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1、温饱 ...
-
当天气变得凉爽时,这里的秋天算是到了。言自然算算自己已经穿越过来三个多月了,暂时还是个身心健康的人类。
这三个多月来,陪伴他的活物只有一只母鸡。他时常担心自己会精神崩溃,但是并没有。他虽然不是个爱好社交的人,但以前宅久了的时候也会觉得有点寂寞,然后出门找朋友吃吃饭排解下。更何况那时候即使不出门,他也能通过网络获取信息和给自己找点乐子。
而在这里,没有人,没有通讯手段,没有任何信息进入,也无法传递任何信息出去。这里没有电视,没有网络,白天只能玩泥巴,天黑了只能上床睡觉。或许在被窝里撸一把可以算作一种娱乐,可他也很少有这种兴致。
这样枯竭的生活他居然撑下来三个多月,没有发狂,也不想自杀。言自然反思了下,只觉万万没想到自己是如此一个耐得住寂寞的人。
第二个月的时候,他有得到一个书柜,其中有两扇玻璃拉门还是完好的,里面幸存了几本书。这个书柜无疑来自于祖国,因为这基本都是中文书籍,两本世界名著,一本古典名著,还有两本通俗小说。
古典名著是《红楼梦》,言自然记得中学时学过几段节选,夏天总有电视台放它的电视剧版,剧中美女如云。他觉得这本书很能陶冶情操,于是每天都会朗读一段。文中生僻字有点多,他只能跳过去。
如果说这种生活有哪里让他担心的,就是他很害怕自己有一天忘记了怎么说话。大声的朗读让他觉得很安心,曾经生活过的那个世界是真实存在的,它的语言、文字流传到了这里。
有了这几本书,他好歹也算有一项文化生活。随机读到第九十八回“苦绛珠魂归离恨天,病神瑛泪洒相思地”的时候,他呜呜哭了半天。这让他很欣慰,自己不但没有变得麻木,反而有点多愁善感了。
虽然文化生活确实捉急了点,但物质生活倒是一直在改善中。
每天雷打不动的一项额外收获给了言自然很多信心和动力,甚至是一项精神支柱。他已经习惯性的会想,今天过得惨又怎样,说不定明天天上就掉下个林妹妹来呢。这里的林妹妹可以是真的林妹妹,也可以是任天堂游戏机、按摩浴缸、满汉全席等等。
虽然他肖想的那些东西绝大部分都没有实现,但是这种类似每天出门都会捡到钱的情况让他感觉到了愉悦。
如今,这个小地方比起刚来时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变。
天还是那片天,地却不一样了。言自然又开垦出另外两块田地,形状还算规整。地里错落长着好些作物,蔬菜居多。一片玉米长得参差不齐,像是混种了好几个品种,但它们确实曾经是一个妈生的。田地周围挖了一圈田沟,从水渠引了水过来。
剩余的草丛也被砍掉了大半,只在最边缘的地方留了一些。几棵灌木还在,用石块砌成矮墙围了一圈,做成小花坛的样子,有了点现代文明的气息。
用碎石混合水泥铺成的小路从天边延伸到木屋门口。木屋门口铺了一小片水泥地,工艺很粗糙。得到几包水泥和一些建筑工具后,言自然自学了一点泥瓦匠手艺,但没能成才。这片水泥地现在看着还过得去,再过一阵子就会裂成一块块水泥板子。
两枝笨重的陶土烧制上了釉彩的立式衣架之间拴了根绳子是现在的晾衣架,上面晾着衬衫和一条小裤衩。原本兼职晾晒的帐篷可以专心做回厨房了。厨房里还是两眼土灶,不过石块之间的粘合剂换成了水泥,原本用泥浆糊的隔三差五就要塌一次。灶旁堆着锅碗瓢盆,还有一个切得只剩一半的绿皮冬瓜。几块石头垫高起两块木板,上面放着一箱竹炭,用塑料布裹着。
水渠另一边没有什么变化,除了野草长得更茂盛了些,依旧是母鸡的领地。母鸡依旧是孤零零一只鸡,每天在草丛中钻来钻去,下蛋工作平均下来做到了每周三休。
木屋里是变化最大的地方,小小的屋子已经堆满东西就快找不到下脚的地方了。家具除了书柜外还多了一个床头柜和一个四层的实木置物架。加上原本的衣柜,全部塞满了各种吃的穿的用的。床底下塞了两个行李箱,屋梁上吊着几个竹篮。
一个两米高的玩偶熊暂时充作沙发,毛茸茸的面料,里面塞满了棉絮,无论横着放还是竖着放都能躺进去一个人。等冬天到了,言自然打算把它拆掉,只要里面不是黑心棉,这体积足够做两床被子。因为床上用品暂时只添了一套红彤彤绣着大朵玫瑰花的四件套,没有褥子或者棉被。
第一天得到的大水缸从田里运了回来,摇身一变成了粮仓。他把容易受潮的米面、糖还有菜干之类都放了进去,再盖上纸板箱拼接成的盖子。墙角还码着好几个没开封的纸板箱,全是竹炭,得到这些竹炭的那天言自然兴奋了好久。从那以后他算是过上了每一顿都有热饭热菜的生活。
言自然喜欢猜测这些东西的来历,顺便脑补下失主的反应,也是一项乐趣。
资源变得丰富后,他每天能做的事也多了,熟练或粗糙的掌握了好几门手艺。因为练习的时间还算充足,虽然材料和工具欠缺了一些,这些手艺多多少少也有了些进步。比如他已经成功给自己缝制了两条大裤衩,下一步目标是更贴身一点的裤衩,仅有的三条内裤因为换洗已经时日无多了。又比如他制作了一张小板凳,虽然四条腿粗细不一,有一条还短了些,凳面也算不上平整。
不过他的厨艺明显在倒退。为了节约使用有限的竹炭,他已经习惯了将饭菜一锅炖。在面粉还没吃完的时候,他还自行领悟了北方一种烹饪习惯,锅里炖菜的时候在锅沿贴饼子。后来只剩下大米,他就只能做各种菜饭了。各种生鲜食材优先,易于保存的食物要保证储存量,以防万一。
菜饭方便归方便,但口味就不能保证了,因为言自然每顿使用的食材都很随机,总的来说,有肉味道就不错,没肉就难吃的多。可惜,肉类一直很稀缺,他至今都会为了当初那挂腊肉惋惜,因为没能及时吃完,剩了一块臭掉了,只能扔进茅坑。
之后能获得的肉类大多是肉制品的零食,牛肉干和火腿肠之类。天气转凉后,言自然就一直期待哪天再来一挂腊肉或者火腿、风鹅之类的咸货。虽然腌制品含亚硝酸盐啊苏丹红啊一直是健康的敌人,但是是真好吃!
在言自然的老家,农村几乎家家户户每年秋冬都会自行准备大量的腌肉,家中摆满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鸡鸭鹅净毛开膛,掏出内脏后整只进行腌制,内外都要反复均匀的抹上粗盐。猪肉要选上好的五花肉,同样整块抹上盐。这是个技术活,盐少了,肉很快就会变质,盐多了,会影响成品的口味。抹过盐后全部整齐的码在坛子里,压上石头。除了这些,其余还有零碎的爪子、蹄子、各种内脏都可以腌制。
腌制到一定程度,就需要晒了,虽然盐已经析出了肉中的大量水分,但是还需要更干燥一些才适合长时间保存。这时,家家户户的外墙上、阳台上都挂着一串串的肉,散发出咸腥味,绝不是什么美妙的味道。阳光充足,雨水少的年份会增加腌肉的美味,而湿润的年份就可能让腌肉变质。
过年的时候,农家请客光各种腌制肉品的冷盘就可以上一桌子,都是提前在大铁锅里煮好的。煮肉用的是大块的木柴,可以在灶膛里燃很久。肉熟后,香味老远就能闻到,当肉煮到能很轻易的插进筷子时就可以捞起来了。剩余的卤汤样子有些可怕,它带走了腌肉中多余的盐分、油脂和一些杂质,显得浑浊,还浮着白花花的油。言自然的外婆这时会对他感慨说,当年生活困难的时候,连这卤汤都是要留下来吃的。
很多人嫌弃鸡胸肉柴,但是腌制过后的鸡肉口感就细嫩很多,又带着点韧劲。咸鸭和咸鹅肉带着点红,言自然读红楼梦有一回读到“胭脂鹅脯”这道菜,第一反应就是咸鹅肉。咸猪肉最好切薄片上锅蒸,撒一点姜丝就好。熟后瘦肉也是胭脂色,肥肉则变得透明,肥而不腻。其余猪舌、猪耳朵、鸭胗、鹅掌即使是一锅里煮出来的,也各有风味。这些肉菜应付完过年后,也还足够一家人吃好久。
回城后,外婆会每年送腌制好的肉来。言自然最爱腌肉搭配熬得稠稠的大米粥,每次都能灌下三大碗,撑到肚子溜圆。鹅掌当零食他可以连下十来个,猪耳朵咬起来脆骨嘎啦响,配盅老酒,什么酒鬼都说好。
这些回忆,即使不经意间想起,也忍不住直流口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