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棚顶尸丧命斜吊索 梁上客揭瓦探悬疑 ...

  •   三个人辞别了秦老汉,返回唐龙家,路上美美对小南嘀咕:“怎么你们这里什么事都那么奇怪,你们这里的人也太迷信了吧。”
      小南微笑,“这里就是这样,经济落后,交通也比较闭塞,所以巫术盛行,我们在秦大爷家里住的不习惯可能是跟古墓里缓慢释放的有毒气体有关。”
      “可是你舅舅不怕啊?他的木剑真的能辟邪吗?”
      “我也说不清楚啊,不过他的体质是非常好的,经常翻山越岭的。”三人边走边说,一路欢笑。
      假期很短,小南和美美不能久在北疆市,过完元宵节他们就回到了文清县,各自开展日常工作。
      时间就像流水,春天的脚步渐渐近了,在这春暖花开的季节,谁也不会想去看一具离奇诡异的尸体,然而命运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小南接到上级的指示,在青屏山的半山腰发现了一具尸体,这还不算,尸体所处的位置在房子中腰的棚布上!尸体是老房子主人发现的,他声称这绝对是一起谋杀案!
      青屏山海拔一千多米,吉普车勉强能上得了山路,小南一众人风风火火的赶到现场,这里是一间废弃的老房子,因为青萍山一年四季都是美景如画,所以吸引了许多背包客,他们有的时候会来这里歇歇脚。老房子的主人姓安,他前几年还在这里饲养过山羊,房子里到现在还到处都是一粒粒黑色小球样的羊粪,最东边的房间还算比较干净,羊粪也少些,出事的房间就在这里。
      这座老房子有四、五米高,四周都是土坯,房顶上盖着土瓦,屋子的东西两堵墙之间有两层横梁,较低的一层横梁上搭着一张彩色条纹的尼龙棚布,离地面只有两米半高,因为积了很多灰尘,棚布已经变得不透光了,从下面看不到棚布上的任何情况,但这块棚布并不是完全封闭的,在屋子西南角留了一个用于维修棚布的入口。
      小南从隔壁房间里搬来了一把老房子主人刚刚用过的梯子,搭在了入口处,他爬上去才看清楚了棚子上面的情况,这具尸体是仰卧的,横担在搭棚的两个木梁上,头枕着一根,脚搭着一根。尸体的头上戴着帽子,身上穿着一件流行的休闲服,从服饰上来看倒很像是一个背包客。
      小南下了梯子,走到李队长近旁,“不用担心,应该不是杀人案子。”
      “仔细看看再说。”李涛下达命令不容置否。
      小南再次爬上了棚子,他站在棚布口仔细观察,尸体的头部已经完全没有肉了,露出森森的白骨,尸体左臂上搭着一根一米多长的绳子,衣袖瘪着,看不到手,尸体东侧两米的地方有一包烟,一部手机,附近扔着十几枚烟头。
      小南下了梯子把看到的情况如实向李涛做了汇报。
      李队长下达命令:“先把现场固定好,通知市局专家一起来勘验。”
      “好。”小南按领导要求做好一切。美美凑了过来:“小南,你怎么说不是命案,我看这现场也太诡异了点。”
      “我也只是凭直觉说的,你看啊,在这深山老林里面,即便是真的杀了人,也没有必要藏在这种地方,随便哪里挖个坑也就埋了。”
      美美听了点点头,“那是不是自己上吊死的?”
      “现在还很难说。”小南也摇了摇头。
      经过半个小时的等待,市局专家风风火火的赶来了,他们一路上也提着心,生怕是一起恶性的杀人案件,在这深山老林里、鬼比人还多的地方,要破个案子谈何容易啊!
      在市局专家的指挥下,小南又一次爬上了棚布横梁,站在棚布上伸手可以扶到屋顶横梁。他脚踩在横梁上,搭棚布的横梁之间的距离有一米多宽,小南走在横梁上很费力,不小心一步踩空的话就会把棚布踩破掉下去摔伤。为了保持身体的平衡,他只好举起两只手臂扶着屋顶横梁,以这样的姿势才能在棚布横梁上一步一步的跨越,这使小南更加坚定了信心,没有哪个人能够有这么高的水平来这里抛尸,手搬着尸体根本就不能去扶屋顶横梁,在梁上行走都不可能,更不要说把尸体端端正正的横担在梁上了。抛尸的人有《狮王争霸》里的黄飞鸿那样的绝顶轻功。
      死者死于自杀基本上可以推论出来了,下一步要是要去找死者自杀的证据了,小南仔细勘察棚布的每一个角落,在棚布西北角厚厚的灰尘里,小南发现了死者的手指骨,这些手指骨究竟是风吹过来的还是老鼠拖过来的已经并不重要了,最起码能够说明死者生前是一个四肢健全的人。
      小南在棚布横梁上抬起头往上看,屋顶的横梁已经很旧了,黑漆漆的,从下面根本就看不出来什么。小南叫下面的人递过来照相机,把上面的情况拍照固定好了。
      小南顺梯子下了棚子,把自己在上面看到的情况如实向市局的领导们做了汇报。市局领导叫小南想办法把尸体弄下来。
      棚布横梁上站不稳人,想把尸体抬到棚布的维修口都成问题,看样子只有出奇招了。小南从勘察箱里拿出剪刀别在腰带上,叫所有屋子里的人都先出去,他一个人又一次爬上棚布横梁,把尸体边上的棚布剪开,棚布上的灰尘扑扑的往地面上掉,顿时整间屋子都不能呼吸了,小南闭着气,等灰尘小些了再慢慢的呼吸,如此折腾了半个多小时,才把尸体周边的棚布剪完,小南打算先用棚布把尸体包好,没有了肌肉包裹的干燥尸骨很容易散架,小南用棚布包尸体的时候小心翼翼的,怕万一损坏了对以后侦破工作带来麻烦。
      包好了尸体,等到屋子里尘埃落定了,小南才喊外面的人进来接尸体,外面应声进来四个侦查员,他们站在地上伸直了手还差一点才能够到棚子,根本接不到尸体,再说棚子上动一动就会掉灰尘下来,侦查员们不能仰视,否则就会迷了眼睛。
      小南爬下梯子,在老房子里到处找应手的工具,一块废旧的门板让小南眼睛一亮,他把门板搬进屋子,让四个侦查员到屋子里举高这块门板,然后小南又叫来陈亮一起帮忙,两个人爬上梯子,轻轻把尸体顺下来,放在门板上,终于把尸体完好无损的运了下来,市局专家把尸体摆在院子里,进行仔细的观察检验。小南又递过来尸体边上发现的绳子给专家们看,绳子两端很不整齐,像是被拉断的。
      小南围着老房子转了几圈,他叫人借来一架长梯子,从房子后面爬上了屋顶,小南脚踩山墙,然后走到屋顶蹲下,把屋顶的瓦片一片一片的揭下来,就像电影里演的侠客一样。
      小南在屋顶透过阳光观看着屋顶横梁的上方,在尸体双脚所处位置上方的的横梁上,小南清楚的看到了两条绳子勒过的痕迹,痕迹上的螺旋条纹都看得清楚,痕迹的位置在横梁的斜上方,隔着横梁与尸体头部所处的位置几乎左右对称,这已经足够证明死者死于自杀了,从绳子在屋顶横梁的勒痕角度来看,绳子曾经是斜吊着的!
      小南拍好照片,找到市局专家汇报自己所发现的情况,并提出死者死于上吊自杀的看法,市局的专家进一步对绳子和尸体进行了检验、分析,最后都同意了小南的观点。
      原来尸源很快就找到了,闻讯而来的家属们从死者随身衣物一眼就确认了尸源。死者是一个二十几岁的小伙子,名叫漆志敏,他生前跟着师傅学装空调的手艺,一次工作中由于疏忽大意没有拉紧捆在师父身上的安全绳,导致师傅没站稳摔了一下,牙齿掉了三颗,漆志敏没钱赔,其他工人就冷嘲热讽,他可能就是因为这件事儿想不开才寻了短见。
      侦查员们把小南的分析意见告诉了死者家属,家属们都不服气,找到小南的办公室讨要说法,那激动的言辞,好像是小南就是杀人凶手一样。
      一个自称是死者父亲的人情绪非常激动,“你说他是上吊死的,怎么尸体会躺在棚布上?”
      “因为绳子脱落了。”小南很同情死者家属,耐心的做着解释工作。
      “那为什么尸体没有从棚布上掉下来,而是摆好了放在在棚布上,头、脚担在梁上?这分明就是别人放在上面的。”死者家属仍然不依不饶。
      “漆志敏在上吊之前,曾经犹豫了很长的时间,他在棚子里抽了十几根烟,最后他下定决心,把绳子拴好在屋顶横梁上,脚踩在绳子下面的棚布梁上,他把绳索套进脖子,然后身体斜着向后仰着,脚蹬到了横梁下面,渐渐失去了知觉,过了几个小时绳子耐不住重力断了,漆志敏的尸体向后倾倒,于是就形成了头枕在一根横梁上,脚搭在一根横梁上的局面。”小南边做动作边解释,生怕死者家属们听不懂他的意思。
      “你胡说,斜着怎么能吊得死人?脚一使劲就站直了,就死不了了。”小南的话让死者家属们更家气愤了,他们以为小南在向自己可以隐瞒着什么。
      “我已经爬到屋顶看过了,从绳子的勒痕的角度上来看,确实是斜着吊着的,而且痕迹很深,应该吊了很长的时间。”
      “那尸体为什么没有掉到棚布下面来?那张棚布有那么结实吗?”
      “人多尸体有一段时间是十分僵硬的,所以能担在两根横梁上掉不下来。”
      家属们还是不相信,“反正斜着就是吊不死人,你说的这么有鼻子有眼,难道他死的时候你看见了!”
      小南这时是秀才遇见兵,有理说不清了,具体的法医知识属于保密范畴,又不能详细的去跟家属们讲,小南也不好跟家属们怎么解释了。
      正在激烈的争论着,法医老黄过来解了围,他把一本翻开的法医教材递给小南,小南看了看,顿时如获救星,翻开的那页上面赫然画着一些上吊自杀的图片,小南把这些图片拿给家属们看,“这本可是公安部的教材,中国最权威的著作,你们看,不仅斜着能吊死,坐着、跪着、躺着、趴着都能吊死,我是不会欺骗你们的。”
      家属们看着图片,又翻过这本厚厚的法医教材看看封皮,封皮上“公安部”三个字样非常显眼,他们一时相对无言,过一会儿全部放声大哭起来,小南也差点陪着他们掉了眼泪。欲知后事,请看第十回《惊魂魄爆响五雷火,动真情镌刻金玉缘》。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