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冰雪女神 ...
-
薇罗妮卡.D.安贝格,在某一个电子报上称呼她为“亿万将军”,那是因为据某些渠道的统计在这位少将名下的资产总额超过一亿帝国马克。事实上也的确如此,薇罗妮卡从十岁之后就再也没有过过“缺钱”的日子,但是不缺钱,不代表着不为金钱烦恼。相反,她一个毕业于奥丁大学的年轻小姐会被征召入军队,就是因为身上的“亿万财富”。当年,她知道自己被送上战场的唯一原因就是养父乔治留给她的巨额财产,对于那些垂涎财产的人,无法从继承的合法性上占到便宜,那就只有指望她这个继承人“合理的早死”——再也没有战场更符合这个条件了。
那个时候很多人,包括养母德莱赛夫人,以及曾任家庭教师弗丽达都劝她放弃一半财产以换回太平。但是,她拒绝了,安贝格家的人从不屈服于阴谋和威胁。她相信自己能在军队中活下来,而她只要在军队中获得的荣誉越多,那些阴暗里的手段能危害她的就越少。怀着这样的信念经历了亚姆利扎会展,然后,在帝国内战中她找到了新的理想,值得她抛弃一切去追寻的目标——凯撒莱因哈特的理想帝国。她一直觉得,所有人当中,理解她的只有弗丽达和奥贝斯坦。而后者,是在她听到他留给她的遗嘱后才意识到的——“我希望这笔财产能让她拥有更为自主的人生”。不是放弃养父留给她的一切,不是逃避,而是有更大的筹码去巩固她的坚持。她想“这的确是‘那个奥贝斯坦’会对她说的话,对他来说,只有自己创造的正义才是正义,从不改变。”
有赖于军务省强大的后勤保障体系,当她抵达费沙的时候,一切都已经按照她的要求安排妥当。
冯.奥贝斯坦元帅的私宅,官方一般称作“军务尚书府”,距离军务省半个小时车程,是高级军官聚集的街区。按照她预先送来的图纸,后勤部和她的管家完成了部分房间的改建,以及整个花园的扩建。她不知道前任军务尚书住在这里的时候是什么样的风格,但是现在客厅、卧室都改为她喜欢的微暖色调,而从落地窗望出去是一个繁花盛开的美丽园林。她对费沙的这栋房子没有感情,也从未到访过,她熟悉的是奥丁的那个“军务尚书府”。但是,她对那里的记忆里没有视觉,留在她脑海中的是宁静的气氛;是窗外随风而入的松木清香;是管家夫妇送上的美味食物;是青年军官沉静中透着温柔的声音……
前任主人居住在此的时候人口简单,能称得上“家属”的只有跟随两代的管家夫妇和一条在奥丁大街上捡回来的狗。如今,这个迁都时军务省后勤部精心挑选的宅邸的宽敞度终于派上用处。在这里居住的除了年轻的帝国军少将,还有管家、秘书小姐、特别助理和六名能干的仆佣。那些迷恋旧帝国气派的人看到了,一定会感动地说“这才像是帝国高级军官的气派”。对薇罗妮卡来说,这一切与“气派”无关,都是“必须要用”的人。
管家、秘书和特别助理,不仅为她打点起生活上的一切,更重要的是,他们是她和D&A集团的纽带。每天回到家中,第一件事永远是阅读D&A的经营快报,同时听取特别助理的要事请示。D&A现在的主要经营者是她的养母,她要做的是处理好自己名下的几个企业的日常事务,事实上,当她出征的时候,这些事也由德莱赛夫人一并代管了。等到一切处理完毕,通常要用一到两小时,然后才是用餐。餐后的一小段时间是属于管家和秘书小姐的,她在奥丁、费沙一共有三处宅子,总有各种各样的事需要她决断。此外,就是各色社交事务,某个商界名流要过生日、某位伯爵的公子马上要举行结婚典礼,还有她作为“军界名人”必然会收到的电视台访谈节目的邀请、某某女性团队的演讲邀请等等。尽管被称作“冰雪女神”,薇罗妮卡对社交并没有完全的拒之门外,只是新到岗位,她所有的心力都投入了军需处,暂时没有闲心去应付。她的秘书很清楚这一点,对这些邀请都只是读一遍,但是这一天却把一封邀请函送到了她手上——帝国最高文史奖的邀请函。
薇罗妮卡稍微有了一点惊讶的表情,秘书小姐立刻说明道:“阁下的《月晕》获得最佳小说奖提名。”
“什么时候的事?”
秘书小姐说了一个日子,她算了下正好是自己从十八基地返回费沙的时候,帝国德军用宇宙船上即不提供民间电子报也不播放民间电视台的节目,难怪她对此一无所知。
连续半个多月,她在晚上还会继续处理军需处的工作,经过一个多月的熟悉,她想是时候向梅克林格提交一份整体建议书。
军务省军需处,其实可以称为“总后勤处”,这里负责帝国所有军需物资,包括战斗武器、军用器材,包括补给基地、驻扎基地等的规划、管理、分配和整改。帝国每年的军事预算中很大一部分都在军需处的管理下。与此相对应的是宇宙舰队后勤总部,那里控制着帝国军的整体物流系统。
一个多月以来,薇罗妮卡已经明白,目前帝国军使用的物流系统以及军需管理的思想依然是弗丽达.雷曼留下的。弗丽达所建立的系统的确是伟大的,它在战争年代高效的为帝国军输送物质,但是,这套系统最大的问题就是——它是完全为战争服务的。
在战争年代,军需管理的核心目标是——高效。用最快的速度进行征集、补给,相应的,为了高效所造成的损耗都是不重要的。这套理论完全正确,更在从诸神黄昏后的历次战役中得到印证。但是,现在已经到了和平年代。
和平年代,弗丽达.雷曼创建的这套系统的弊病显现了出来——不经济。宇宙舰队后勤总部到底是怎么工作的她还不清楚,但是军需处不仅仅是不经济,甚至不严谨。上任没几天,她就震惊于堂堂军务省军需处甚至拿不出一个完整的军需清单。旧帝国方面还好,她想,这绝对要感谢前任军务尚书的严谨作风;但是,对旧同盟方面的物资清点明显还是一笔烂帐。
她一直觉得,在这个新的时代,军需处需要的不再是“应急的高效”,而是绝对的严谨。细密的盘点、合理的分配,尽可能减少损耗,使得军队在最经济的条件下继续完善的运作。而弗丽达为帝国军留下的财富依然可以发挥作用,但是需要进行调整,使之从前期的“全军运作”,变成“战争应急预案”。
这一年夏天,军务省制定了新的军备预算,在原定基础上再一次作了削减,但是距离希尔德皇太后设想的数额依然有很大空缺。军队高层也知道,要有效削减军费,必须对整体管理系统作调整,之所以那么长时间都没有明显动作,只能怪帝国军多年来不重视技术和管理类人才的培养,以及连年战乱造成的人员丧失。尽管今天的银河帝国拥有了有史以来最广阔的领土,但是两个国家形式上的合并到心理上的合并还有漫长的道路,甚至也许永远走不到那一天。自由行星同盟军的将官们的确有不少接受了帝国军的合并,在漫长的战乱之后,毕业于军官、士官学校的军人没有其他谋生技能,只有军队才是他们养家糊口、安身立命的全部。但是,帝国军并没有因此收纳到大量人才,旧同盟的将士只是将此作为一份“职业”,至于为帝国效力的愿望百中无一。帝国军想要选拨高级人才,还是只能在旧帝国的范围内挑挑拣拣。战争年代,帝国军采用“强征”的方式从各大学校的毕业生和各民间研究机构乃至大型企业中选择适合军队的人才。这种行为在新帝国建国后遭到强烈抵制,新帝国历二年,皇帝下旨禁止了这种形式的强征。
新帝国历四年初,大批昔日被“征召”入伍的技术人员提出退役申请。帝国军在经过激烈讨论后,最终作出了全部批准的决议。或许这种宽容的态度连申请者都没想到,有一些人在获得退役批准后又撤回了申请,但是帝国军依然在这一年流失了大量非军事人才。留下来的大多是那些离开学校就进入军队的人,他们也一样习惯了军队,而且军方给出的薪水并不比民间机构逊色,在这种失业率居高不下的时代,还是留在军中更能获得安慰的生活。
帝国军这两年也努力从各大院校中招募技术人才,而他们能找到的最好的宣传材料就是——薇罗妮卡.德莱赛.安贝格。十八岁从奥丁大学毕业后加入军籍,二十五岁就已经获得少将军衔,足以说明能干且有志的青年能够在帝国军中获得事业上的巨大成功。
在入职军务省两个月后,薇罗妮卡将自己的“军需处工作计划”提交给了军务尚书。看着放在面前厚达数百页的材料,梅克林格对这位青年军官称赞了一句:“干得好。”后者面无表情地回答了一句:“但愿不辜负您的期望。”
同一天,宇宙舰队后勤处提交的一批军需申请被驳回大半,其中包括黑色枪骑兵的舰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