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第十二章 太子妃有喜 ...
-
窦后疼爱刘武也是情有可原,窦后一目失明后,皇上对她的恩爱便渐渐消失殆尽了,不再跨入她的椒房殿,成日里便是围着能歌善舞,美丽冶艳的慎夫人和尹姬转。窦后伤心之余,又因刘启住在北宫,女儿馆陶也早已出嫁,便将所有的情感都放在了小儿子梁王身上。梁王不仅和窦后很亲近,而且也很会讨皇上的喜欢。
太子出事前,梁王已受招回了长安。窦后本想找皇上说情,梁王阻拦道:“母后勿急,父皇下了朝,不是在慎夫人处就是在尹姬处,您去她们那里,心里憋屈不说,若是她们再出言相谗,指责母后教养无妨,父皇只怕对母后不满,哪里还听得进母亲的话。”
窦后无助地说:“那为娘我该如何是好呢?”梁王知道母亲好黄老之说,便道:“黄老之说,主张清净无为,母后现在不为,皇上会认为母后不偏私,对母后必定赞赏,从而对哥哥心存舔犊,岂不比存心为更加有效。”
窦后连连点头:“还是我儿想的周到!那想你哥哥,身为人父,还如此让人不省心。你父皇最听皇祖母的话,我去见见你皇祖母,请她为你哥哥美言几句。”梁王又道:“也不可,皇祖母素来疼爱哥哥,定会找父皇讨情,母后万一碰见,反倒让父皇以为母后用祖母压他,徒增不快。还是等等,看看情况再说。”
窦后担心地说:“那吴王不是善类啊!真不知道会如何反应啊。”梁王安慰到:“吴国虽然富足,毕竟是地方小,兵力不足,就算发兵造反,以我大汉的兵力,断无怕他的道理。相信吴王也很清楚,不过是希望父皇给他一个交代,也让他不失颜面。”
窦后赞同到:“大不了是多加封赏!这些你父皇是还给得起的。”梁王担心道:“就怕吴王要的不是封赏。”
窦后恨恨地到:“总不至于要你哥哥以命抵命!”梁王忙说:“就是他想,父皇也不肯,不过,有可能大臣会提议,废太子,以平吴王之怒。”
窦后叹息到:“国有国法,你哥哥闯下大祸,也怨不得别人,只要保了性命就好。反正你父皇就只剩下你们两个儿子,自己兄弟,谁做太子都会照应对方,为娘我放心的很。”
梁王忙道:“母后放心,就算是现在废了哥哥太子之位,等此事过后,儿子定会请父皇再恢复哥哥的太子身份。儿子决不和哥哥抢太子位置,坏了兄弟间的情谊。”
窦后宽慰的到:“好儿子,自古皇家为了皇位,你挣我夺,那里有半点情谊!你父皇要是听了这话,还不知道怎么开心呢!”
梁王不好意思地到:“儿子那里有母亲说得那么好,只不过是尽儿子的本份。儿子先去打听一下,看看父皇何大臣们如何商议。”
梁王告辞出来,心中窃喜,这是唯一的一个可以得手的机会,岂能让母亲坏了大事。
太子妃差人告知詹事自己暂不回宫。詹事差人通禀各个殿。
一向沉的住气的祀巽担心地问:“良娣,太子妃不回府,是否殿下的事情很棘手?”初颜她们也聚了过来,忧心地看着我。
我稳稳地笑道:“不会有事的,太子妃能让人带回口信,说明事情在向好的地方发展,否则,她那里还顾的上这个。殿下的事情,本不是马上能解决的,还要看吴濞的反应如何。我们也使不上力气,就安静的呆着,等着消息”
话音未落,栗姬从外面直冲进来,慌张地说:“妹妹,现在如何是好,连太子妃都扣在宫中了,太子府要遭大难了!”
看她惶惶的样子,我实在不忍嘲笑她,遇到这等大事,就是刘启,也是心慌的,何况是她一个女人呢?至于我自己,不过仗着是个穿越之人,才能稳当。
我示意祀巽她们扶栗姬坐下,安慰到:“姐姐别慌,仔细肚中的孩子。既然太子妃并没有说其它的,应该是没有大碍。”
栗姬仍旧不安地说:“妹妹说得有理,可皇上一日不发落,心里就一日不能安定。”而后又叹了口气,到:“真不知道殿下现在如何了!”
我定然地说:“神明庇佑,殿下一定安然无事。我等好好照顾府里,静等殿下回来就是。”
栗姬被我的口气中的坚定感染了,定下神,坐了会回去了。
刘启在太后和轵候的运筹下,终于安然无恙,但需禁足府中,闭门思过。
刘恒写了封诚恳的道歉信和厚重的安葬费用,让使者送刘贤的尸体回吴国。刘濞见后怒到:“如今江山都是皇上的,天下也是刘家的天下。太子虽贵,岂能杀人不偿性命?主上对他儿子,犯了人命,竟无惩处,只将棺木送回,未免太不讲理!寡人不收此棺,汝等仍旧携回长安,任意埋葬便了。”
使者苦劝刘濞收下灵柩,到:“从长安城到这里有数千里,大王若是不收,送回长安城只怕贤公子更加遭罪,大王何苦让贤公子不能安息呢?再说,皇上万一动怒,我们受罪是小事,只怕会降罪大王您的。”
刘濞执意不肯,使者无奈只得将灵柩送回长安。
刘恒对此,虽觉得面上甚为无光,可毕竟是刘启之错,只得将刘贤厚葬在长安城郊。刘濞仍然无法赦怀,怨恨以对,最后不顾封国王侯的礼仪,就是皇上召见,也借口称病,不去朝见。
刘启闭门期间,对太子妃温柔有加,细心爱护,不久太子妃传出了喜讯。我大为诧异,因为有史记载,薄氏并无所处。
太后很高兴,早早让人准备好蒌室,从内藏府挑选大量的罗、绢、金、银、日用品、食品赏赐。又让太医局指派方脉医官入府延日值班,督察缮食部门送来的饮食,指明禁忌品种、备好药材、催生物件。产婆与乳妇也在准备之中。
皇上也很高兴,免除了刘启的禁令。宫中上下都期待着这个贵子的诞生。
栗姬对两下截然不同的待遇,自然不舒服,时不时到我这里发泄一下不满,在她的眼里,我和她有着同样的感触。
我不想惹事,好生劝解她:太子妃现在眷意正浓,这些抱怨的话,还是少说的为好。栗姬听不进去,一点也不收敛,好在她的肚子也越来越大,行动越来越不方便,来我这的趟数也不多。
文帝九年,栗姬生下了又一个儿子,刘恒赐命为德。没过多久,我也有了身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