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转机 ...

  •   最终,这一天,言自然收获了两大串玉米,挂在了窗户上方延伸出来的防雨台两角。那根圆木,他没有去动,劈成柴烧掉未免浪费,留着作别的用处比较好。收获过的玉米秸秆被砍倒,整齐的铺到空地上晾晒。
      他在草丛里仔细翻找,发现大部分野草都不认识,有几种看着比较眼熟,可是也不确定能不能吃。直到累得腰酸背痛,也只让他找到一样马齿苋。这种草生命力顽强,是常见的杂草,就算在野菜被过度追捧的时候也不是什么受欢迎的品种。它的味道并不好,吃多了还容易拉肚子。言自然挺失望,这时天色已渐渐暗下来,他没有再继续寻找下去。
      这一天,他依然早早就睡了。尽量放空大脑,让身体的疲惫占据所有心神,很快就睡着了。
      这里虽然模拟出了昼夜循环,但是因为没有计时工具,他并不知道具体是多长时间一循环。不过这也并不重要了,就把这一明一暗的变化当做一天吧,天明而作,天黑而息,生物钟这种东西调一调就好了。
      穿越来的第三天,言自然在门口发现了三棵小树苗。树苗的根委委屈屈的蜷缩在一团泥土里,光秃秃的树干只有小拇指粗细,一片叶子都没长,顶着几颗楚楚可怜的小芽。他也认不出是什么树,抱着它们是果树,而不是什么坑爹的观赏树种的期望,他把三棵树苗并排种在了水渠边,远远看着像插了三炷香。
      第四天来的是一大堆各种厨具,在门口壮观的铺了一地。光各种尺寸的锅就有五口,平底的,圆底的,带柄的,不带柄的。不同形状的锅铲有三把,碗碟花样各不相同,竟然找不出成对的。菜刀则是一整套的八把,还是国产老牌张小泉,附带一个木制的刀架子。其余砧板、漏勺、筷子、勺子、油壶、调料罐应有尽有,甚至还有一袋十二个装的洗完用的海绵。
      第五天是调味品,品种不多,油盐酱醋而已,只是都是市面上的最大容量装,架势仿佛超市搞促销。谷物调和油是五升装也就罢了,常见尺寸而已,可盐居然也是五公斤一袋的,让见惯了五百克一包的人有点吃惊。酱油和醋都是白色塑料壶装的,在超市长年以便宜又量大占领市场,都不兴跟小瓶装的同类放在一个架子上的,势必要单独摆一个台子,堆成山样。
      言自然把东西收好,再想想地里那几棵可怜的萝卜青菜,就是全拔了还不够炒一盘的,他深刻的体会到了什么叫巧妇难为无米之炊。
      于是仍然只能就着凉水啃生玉米,这伙食堪比某些为了减肥对自己下狠手的年轻女性,没有拉肚子拉到虚脱已经是他肠胃□□了。玉米一直在成熟,玉米粒中的水分越来越少,口感越来越硬,消化起来的难度应该是增加了,更耐饿,倒算一个好处。
      虽然没有镜子可照,言自然也觉得自己现在应该是面有菜色。科学的说玉米的营养成分还是很丰富的,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膳食纤维、各种微量元素都有。但是二十几年好吃好喝养出来的身体哪承受得了这样的待遇,由奢入俭难。他长年坐办公室养出来的隐约的小肚腩已经摸不到了,原本一直担忧着的中年发福危机烟消云散。
      为了减少能量消耗,这几天他都尽量不活动,能睡就睡,睡不着也干躺着。只是这样不由自主就会开始胡思乱想,一想多了就忍不住沮丧,抑郁。为了防止可能滋生的自杀的冲动,言自然开始唱歌。
      他从“一闪一闪亮晶晶”开始唱,唱到《世上只有妈妈好》和《生日歌》的时候,因为太让人心酸,直接跳过去了。最熟练的儿歌唱完后,他开始唱流行歌曲。对于流行音乐的了解,他已落伍多年,会的还是那些传唱了数十年的经典老歌。他唱了好几遍《敢问路在何方》给自己打气,想象自己又要挑着担,又要牵着马,头上套着紧箍咒,还被妖怪追着跑,前面挡着流沙河,河那边是火焰山。路在何方?路在脚下。
      第六天,门口出现了一袋面粉。虽然包装袋上写满了不知道哪个国家的鸟语,但里面确实是面粉。言自然看着唯一认识的“2.5Kg”这几个字符感动得几乎哭出来,总算能吃点玉米意外的东西了。
      他振作精神,决定好好给自己做顿饭,不过计划中的豪华午餐也就是碗面疙瘩汤。
      他先改造了第一天堆的那个土灶,花了大力气增高扩大,足以架上一口铁锅。铁锅选了圆底有柄的那口,洗干净,装上半锅水开始烧,柴火是晾干的玉米秸秆。
      面粉加一点盐再加水搅拌均匀,形成比面团稀一点,比面糊又干一点的特别黏糊的状态,然后用筷子分割成小块,就是面疙瘩了。水开后,把面疙瘩丢进去,轻轻搅几下,别粘锅,也别互相粘在一起。他甚至狠狠心奢侈了拔了两棵青菜切成段加了进去。这碗白绿相间清淡无比但是热腾腾的青菜面疙瘩汤吃得他热泪盈眶,这是他穿越以来吃的第一顿热饭,也是第一顿饱饭。
      更大的惊喜出现在第七天,言自然刚迈出门就踩到一滩鸡屎,四下里一张望,看到一只母鸡正在田里吃他金贵的青菜,他猛冲了过去。
      母鸡“咯咯咯”的叫,扑腾着翅膀逃走,他紧追不舍。一直跑到边界那里,母鸡一头撞上去,懵了,站立不稳的后腿了两步,被逮个正着。
      言自然恶狠狠的盯着不停挣扎的母鸡看,满脑子都是肉肉肉,红烧、清蒸、白煨、盐卤、碳烤。母鸡似乎感受到了他的杀气,菊花一紧,又拉了泡臭烘烘的稀屎。
      为了克制汹涌澎湃的杀意,他强迫大脑重新载入各种蛋制品,蟹黄蛋羹、酒酿蛋、茶叶蛋、皮蛋豆腐、蛋烘糕……母鸡不能死!为了可持续发展战略,这鸡得好好伺候着。
      为了保住幸存下来的青菜,他把母鸡带到了水渠另一边,并且克制住了去摸鸡屁股里有没有蛋的冲动。他决定使用十分受现代人推崇的放养手段。鸡饲料是没有的,靠吃草和虫子活着吧。
      这只母鸡看外形应该就是国产名种三黄鸡,黄羽、黄喙、黄脚,皮实好养下蛋多,肉质鲜嫩,营养丰富。很多农村地区都爱养这种鸡,比啃得基家狂做广告的白羽鸡流行多了。
      母鸡抖抖在刚刚的搏斗中弄乱的羽毛,似乎并没有对处境有什么不满,淡定的踱着步子穿梭在草丛中,爪子东扒拉西扒拉,什么都要凑上去啄一口。这种土鸡的典型表现在言自然眼里却分外动人,他想如果明天能再来一只公鸡就好啦,它们可以相亲相爱,从此鸡生蛋,蛋生鸡,子子孙孙无穷尽也。到时候,想吃蛋吃蛋,想吃鸡吃鸡。
      于是他开始着手制作一个鸡窝,为迎接可爱的鸡蛋们的降生做准备。他从玉米秸秆上剥了些叶片,用十分简单粗暴的手法编织成了中间凹陷的形状,然后放在了一个比较显眼的地方。他相信母鸡与生俱来的母性会引领它把蛋都下在这里面。
      第八天,打开门,门口什么也没有。言自然飞奔出去,满怀期待的到处找了一圈,但是没有公鸡,只在田里找到一个装得满满的塑料编织袋。编织袋并不大,他拎起来试了试分量,也就三四斤的样子,袋口用一根旧布条扎着。打开一看,全是五颜六色,大大小小的种子。把袋子放到一边,他决定先去找鸡蛋。
      母鸡依旧在草丛中徘徊,鸡窝里是空的,并没有鸡蛋。他不死心的把草丛仔细搜索了一遍,依旧一无所获,他只能安慰自己母鸡大概是第一天来正水土不服,还没心情下蛋。
      于是早饭依旧不见荤腥,只有用面糊糊混合玉米粒烙的饼,用素油刷出一点金黄的颜色。吃饱后,就该干活了。
      言自然扫出一块干净的空地,把袋子倒了个底朝天,然后开始挑拣。因为在农村生活过比较长的时间,他也不算五谷不分,可是这一堆里何止五谷,五十都有了。最好认的是各种豆子,黄豆、红豆、绿豆、黑豆,什么颜色就算什么豆,错了也不要紧,蚕豆形状特殊,芸豆花纹别致。其次是各种瓜子,作为常见的炒货的南瓜子、葵花籽、吊瓜子、白瓜子、西瓜子都很好辨认,其余认不出来的大约是那些主要作为蔬菜食用的品种。这两大类挑出来以后,他还认出了一样花生,然后就懵了。
      剩下的那些什么奇形怪状的都有,有的细长干瘪,轻若无物,有的黑乎乎皱巴巴,像晒干的羊粪粒。他只能把长得比较像的分到一起,反正等种出来就见分晓了。
      种子被分成了三十几份,数量有多有少,大致上体型越大的数量越少,越小的就越多。菜篮子的希望就都在这里了。
      至于主食,除了每天的“奖励”中可能有顺带,比如那袋面粉外,可能还得靠地里的那些玉米了。
      对于玉米要怎么留种,言自然还没想明白。在他的印象里,能够用来播种的种子,都是含水量比较低的,对于玉米,就应该是干燥的玉米粒。可是这干燥的玉米粒到底是自然生长过程中慢慢脱水形成的,还是人工晒出来的呢。他这几天几乎已经收获了全部的玉米,只留了三株结出的玉米棒子看上去特别大特别饱满的,就是考虑留作种子的。
      他并不知道这种一看就是杂交种的玉米,杂种优势是无法继续传递下去的。利用自留种继续种植,得到的会是良莠不齐的杂牌军,减产是必然的。
      他真正的种田生活,大概要算从这里开始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