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4、拾遗篇·岁时录 ...
-
岁时录
章一-伤逝
杨艳八岁时,曾独自走逛街市,与一酒鬼结识。酒鬼喜她倨傲骄矜,每以异闻故事相诱,至酒铺长谈对饮。酒鬼见闻广博,但愤世嫉俗,常醉酒狂歌,唾骂世人。杨艳但只观之,偶发一言,即能直中要害。
数年时光,两人相交甚厚,谈笑间概论古今轶事,其惊世骇俗之语,不可为外人道。至杨艳十三岁时,酒鬼忽一日隐匿行踪,不复相会。细细思之,乃有“汝已成年,再如此厮见,恐损清誉”之语。
至孝宗丙辰年秋,杨艳往江南旧居小住,见门前置一酒坛,内存一封短笺,尘土经年,字迹已淡,遍阅数次,方知其人已亡故耳。
章二-隐者
保定城旁有村落,时有贤者隐居,黄金万两不出仕,世人异之。李寻欢谓之世间名士、志在千里,杨艳谓之待价而沽、装腔作势,两人遂作赌约,同往寻访。
至村中时,往来渔樵皆不知其事,寻至云居府邸,只见娇妻美妾,画堂烂漫,三两小儿嬉戏追逐。其人持卷高卧,怡然自得,数言对答间,虽有旷世之才,却无高远之志,此生心愿,唯享尽人间乐事而已。
当夜两人借宿府上,论赌约输赢,杨艳只笑道:李寻欢与人作赌,无非输也是饮酒,赢也是饮酒。遂举杯共饮,同眠花下。
章三-容止
好事者论女子之美,容貌为下,行止为中,气度为上。三者皆备,方可称倾国倾城。至有论美雅集,广罗天下美人画像,展于洛阳名楼,供文人逸士品评。是日众人诗酒相会,各发议论,莫衷一是。忽有醉客指一人曰:此男子之美,世上女子莫有能及者。乃湘江惊鸿仙子女扮男装,闻言回身而走,不数日传为美谈。
章四-钟情其一
梅思影远渡东瀛,启行时山谷无风,至夜流星飒沓。李寻欢梦中醒来,策马而出,不知身所欲往,但逐流星东去十里,终于止步渡口,黎明方归。其时夜凉如水,而衾枕温暖,杨艳闭目安眠,仿佛一无所知。
章五-钟情其二
南山太岁之乱时,杨艳欲擒太岁儿孙,免其来日复仇。李寻欢先至太岁家中,劝走其妻小十二口,杨艳大怒,夫妇不欢而散。
不日启程归李园,杨艳快马先行,驰出数里,李寻欢施展轻功,急追而上,蓦然从天而降,稳稳落于鞍上,单臂搂妻于怀,强夺其马鞭,又私语相狎,至长亭时,已言归于好。
章六-巧艺
云仙画舫章氏擅舞,名驰天下。李寻欢至风月山庄作客,持酒观之,见满堂喝彩,乃一笑而过。后庄主沈迁相问,则曰:我见沧海,难饮一瓢水也。
章七-雅量
杨艳常与李寻欢对弈。某日出手不利,竟输一局,便借侍女添茶之机,隔空打其手腕,茶汤泼散棋子,谓和局尔。李寻欢大笑,遣退侍女,一一复盘,分毫不差,至关键一子时,却罢手不下,言道以此为始,不妨再决胜负,若能胜我,方无遗憾。杨艳但笑不语,便也弃子认输。
章八-论义
白天羽号神刀无敌,秉性豪爽,却专断跋扈,终死于非命。李寻欢收其子叶开为徒,以飞刀绝技倾囊相授,悉心教导甚于曼青。阖府上下时有议论,杨艳未予理会,常于书斋抚琴讲诗,两孩童并席而坐,谈古论今,情义渐深,众人遂无复多言。
时人曰:龙啸云无信无德,李寻欢照拂其幼子,白天羽树敌无数,李寻欢收其子为徒,使不至沦为江湖遗患,如此宽厚侠义,当世无人可及也。
章九-志怪其一
鞑靼质子关天翔死后,棺木停于观音禅寺。守灵僧人常闻刀剑相击之声,复有男子深夜长叹,身影明灭,凄然萧瑟。李寻欢扶棺至鞑靼国,寻得平原开阔之地安葬,使之日夜北观山河,享天地辽阔,且不立墓碑,免世人叨扰。复归中原时,寺内流言已息。
章十-志怪其二
西凉荒漠极为宽广,杨艳尝单骑迷失其中,见一破败宫殿,雕巨蛇图腾,藤蔓缠绕错结,至深处光影皎洁,中有一人,背影似曾相识,然未及细看,大风辄起,沙尘弥天障目,宫殿人影皆不见。
数年后,李寻欢偶得一游记残卷,图录山河美景无数,杨艳随手翻看,恰见昔日宫殿记载,观其属地则在北域,距西凉相去千里之遥,故百思不得其解。
章十一-我闻
杨艳见惯江湖生死,素以冷淡对之,唯见《兵器谱评传》时,翻阅良久,默然不言。概数十年已去,谱上无论善恶忠奸,除李寻欢一人外,尽殁矣。
闺中录
章一-尘缘
观音禅寺住持与李寻欢相交数年,常于寺中设茶相待,清谈青史轶事,一向甚为投契。唯住持生性拘束,偶有一言涉及风月家事,皆沉默以对。
孝宗葵丑年初夏,曼青公子将出世,杨艳常头痛难忍,食少难眠,左近名医皆不能治,遂终日烦躁萎靡,所好雅事悉数厌弃。半月之后,一僧人送药方至李园,言是住持辗转千里求来,望解李园主人所急。按方取服后,果然转危为安。
待秋风落叶时,李寻欢与杨艳同往观音禅寺,住持院中杂草清寂,却已云游四方去了。杨艳轻抚门前垂柳,略叹儿时同窗嬉游,如今竟见一面也不能,当真尘缘浅薄。李寻欢闻言诧然。
章二-言语
杨艳曾言:世人与我,莫非奴隶与主人关系。有人问她,你与李寻欢是何关系?杨艳答道:他是主人,我亦是主人。此后数年,又有人以此相询,杨艳略作思量,淡然而笑:他是他,我是我,天下人是天下人。
至岁月荏苒,年近不惑时,李寻欢偶提此事,杨艳闲倚榻上,琢磨棋谱,答道:此间闲话,不如去院中设席,赏花饮酒罢。
章三-闲情其一
李寻欢不喜熏香。某日宿于友人家中,夜风清朗,却辗转难眠。乃不告而别,径回家中卧房,悄然入帐幔,得一缕幽香在怀,方安然入梦。其友清晨寻至客房,见空无一人,亦不以为意,笑言彼性情中人尔。
章四-闲情其二
是年大雪夜来,街市为积雪覆盖,城中车马不通。杨艳外出甫归,着玫色披风,纵身飞跃连绵屋瓦,踏雪落于中庭。时寒梅早放,朝阳映光,而身姿若片雪轻盈,李寻欢凝目相视,调弦弄琴,成一曲《梅花三弄》,其清越动人,平生未有。
章五-谈往其一
冷香小筑经年空置,杨艳整理阁楼书册时,偶然拾得李寻欢手抄诗文数卷,字迹风骨俊朗,批注毒辣犀利,颇见少年时心性。不觉贪看整夜,天明尤未察觉。
章六-谈往其二
林诗音冬日畏寒,有白玉手炉留于李园,多年未曾动用。某年腊月极冷,侍女洒扫旧阁,偶然得之,便填入沉香木炭,送至主人房中。李寻欢见之微怔,默然不言。杨艳即命洗净放回原处,李寻欢乃释颜一笑道:此系诗音旧物,但你若觉寒冷,便用它就是。自此之后,凡涉昔年旧事,皆不刻意回避。
章七-孺慕
龙小云机敏善辩,桀骜不驯,后随杨艳修习诗文,相处日久,虽仍有机巧言语,无复偏激乖戾,温顺恭谨之处,宛如脱胎换骨,李寻欢颇以为异。
章八-豪爽
李园有白昙数盆,侍养多时,已含苞待放。一日李寻欢府中会友,听闻其妻爱花,常慕白昙高洁,却无缘得见,当即将花赠之,竟一盆未留。
章九-企羡
杨艳交游广阔,却绝少与人交心。即便如此,众人仍青眼相待,溢美之词不绝。李寻欢或有问之,那人只道:我平生不顾颜面、尽失分寸而贪求者,不过足下一人而已。
章十-怅惘
梅思影与杨艳仅数面之缘,交谈寥寥数语,彼此止于礼节。《怜花宝鉴》事了后,梅思影登门相谢,杨艳烹茶以待,仍只寥寥数语,各自不提前事。未几冬雪飘扬,梅思影告辞而去,行至门外,回首相望,福身行礼。杨艳亦施以回礼,目送至身影不见。
章十一-世情
四海闲人常有议论:李寻欢痴恋表妹多年,旧人去后却旋即另娶,从此将新妇爱若珍宝,再不提前尘往事。又闻其妻骄纵简傲,手段凌厉,与前人绝不相类,亦非移情使然。是故多情薄情之间,岂非一线之差耶?
章十二-留别
时岁飞逝,不舍昼夜,李寻欢夫妇退隐多年,有缘之人纷纷离世,如风中落叶,不及凭吊。故每至清明时分,两人并辔踏青,所到之处,青山绿水,洒酒为祭,且作是浮生暂别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