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最美哲蚌寺 ...

  •   五

      那天起得很晚,十点钟才出的门。我们先去游览了当地的财神庙——扎基寺。

      扎基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寺庙色拉寺的分寺,是一座可以免费参观的寺庙。在藏语中,“扎巴”是僧人的意思,“基”是数字“四”的藏文变音,扎基寺即“有四个僧人的寺庙”,这是因为最初的扎基寺只有色拉寺派来的四个僧人管理。据说,扎基寺里供奉的是随文成公主进藏的“吉祥天母”的世间化身扎基拉姆,但凡求财的人来这里供奉“扎基拉姆”,都会十分的灵验。“扎基拉姆”是藏语“财神爷”的意思。

      寺门口有许多卖艾草、松叶和白酒的生意人,看到他们,我们不明所以,直到进去之后。大殿正前方有个长方形的巨型香鼎,烟雾缭绕,香火旺盛。扎基拉姆像位于寺庙主殿内的一个佛龛之中,和其他寺庙的金像区别不大,唯一不同的是金像周围的人民币更多,面值更大。而后在侧门看到一位正在用点钞机工作的僧人,忙碌非常。我们跟随着手持酒瓶、哈达的信徒在扎基拉姆像前排出了好几米的长队。佛龛前,一名僧人打开信徒们递上的酒瓶,把白酒倒入酒缸,而后又灌入旁边备好的空酒瓶中,献于扎基拉姆金像前。听说该寺的占卜术在西藏很是出名,但我们未做尝试,匆匆离去。

      去林芝的路上,有位朋友极力推荐了哲蚌寺,说有多么多么的棒,我们的好奇心被他激起,决定去看看。坐公交车去的哲蚌寺时,车上同路人很多,再次坚定了我们此去的决心。

      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了距离拉萨市西郊约十公里的根培乌孜山南坡。下车后,跑来很多拉客的小面包,告诉我们上山有多远多远,坐车会方便许多,我们笑着拒绝了。其实,我一直觉得,登山是快乐的,登山的人是快乐的。那天的天气有点怪,有雨,时晴时下,但好在温度不低。因而,我虽偶有打伞,但大多时间都未归避阳光,导致晚上回去后,脸蛋变红,鼻子褪皮,这都是后话。

      我们沿着山路往上走,可以看到远处的哲蚌寺,群楼云叠,栉比鳞次,耀金映垩,雄奇壮观,宛如一座美丽的山城。

      哲蚌寺是藏传佛教格鲁派六大寺庙之一,也是全世界最大的寺庙。

      据说,解放前该寺僧众超过一万人,但在零八年拉萨市发生暴乱后,寺内长住僧人只剩大约一百人,其他僧众长年云游在外,只在藏历新年时回来,做短暂居住。

      哲蚌寺位于拉萨市西郊十千米处的根培乌孜山上,海拔3800米,整个寺庙规模宏大,鳞次栉比的白色建筑群依山铺满山坡,远望好似巨大的米堆,故名哲蚌。哲蚌,藏语意为“米聚”,象征繁荣,因此哲蚌寺,藏语可译为“堆米寺”或“积米寺”。寺庙占地面积约二十万平方米,寺内有7个札仓(僧院)。该寺是格鲁派祖师宗喀巴关的徒弟绛央曲杰扎西班丹在大贵族郎嘎桑的资助下,于明代永乐十四年(1416年)动工兴建的。

      我们沿阶而上,遇到了三个藏人小孩,十岁左右,问我们需不需要导游,原来小小年纪竟学会了招徕生意,我们笑而拒绝。在山下我们稍作休息,便起身向哲蚌寺的中心建筑措钦大殿走去。沿路僧人的洗漱池很多,是现代工艺的自来水龙头。路边的水渠很深,水从山上流下,流速很快,偶尔在出水口处还可以看到水轮带动的转经轮,随水流运动,旋转不停。

      措钦大殿,殿前有一石铺广场,登上17级宽广的石阶,可以在顶层石阶上看到镶嵌在地面上的红珊瑚和绿松石。而后出现在眼前的是8根列柱的明廊。大殿内的经堂规模宏大,装饰华丽,四周木柜里有许多绣工精巧的布包,听说里面装的都是历代高僧的经卷典籍。殿内造像,无论正殿或厢殿,都极为生动。措钦大殿里还保存有二到四世□□的灵塔,说实在话,我不是很喜欢,总感觉怪怪的。大殿四壁绘有许多精彩壁画,有释迦牟尼的百行转图,人间形成图,生死轮回图等。

      措钦大殿东边有一个半地下的很小的山洞,只能容一人进入,名叫“让迥玛”,是宗喀巴关静修的地方。大殿二楼,供有强巴佛(未来佛)八岁时的等身巨型铜像。强巴佛殿门上悬挂“穆隆元善”汉文匾额一方,是清朝时任驻藏大臣的琦善在他任满调离西藏时刻制奉献的。大殿四楼是释迦佛殿,据说是以500两银子制成,两旁置银塔13座。

      我们走出大殿时,外面下起了大雨,被迫来到殿外凉棚处避雨。与同样在此歇脚的一对兰州的双胞胎姐妹闲聊,偶的感触。双胞胎的妹妹还在念书,姐姐在拉萨市某医院作护士,每月工资6700,包管吃住。她们星期天常结伴游玩,自由自在,惬意自然。关于工资这个事,的确让我的小心脏微微的痒了一下,萌生了到拉萨上班的念头。

      不久,雨慢了下来,我们继续向山顶走去。远处,可以看到许多巨石彩绘,有佛像,有经文,很是壮观。我们在山顶驻足良久,吹着山风,俯看哲蚌寺,惬意非常。从山顶看整个寺庙会发现它的建筑,结构严密,殿宇相接,群楼层叠。每个建筑单位基本上分为三个地平层次,即院落、经堂和佛殿,形成由大门到佛殿逐层升高的格局,强调和突出了佛殿的尊贵地位。在建筑外部多采用金顶、□□、宝幢、八宝等佛教题材加以修饰,增强了佛教的庄严气氛。

      从山上下来,沿小巷继续下行,巷子窄小幽深,且两边石墙上爬满了类似爬山虎的绿色藤蔓,很有点江南雨巷的感觉。因我未在玉片拼成的六字真言那儿拍照,姐姐固执的要求再回去一趟。于是我们绕了个大圈,在那里拍照后,另找了条路,向山下走去。藏人讲究不走重复路,且最好能循着顺时针行走。因此,在藏地的我们常常不惜远走,绕圈行进。告别哲蚌寺,回到住处时,天色已晚,我们收拾心情,早早休息。

      而后几天,我们陆续游览了布达拉宫,罗布林卡和药王山的摩岩石刻等拉萨市内的景点,有些许失望,不如哲蚌寺来的震撼。这里就不再细表。

      回程途中,我们在青海省会西宁逗留了一天。游览了西宁市体育馆和青海省科技馆,市体育馆外部造型像极了三朵巨大的莲花,壮观典雅。科技馆共有四层,展有许多可以互动的科技产品,让人耳目一新。我们整整玩了一天,仍感意犹未尽。告别西宁,有些许伤感。

      第二天我们坐火车离开了西宁,结束了我们的西藏之行。

      后记

      第一次出这么远的门,第一次写这么长的文字,第一次记录了出走的过程,也是第一次写后记。

      关于出走,感觉很棒。心情苦闷了,生活失去方向了,出去走走,看看外面的世界,看看外面的人们,他们会教给你不一样的生活方式,你不一定要学会,但你一定会接受的,因为你正经历着。有经历才会有成长,做一个喜欢走路的人,是幸福的,我这么觉得。

      关于写作,很累人。郭小四曾说:“写作是一场慢性自杀”,也许他是对的。之所以匆匆结笔,是因为有些力不从心。有人曾对写作这样定义:“写作的意义在于更好的认识潜意识里真正的自己,它是内心的一次华丽而孤单的流浪,在行程中我们获得了更多的财富,取之不尽,用之不竭。”,说得多好。回来后,一直是一个人在,写这篇文字的初衷,是为了打发无聊的时间。试过在三天里说话不超过三句后,偶尔徜徉在自己的回忆里,会觉得时间走的快了,自己变得静了,日子不再那么难过了。

      ——不是后记的后记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最美哲蚌寺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