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第五章:杂酱面和乌鸡汤 ...

  •   走出摄影大棚时不过9点半,我跟着杨天晴打车,七拐八拐到了一家外表看起来很不起眼的小店,店名是“杨家酱”。
      拉开门,店里摆了五六张木头桌子,墙上挂着几幅没有装裱起来的简笔水墨画,画的大都是花草植物,有三两朵斜开的牵牛花、开了黄花的大丝瓜、大而红的西红柿,看着愣是讨喜。
      不愧是北京人,连这么朴素的小店都能谱出一朵韵味的花来。

      “妈,来两碗杂酱面,一盘卤大骨!”
      我惊讶道:“咦?这是你家开的店?”
      杨天晴:“是啊,老妈在家闲不住,手艺又好的不得了,我们寻思着就开个小店,在这附近口碑可好了咧,每天中午送外卖都忙死了。”
      杨妈不见其人先闻其声,大吼:“混小子,半个多月没打一通电话,刚来就嚷嚷吃的,你一人能吃两碗面?”
      杨天晴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了一声:“见笑了。”
      又吼回去:“妈,我带了同事来啦!”
      杨妈这才出来,利落的马尾,一身素色长裙,腰间扎了条白色的围裙,特别大气漂亮。
      我甜甜地喊道:“阿姨好,我是杨大哥的同事,我叫陈佳宁。”
      杨妈眉开眼笑:“唉~你好,我先给你们下个面吃,工作一早上肯定饿了。”
      她也顾不上多说,就钻进厨房了。

      杨天晴去冰柜拿了两瓶北冰洋橘子汽水,用起子开了,递给我一瓶。
      我在南方没见过这种汽水,玻璃瓶子小巧秀气,瓶身上的北极熊亦憨态可掬。
      “好喝~!”我眯着眼笑道。
      “小时候老爸老妈上班忙,我放学回家饿了还拿这个泡过饭吃,橘子味的饭粥,特别难吃,哈哈!”
      我问道:“墙上的画很漂亮啊,谁画的?”
      杨天晴有点不好意思地挠挠头,说道:“我闲着无聊时画的,画得不好,呵呵。”
      我:“不会啊,丝瓜那幅画得很好,特别有生气。”
      杨天晴:“我也最爱那一幅,咱家院子里自己种的丝瓜,每年夏天摘了,加点糖、醋、盐、香油拌了,特别好吃,外面都没这个味儿。”
      正说着,杨妈用托盘端上了两盘杂酱面,还有一碗酱大骨。
      杨妈:“小陈呐,尝尝看,这是最家常的做法,地道老北京风味。”
      我笑:“嗯,谢谢阿姨。”

      杨妈的杂酱面果然不同凡响。
      我初来北京时,在前门瞎逛,吃不起鼎鼎大名的大董烤鸭,就在附近找了一家看起来生意不错的店,叫了碗杂酱面吃,差点没把我咸死。从此对尝试杂酱面这件事敬而远之。
      但杨妈的杂酱面,看着就清爽可口,大海碗里,面码儿摆得清清楚楚:碧如翡翠的黄瓜丝、红莹莹的胡萝卜丝、豆芽掐头去尾,只有两片子叶的小水萝卜缨,青豆嘴、小黄豆、白菜叶儿,色彩缤纷艳丽,看上去健康又美味。
      杨天晴:“要是初春的时候来吃,还有香椿叶,趁嫩的时候摘下来剁碎,越嚼越香,特给劲儿。”
      我看着他那馋样儿,笑了:“我还没吃过香椿,只在书上看到过。”
      杨天晴:“那开春了我再带你来吃。你先尝尝这面,我们家的酱和别家的不一样,特别香。”
      我点点头,捞了一筷子一尝,太好吃了!
      面条吃得出是手工抻出来的面,筋斗爽口。今儿天冷,杨妈从锅里把面条捞出来稍微沥干就直接装碗,热乎乎地拌上酱,暖心又暖胃。
      老北京人吃炸酱面,冷天讲究吃热的,谓之“锅儿挑”,指的是吃面条不过水。热天要吃冷面,但汤要篦尽。
      杨天晴告诉我,他们家的酱是小碗干炸,诀窍是油多,肉切丁油炸,炸的干些,成坨儿最好。
      炸出来的酱表面浮着一层油,肉丁入了酱味,酱里有肉香。一拌面那叫香!
      炸酱千万不能加盐,加盐就不是那个味了。不够咸可以多搁酱,吃的就是酱味。(该段描述引自童观《北京炸酱面》)

      再说酱大骨,大骨要做的好吃,最重要的是料要备得好——骨头选用猪腿骨或猪脊骨,带骨髓,用吸管吮起来香味直冲脑门。大骨周边要有肉有筋,切不可小气削去太多肉,没肉啃最扫食客的兴致。
      选好料之后,去腥是很关键的一步。
      费工的做法是先用冷水浸泡大骨4、5个小时,中途换水几次,这样的去腥法比用热水焯更能完整地保留肉的原味。若用热水焯,腥气还没去掉肉就没味了。
      调味的香料很朴实,山楂、桂皮、花椒、大料、陈皮、香叶、丁香、生姜,若是没有这么多香料,最简单的生姜和大蒜也行。
      酱最好选用东北大酱,再加入少许盐糖提鲜,大火煮开后撇去浮末改小火慢炖,用时间和爱意去酝酿这一大锅的美味,最后做出柔软中带有一点韧劲的口感是最棒的。
      在南方我从没吃过这样豪放的食物,酱大骨要吃得爽必须不顾形象地大口大口啃,能一起吃大骨的必然是纯哥们。
      对杨天晴我没什么非分之想,所以这一顿吃得很畅快。

      和杨妈道别后,我们顺着附近的文化街溜达了一圈,坐车回剧组。
      到剧组时大概是1点多,午后阳光正好,暖洋洋的,照得人想睡觉。
      走进室内剧组,气氛明显比早上活络了许多。许琳恩和刘千秋甚至还有说有笑的。
      杨天晴见我走来,轻声说:“许琳恩的男朋友从巴黎紧急快递来最新时装,刘千秋那边导演答应给她加戏。女明星就是这样,也不是一定要闹,就是想出一口气。”
      出气的成本可真大啊,我默想。

      闹了这么半天,下午的戏很顺畅地就拍完了,唯一的爆点就是许琳恩饰演的王萌萌在扇刘千秋巴掌时,是真狠。
      导演喊“收工”后,我们一群人拥着上去收设备,这时制片人王老师叫住了我。
      “佳宁啊,最近在组里工作得还开心吗?”王老师人胖胖的,面如弥勒,但和他合作过的剧组都知道,此人锱铢必较,极度抠门,不是好惹的主儿。
      “王老师好,我在剧组里和前辈老师们学到了很多,很开心。”不知来者何意,我谨慎作答。
      王制片:“哈哈,有学到就好,年轻人不错,下次开组还带你。”
      我装出受宠若惊的样子:“谢谢王老师!”
      王制片搓了搓手:“额,我有一事相问……”
      有事要问就好,无缘无故地对我好才可怕。
      我:“老师您说。”
      王制片有点犹疑:“这个不知道你和金融界江老板,是什么关系?”
      我:“江老板?”
      王制片:“江梧桐老板,上海金融大鳄。”
      我心中暗叫,表面淡然:“哦,江梧桐啊,我们是朋友。”
      王制片松了一口气:“原来是朋友啊,唉,这就好办了,不瞒你说,佳宁啊,我们这个组呢,资金链没整好,这前期投入太大了,后面怕圆不回来。这个你看,可不可以在江老板面前多提提我们剧组?”
      我心想我和他有个屁关系啊,也就吃过一次栗子蛋糕,那蛋糕可真好吃啊,绵绵密密的,真想再吃一次。
      我笑道:“没问题,我会问一问的。”
      王制片也笑:“好,很好,听说你会写戏,这次要给刘千秋加的戏就由你来写!你明儿和编剧老师开个会商量剧情,好好干啊!”
      我真吓了一跳:“谢谢王老师,我会好好做的。”
      终于,我可以写剧本了?!

      晚上回家,地铁里没什么人,我找个靠边的位子坐了下来。
      想了想,觉得要发个短信谢谢江梧桐,如果不是他,我不可能得到这个编剧的机会。
      “剧组要给刘千秋加戏,制片人让我来写,谢谢你。”
      思前想后,我编辑了这么一条,按到江梧桐的名字,发送了出去。
      开始看《没关系,是爱情啊》。
      不一会儿,有短信进来,点开——“作为谢礼,今晚陪我吃夜宵。”
      ……
      我不知道该回什么,说真的,我没有和男生相处的经验。
      于是我继续看电视剧。

      回到公寓,慢悠悠地洗了个澡,吹干头发,换上棉布睡衣,躺在被窝里看村上春树的《海边的卡夫卡》。
      这本是村上所有书中我最喜欢的一部,主人公田村卡夫卡君幼年时被母亲抛弃,又被父亲诅咒,他决心“成为世界上最顽强的十五岁少年”。
      正看到兴头,卡夫卡在森林里冒险,在下着大雨的空地上脱光了衣服洗澡,手机铃声响了。
      “喂?”我看都不看就接起来。
      “我快到你住的地方了,收拾一下出来吧。”电话里,江梧桐低沉而富有磁性的声音传来。
      “啊?”什么玩意儿?老娘卸了妆还穿着小熊宝宝睡衣呢!!!
      “还有20分钟到你那儿哦,Bye bye~”挂电话前这家伙还在坏笑。

      我一骨碌从床上爬下来,换上牛仔裤和白色暗纹衬衫,再套上一件薄荷绿大衣,三两下梳好头发,用遮瑕膏遮了下黑眼圈,轻描眉毛,扫了点腮红,然后坐在床沿发呆。
      大学四年,我之所以没有找到男朋友,一方面是因为我喜欢高羽,另一方面是我太懒。
      和男生出门约会要全副武装,要定期和男朋友吃饭看电影睡觉,想想就觉得好烦啊~
      活该我单身二十一年。
      所以,其实接到江梧桐的电话,我心底还是很高兴的。

      站在公寓门口等他,我想起了《小王子》里狐狸说的那段话:“你下午四点钟来,那么从三点钟起,我就开始感到幸福。时间越临近,我越感到幸福。到了四点钟的时候,我会坐立不安;我就会发现幸福的代价。”这就是现在我的心情。
      一辆轿车驶来。
      不是上次那辆黑色的,江梧桐今天开了一辆陶瓷白的车,很漂亮。
      车子停稳,他、走了下来,绅士地为我拉开了右侧的车门,“美丽的小姐,请。”
      我红了脸,喃喃地说:“谢谢。”

      “今天听鲁多维科·艾奥迪?我最近很喜欢他的《Monday》。”江梧桐说着,开了音乐。
      不同于肖邦的温柔细腻,艾奥迪的钢琴曲重复音节很多,冷静中透出一丝焦躁,思绪会不由自主地被音乐牵引走,最终归于宁静。
      “你很喜欢钢琴曲呐?”我问。
      “嗯,小时候学过,现在偶尔也会弹。”
      我很羡慕会弹钢琴的孩子。
      一来这说明他们的家境优越,才会有钱有闲玩这种高雅艺术;二来,拥有一把钥匙,能开启一件这么美丽的乐器来表达自己的悲喜,是多么奢侈的事情。
      见我不语,江梧桐轻声说道:“我可以教你弹钢琴,只要你做饭给我吃。”
      “啊?”更离谱了。
      “这个交易很公平吧?你会做饭吧?”
      “嗯,以前爸妈上班忙,家里的饭都是我做的。”我老实答道。
      “很好,我喜欢偏甜一点的上海口味。”
      “别这么自作主张啊,我没说要给你做饭。”
      “呵呵。”
      江梧桐不再说话,安静地开着车。

      江梧桐带我到了一家开在闹市中的私人餐馆,中式的装修雅致有格调。
      很快,两碗乌鸡汤就送了上来。
      店家非常实在,用了很好的乌鸡慢慢炖煮,加上红枣、莲子、薏米、枸杞子、黄芪和当归,汤头鲜甜不油腻,汤水浓而不浑,清澈透亮。在这个微冷的初秋,非常养生补气。
      好喝得我眉毛都快掉了。
      “不枉此行?”江梧桐挑眉问我。
      “原谅你了,大冷天的把我从我被窝里揪起来。”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5章 第五章:杂酱面和乌鸡汤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