟身子骨不是铁打的,久而久之便力不从心,一年下来竟落得面容憔悴,筋骨颓败。
      咸宁二年,武帝已经到了卧床不能上朝的地步。
      这下子朝廷炸开了锅,流言说皇帝快不行了,太子智障又不堪大任,甚至有人提出了拥戴齐王司马攸。
      朝堂上,前曹魏名将夏侯渊之子河南尹(相当于今天的天津市市长)夏侯和跟贾充捣鬼:“您的两个女婿都是当下的红人啊,您长女嫁了齐王,次女嫁了太子,现在是两处都有机会,足下可要把握好不可坐失良机啊。”
      贾大爷听了也是不知如何作答,默然无语。
      很快,这些个传言被止住了,司马炎得了良医医治,病情转好,重新出现在朝堂之上。
      冯紞荀勖这两货,阿谀奉承之徒,齐王虽然是贾充女婿,平日里齐王司马攸却看这俩货不爽,跟贾党这伙人水火不容,经常在朝堂上争得面红耳赤。
      荀勖发现之前有人要拥戴齐王的传言可以利用,正好趁此机会整死丫的司马攸,就和冯紞一合计,由冯紞出面密奏武帝:“陛下洪福齐天,逢凶化吉。可是臣等今天为陛下贺喜,他日就为陛下担忧啊。”
      武帝不解有什么可担忧的?
      冯紞一副阴阳怪气,凑近武帝耳边说道:“陛下先前立太子,无非是遵循长幼有序的制度,太子身为长子,自然名正言顺,但是臣等害怕将来会有变故,所以臣下无比担忧啊。”
      武帝问为何这样说?
      冯紞答道:“前些日子陛下龙体欠安,内外百官,他们的心统统都向着齐王了,陛下想想如果您千秋之后,太子的皇位能安稳么?”
      这话一出,武帝沉默了。
      冯紞见武帝心中起了波澜,趁热打铁道:“臣有一策,不如下令齐王即刻就藩,以绝后患!”
      武帝听了也是不多说什么,只是一味的点头。
      冯紞一走,武帝便动了心思,派了眼线四处打探,得知了前些日子上朝时夏侯和对贾充说的话,把夏侯和从河南尹明升暗降成光禄勋,夏侯和,叫你多嘴。
      升贾充为太尉,却夺去了他的带兵权。
      当他要动齐王时,却发现齐王司马攸这个人人品正直,为人谨慎,无懈可击,找不到小辫子,虽说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却也只能慢慢削弱齐王的职权,暂时让齐王担当司空(当年曹老板也当过),以后再收拾这个弟弟。
      在这次朝廷重大的人事任免中,武帝司马炎终于做对了两件事情。
      一是任命汝阴王司马骏为征西大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替换之前救援不力的扶风王司马亮成为新的西晋西北野战军司令员,专门收拾鲜卑树先生。
      前面说过,司马骏是司马家比较能打的,之前曾在与东吴的作战中击退吴国名将丁奉,丁奉是吴国后期的擎天柱,百战名将,堪比蜀汉的姜伯约,能击退丁奉说明司马骏有两下子,当然那时候丁奉年事已高了,带兵能力自然有所减退。
      司马骏施政仁义,安抚百姓,积极维护民族团结,深受西北各族百姓爱戴。
      初次上阵就拍死树机能的小弟三千多人。
      而且他此次出征还带了一个秘密武器,这个秘密武器是一个人,一个猛男,前面说过皇帝大伯司马师由于眼珠子掉出来报销了,其实就是拜此人所赐,此人正是那赵子龙2.0版本——文鸯文次骞是也。
      这文鸯早年于曹魏为官。曹魏正元二年(256年)随老爸文钦与镇东将军毌丘俭在淮南起兵讨伐专权的司马师,为老曹家讨公道,就是在此战中吓死了司马师,单枪匹马在司马师军中杀得七进七出,干死数千骑兵,从容而退。
      这年文鸯十八岁。
      当年赵子龙长坂坡一事属于老罗艺术创作,而文鸯这段却是见载于史册啊,
      当然老罗也对这段有所描写,有兴趣的看官可以去看《三国演义》,很好找,直接第一百一十回——文鸯单骑退雄兵,描写的很精彩,基本与史实相符。
      但后来老爸兵败,随老爸南逃降了东吴。
      后曹魏征东大将军诸葛诞也在淮南反抗司马专权,东吴派文钦父子驰援诸葛诞,由于内讧,诸葛诞在军事会议上黑吃黑干掉了他老爸,文鸯于是出降司马昭,后来一直为司马家效力。
      此次司马骏又派出文鸯这个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出征,树先生到底干不过更彪悍的文鸯,治你卑服的(刘能口头禅),实力大损,只得献出儿子作为人质,向西晋政府举起白旗。
      当年归附的各部族总计二十万余万人。
      从此西线无战事了?晋朝高兴得似乎早了一点,先放下不说,咱们后面再叙。
      司马炎做对的另一件事是之前都督荆州诸军事的羊祜,这次升任征南大将军,相当于华南野战军司令员,专门收拾东吴。
      这年是西晋咸宁二年(276年),转眼间已到了杨皇后逝世的周年,武帝祭拜老婆时想起了她临终的遗言,打算册立杨皇后叔叔杨骏的女儿杨芷为皇后,这武帝司马炎估摸着杨皇后长得不错,妹妹自然也不会差。
      但他还是不除疑,先派了太监偷偷看了杨芷的模样,果然和当年的杨皇后差不多,甚至有过之而无不及。
      立马择了吉日,册立杨芷为新皇后。
      立了新皇后,却起了新风雨,欲知后事如何,且看下章。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