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3、美杜莎 ...
-
五颜六色的珍珠如星辰一般点缀着这个蓝莹莹的世界,娅妮莎静默地看向远方,良久,她缓缓开口:“你们都看见了?”她转头看着我们:“我的回忆?”
“只看见了一点点,”我说:“片段不是很连贯。”
“对了,”娅妮莎道:“现在是我们的灵魂进入了这个世界,□□在水晶外沉睡。”说完她又转了过去。
我看着她的背影,少顷,我掏出来姬玛妮给我的那张羊皮纸小心翼翼地说:“这是一位名唤姬玛妮的女鲛人让我转交给你的。她说你只要看了就会明白怎样找到其它鲛人。”
“姬玛妮?”她愣了一下,随即转身接过这张羊皮纸看了一会,然后闭上眼睛念了一段我们听不懂的话。
地上出现了一个白色的星型图案,不久图案上出现了一扇门。
少顷,图案消失了,娅妮莎睁开眼睛:“这是美杜莎的心门。”
“美杜莎?”我和卡诺相顾惊疑。美杜莎,传说中的蛇发女妖,关于她的故事有好多个版本。
“或许,你们都听过她的传说。”娅妮莎淡淡地说:“她的故事有许多个版本,也许没有一个是真实的。有许多故事经过人们的添油加醋,不断删改,就出现了无数个传说。真实的故事究竟是怎样,只有亲眼看了才知道。”她向那扇门走去:“虽然看到的有可能是不连续的片段。”
“娅妮莎,你是如何看懂亚特兰蒂斯的文字?”卡诺问。
“姬玛妮教的。”她停了一下:“我的记忆你们都看见了,虽然只看到了不连续的片段。”然后走至门前将门推开,里面发出了一道白光,娅妮莎走了进去。
我和卡诺相顾一视,随即跟了上去······
徐徐落下的红日在蔚蓝的大海上洒下灿烂的余辉,翻滚的白色浪花不断地向沙滩上打去,我和卡诺还有娅妮莎站在金黄色的沙滩上看着远处的三个可爱的小女孩嬉戏,阵阵的海风吹起了她们那长长的头发。
一个女孩穿着一条浅蓝色的纱裙,和大海的颜色十分搭调,远远看去就像一副用先用深蓝渲染再用浅蓝调色的油画,她那湛蓝的眸子像用天空和大海雕刻出来的蓝宝石,垂下的青发柔软得像一片草地。
蹲在她旁边的那位女孩穿着一条与沙滩共色的裙子,浅蓝色的长发,一双翠色的眸子犹如小溪一般清澈见底。
还有一个女孩蓄着一头棕褐色的长发,乳白的裙子衬托着她那雪白的肌肤,一双紫色的眸子犹如盛开的紫罗兰一般富有生命力。
三个女孩拾起沙滩上的贝壳串成项链戴在脖子上,然后朝远处喊着:“我们永远是最好的朋友!”她们薄薄的裙摆被风吹起,小小的脸颊在夕阳的映衬下泛起了点点红晕。
“时间不早了,我们该回去了。”翠发蓝眼的女孩说,她拉着蓝发翠眸的女孩跳进了海里,她们那修长的双腿变成了鱼尾,紫眼女孩则在沙滩上目送着她们远去。
周围的场景变成了一间囚室,一个女子倒在地上,墙上跳动的火把照亮了她身上破裂的白纱和鲜红的血。
她手脚上拷着铁链,身上是一道道触目惊心的伤痕。尽管如此,她那卷曲的棕发依旧毫不凌乱地披散腰间,破裂的白纱遮不住她那曼妙的身段,脸上的伤掩不住她那姣好的容颜。
门悄无声息地开了,两个女子走了进来,一个翠发蓝眼,另一个蓝发翠眼。
蓝眼女子在铁链上洒一种液体,铁链便熔化了。
翠眼女子一个公主抱将地上的女子抱了起来,蓝眼女子对她说:“梅,你先带她离开,接下来的事交给我!”
“不!”被唤作梅的女子泪水夺眶而出:“不要啊!美!”
“快走啊!”被唤作美的女子吼道:“我们鲛人在陆地上撑不了多久,若是被抓到后果不堪设想!”
望着梅远去的背影,美的泪决堤了。
接下来场景变成了一个华丽的房间,风吹起了晶莹的纱帘,月光洒在光洁的地板上。
之前被唤作美的女子被一个男人压在床上,她拼命地挣扎着,两股间流淌着红红的血。
皎洁的月色为纱幔上阑干的血迹铺上了一层轻纱。
周围的场景又变成了那间囚室,地上有一个我之前在娅妮莎记忆中看见的星型图案。
美倒在图案上,两个黑袍人将她的腹部剖开,把一条条毒蛇塞了进去,又将她的腹部缝上。
黑袍人拿出笛子吹了起来,美捂着头部在地上翻滚,接着,她的头皮破了无数个洞,一条条蛇从中钻了出来,如青草般柔软的长发一点点地脱落,取而代之的是一条条毒蛇。
接着,她的头被砍了下来······
我现在知道她是美杜莎了。
我转头问娅妮莎:“要怎样才能打开她的心结呢?”
娅妮莎闭上眼睛,念了几句我们听不懂的话,接下来我们眼前出现了一座桥,她睁开眼:“桥的作用是将两个不相通的地方连接起来,她会看见她之前看不到的东西,然后只有看她自己想明白了。”
“啪”过了不久,周围的空间破碎了······
“我的名字是美杜莎,”那位女子平静地介绍自己,头上不再是狰狞的蛇发,而是之前那头柔软的青发:“我被亚特兰蒂斯人虐杀后灵魂被封印了很久,现在封印解开了,我本可以去我该去的地方,但是我不能走,因为我的朋友被亚特兰蒂斯封印在石板中,我需要水晶的力量来解开封印。”她看着我们,如海水般湛蓝的眼睛里似乎隐藏着不为人知的故事:“想必你们也是吧?”她似乎猜透了我们的目的。
我们三个不约而同地点了点头。
她别有深意地看着娅妮莎,嘴角勾起了一个小小的弧度:“你叫什么名字?”
“娅妮莎·亚特兰蒂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