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情不知所起 ...
-
“闻琴川沈姓,有女颇佳,望吾哥略为留意。”来自纳兰容若的一封信,将沈宛的命运引向了那似乎命中注定的方向。
康熙二十三年秋,容若随康熙南巡。他迫不及待就要见一见顾贞观口中那个天海风涛之人。
顾贞观带着容若来到沈宛所在的小楼,楼中传来女子曼妙的歌声。这是沈宛在唱歌,那个著有《选梦词》,让纳兰容若都心向往之的才女,原来也不过是这个江南烟雨之地的一介歌女罢了。
沈宛唱罢,福了福身,便退了下去。台下的雅客不禁有些怅惋。
顾贞观带着容若来到后院,那是沈宛的住处。沈宛在这楼中,还是颇有些地位的,因此也有了自己独自的小院。
她刚进屋,丫头便进来说:“小姐,有位姓顾的先生带了一位客人说要见你。”
“快请。”几日前,顾贞观差人来传话说,京城有贵客即将来访,这位贵客是当今无人不知的才子。
沈宛到院门迎候,果然看见顾贞观和一男子并肩走来。她向顾贞观福了福身,说:“顾先生。”
“沈姑娘不必多礼。顾某为姑娘引荐,这位是纳兰容若。”转头又对容若说,“这位便是沈宛沈姑娘。”
“纳兰公子好。久闻公子才名,今日得见,果然气质非凡。”
“姑娘谬赞,姑娘才当真是才名在外。不才几次三番托梁汾打听,今日方才得见。”
“都是朋友们的谬赞。二位公子这边请,今日新摘了桂花,若二位不嫌弃,尝尝小女子泡的桂花茶。”
“荣幸之至。”顾贞观带头,向院中的亭子走去。
沈宛点上小火炉,取来桂花、山楂、党参用大火煮开后,小火慢慢熬煮。
“不知二位公子前来,所为何事?”
“姑娘所著《选梦词》,文辞凄凄,颇有生世飘零,郁郁寡欢之意,心中诸多感触,便唐突地请梁汾兄多加打听,一定要见上姑娘一面。”
“不过感怀生世,闲来涂鸦之作。纳兰公子才是盛名远播,侧帽、饮水,在江南已是人手一本,是诸多读书人家中的珍藏。”
“恭维之话,二位就不必再说了,两位都是才名远播之人。”顾贞观插话道。
“梁汾兄这话似有不满之意啊。”纳兰说道
“岂敢岂敢。只是时间宝贵,光阴难再,你们二人难道要把时间都花在这一来一回的称赞上?”
三人今日,都有些知己相逢之感,相谈甚欢,竟未察觉到时光的流逝。两人离开时,都颇有些不尽兴之意。
自那日一见,沈宛这二字深便深刻在了容若心中,他无法忘记这个气质如兰、谈吐自若的女子。身在风尘,却出淤泥而不染,生世飘零,孤苦可怜,令人怜惜。只可惜,他不过是康熙的御前侍卫,皇上南巡总有回京之日。他趁着还在江南,独自一人来到沈宛的小院中。恰巧,沈宛已经煮上了桂花茶,似是知道有人来访似的。
“一走进这院子,便已闻到了桂花淡淡的幽香,便知这桂花茶已经煮好了。姑娘可是心中知晓今日定会有客来访,特意煮上这新茶?”
沈宛站起来向纳兰微微点头,说:“并非知晓今日有贵客来访,只是恰逢楼中无事,不想辜负这大好光阴。过些日子,便不再有新鲜的桂花可以入茶了,趁着还能闻见十里桂花香,再煮一煮这桂花茶。公子请坐。”
沈宛取来杯子,为纳兰添上一杯茶,调了几滴蜂蜜在茶中,慢慢搅动着说:“今日在茶中加入了少许蜂蜜,不知公子可喝的惯。”
纳兰品了一口,放下杯子,赞叹道:“调和了山楂的酸涩,味道甚好,唇齿间留香”
“我也是喜爱这酸甜相融的味道,才偏爱这桂花茶。公子如若喜欢,便带些晒干了的桂花瓣和山楂片走吧,只望公子不要嫌弃。”
“如此甚好。”
“不知公子今日前来,有何指教?”
“指教不敢当,只是过几日便要回京了,怕再无机会与姑娘相见,今日才会贸然前来打扰。”
“天下知音难觅,难为公子将我这风尘中人视为知己。”
“姑娘何必妄自菲薄,风尘不过是世俗之人的看法,姑娘如此清丽脱俗,何必在乎世人目光。”
“身在世俗中久了,便再难逃离世俗了。有些事情,并非自己不在意便可真的不在意的。我自小长在这楼中,日日欢歌,歌尽人间百态,却始终找不到自己的前途。”
说到这,两人都不禁沉默。此后,二人对话甚少,只是默默品茶,也许,真正的知己是不需要过多言语的吧。
回到京城后,纳兰容若便为沈宛写了一首《浣溪沙》:
十八年来堕世间,吹花嚼蕊弄冰弦,多情情寄阿谁边。
紫玉权斜灯影背,红绵粉冷枕函偏,相看好处却无言。
沈宛收到这首词,正是黄昏,窗前、灯下,沈宛手捧着这薄薄的一张信纸,流下泪来。短短四十二字,便是她十八年来的写照,说不尽的辛酸苦楚。
入夜,沈宛提起笔,给纳兰回信:
人人皆慕子期伯牙高山流水觅知音,殊不知其中心酸。若无伤痛,何须知音?御蝉此生得遇公子,实乃大幸。多年来,人人具道御蝉乃才女。何为其所说之才?身于红尘竟笔能成书口能赋诗尔,各中滋味,无人问津。为报公子,必以伯牙绝弦之姿相随。
沈宛的回信送到纳兰手中,他看后,只觉触目惊心。此时他已深感自己身心俱疲,不知还有多少时日可活在这世上。若自己死后,沈宛当真效仿伯牙绝弦……他不敢再想。此时的他,内心除了担忧,竟生出另外一个念头——他要娶沈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