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步入初中 ...
-
放学,回家,途经菜场,上学时还想着中午买两块钱的五花肉解解馋,现在只买了一块钱咸菜——黑乎乎的一大块“玫瑰头”,能吃一个星期呢。老师总是开书目让我们买参考书!
现在的我就读B城S中的重点班,按小学结业考试成绩分进去的。拿成绩条那天,常老师略露惋惜地说:要照去年的指标分配政策,这个全校第三的成绩可以进一中了。当时的我并没什么感觉,没人在乎我的分数我的将来,我满脑子都是楚留香郭靖展昭这样的大侠,他们在我的白日梦里给我巧克力红烧肉还有公主裙。
我现在一个人单独住楼下一间小屋,除了每月初父亲丢给我一百块钱,我和楼上几乎没有关系。这对我来说未尝不是幸事,我不用像找不到地洞的老鼠那样生活,在我那方低矮潮湿的小屋内,我像株岩石下野草,静静而顽强的活着。
在当时的物价下,我每个月的开销是:10块钱称10斤米,6块钱打4斤菜籽油,13块5买100斤煤球(100斤有78块,所以为了撑一个月每个周末我至少有一天不能升火做饭);我每天需要:晚上买2个大馍5毛钱,中午买菜1块5左右,至于早上,经常是月初花个5毛1块路边买早点,月末饿着肚子挺过去。
这些数据不是我当初计算好的,“初立门户”时我第一次攥着青灰的百元钞票激动死了,这多钱够买多少烤鸡猪头肉啊!父亲吓道:省着点花,钱没了别指望我多给一分钱!事实证明,父亲果然是个言必出行必果的人。
第一个月,我没有买米买油买煤,饿了馒头包子烧饼的瞎买,不到二十天钱就花光了!我没有胆量上楼要,在夜里爸爸下班途经的路口堵他,可除了一顿臭骂一无所获。“饿死了饿死了”,我每天饿得发晕想啃墙!80后有几人真正尝过饥饿的滋味?那是1997年,香港已经回到了我们繁荣昌盛的祖国,可我却饿得要疯!最终我在租客的接济中熬到下个月,并开始了“计划经济”。
S中比起小学更靠近市中心。我每天步履匆匆往返穿梭过那个热闹的菜市,每路过熟食摊我总会闭上眼放大鼻孔浑身每一个毛孔贪婪饱吸一顿肉的香气,再臆想某天这里或飞沙走石或一片乌云突然袭来伸手不见五指,我瞬间扫荡完所有美味儿。每路过音像店我会竖起耳朵捕捉时代乐符:邓丽君的《甜蜜蜜》,任贤齐的《心太软》,尤其喜欢听孟庭苇和张信哲的歌,那种莫名的酸楚和忧伤令我很是陶醉。
林林小娟和我在一所中学的不同班级,我们很快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林林刚上初中就谈了男朋友,是她班的混混儿,那时谈恋爱的男孩女孩爱群聚活动,每当在学校看到他们那群人时我都避之不及,他们总是很招摇毫不避讳的掐捏搂抱。一次放学后值日倒垃圾走过林林班时,看见一个男生把校服褂子用双臂掀起来罩进一个女生和自己……我不敢多看一眼拔腿就跑,我不能确定她是林林但我想林林可能也这样过吧。
小娟个子更高了,竿子似的杵着让我靠近更自卑,本来一溜齐耳短发现在一边长至脸颊一边短至耳旁。那半边长发总把半边脸遮着,偶尔一摔头漏出整张脸怎么都觉得阴气沉沉,我想小娟当时肯定认为自己很酷吧。
我也交到了新朋友,小苇。
在重点班里我意识到好成绩的特权,不被淘汰出重点班是面子上的事,进入班级前三名不用交补课费是真的实惠。我的作业,考卷的答案,和班里其他高手一样像红彤彤的果子一样诱人。
小苇总是近水楼台先得月。她是个重情重义的人,经常给我白金笔用,剔透多棱的塑料笔壳在阳光照射下会散出七彩的光,这种质量好的圆珠笔不仅写字顺畅不漏笔油还有一股甜甜的香气,零售价2.5呢!她先是从家里带来她妈蒸的肉包子给我吃,之后索性经常邀请我去她家做客。第一次在她家的吃饭情景我是记不得了,后来老友重逢时小苇说他妈当时评价是:看看人家靳岸多好啊——能吃能干能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