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22、暗箭 ...

  •   李姝送走李媛,脸上的凄苦神色随着李媛越来越远的背影一点一点消失,直到眸中的目光冷厉成刀。半天,她冷声道:“去把太医院卫林叫来,就说本宫身子不适”。

      卫林正跟着王太医在锦绣宫为玉美人瞧病,皇上刚晋封了她的品级,其实为了补偿玉簪无辜丧子之痛,皇上本打算封她为妃,可是玉簪坚决不受,这让皇上大为感动,虽然没有成为“玉妃”,但对她的宠爱和赏赐远胜过一个美人理应的封赏。

      柳嬷嬷故意将皇后召见卫林的事情说得很大声,王太医素来木讷,便对卫林说道:“皇后娘娘召见,你快些去吧。”

      “慢着!”皇上皱眉开口,对着章泰殿派来的小太监问道:“皇后怎么了?”

      “回皇上,皇后娘娘身子不适”小太监有些紧张,王嬷嬷被杖毙之后,章泰殿一下子大失元气,没有了往日的嚣张,而且皇后与王嬷嬷素来凶狠,对下人并不宽厚,所以这些个宫女太监最是见风就倒。

      “不舒服?”皇上眉目之间的厌弃更甚:“人食五谷,岂能无病。而且现在暑热潮湿,有些头晕脑胀也属正常”。

      大家面面相觑,谁也没想到皇上对皇后竟然如此刻薄。只有玉美人低声说道:“皇上,皇后娘娘一直体弱,加上王嬷嬷的事情,皇后定然深受打击”。

      皇上拧着眉头,不为所动。玉美人挣扎着从软榻上坐起身,走到皇上身前跪下柔声道:“皇上,千错万错都是王嬷嬷的错。现在西北战事正紧,皇后身为李家女儿,还指望着西北军建功出力,皇上切莫逞一时之气啊”。

      皇上沉默了片刻,十分不情愿地对卫林说道:“去吧!”

      章泰殿。

      卫林跪在地上为皇后请脉,半天他叩首道:“娘娘忧伤过度,药虽能调理,但心病还需心药医,娘娘还是想开一些吧”。

      皇后冷眼看向宫外,脸上如木宇佛像一样,不喜不悲,她冷声道:“本宫心中的哀伤并非是因为王嬷嬷死了,她做出这样的事请也算死有余辜,本宫心中凄冷的是后宫凉薄的人心!以前各宫各殿,内廷外臣无不对本宫恭恭敬敬,可是现在……门可罗雀啊”。

      卫林不动神色,轻言道:“若是雀鸟不罗也罢,凤栖梧桐等的该是能够展翅的大鹏”。

      皇后眸光一亮:“不知卫太医是雀鸟还是大鹏?”

      卫林已经诊脉完毕,他起身站好,垂目道:“娘娘心力交瘁,这段日子不宜思虑,臣开副方子为娘娘调养,不日便会康复!”

      说着,他提笔便写,皇后也榻上站起来,慢慢走到他身侧,再慢慢靠近,在几乎就要挨到卫林的衣衫时停下,皇后一双眸子紧紧盯着卫林侧脸,观察着他脸上的一切表情,卫林却是目不斜视、身腰挺直,一笔一划写完了方子。皇后脸上的表情从阴郁到狠厉最后归于平静,她瞟了眼方子,轻哼道:“本宫没病,不用吃药!”

      少康升为光禄大夫,朝廷专门给他修建了宅子。他坐在书房,手中是捏着一个铜管,里面有一张小纸片,上面写着“参军首战得胜,义气大振,正欲乘胜追击却敌天山。另,参军与大都督相投无隙”。

      少康看完,眉头紧锁,他在心中盘算到底该让张康乘胜追击,还是以此为借口尽快换防。此时,府中管家上前,禀报道:“大人,马车已经备好了”。

      少康点了点头,将铜管塞进袖带,整了整衣冠,踏门出去。原来他刚拜为光禄大夫,朝中同僚做局给他庆祝。今日宴会设在春风阁,意为春风得意。

      少康到来,众人起身举杯祝贺。少康也不谦虚,独然上坐,他眼眸一扫,便知谁来谁未来,心中将那些未来之人记了个清清楚楚。

      其实所来之人都是朝中的后期之秀,各个毫无根基都是皇上最近提拔的,那些旧臣老臣一个都没有出现,少康知道那些老权贵打心眼里瞧不起他,可他不在乎,只要有皇上的信任,他少康早晚一日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想到这儿,少康嘴角飘起一个毫不掩饰的笑容。

      众人立即恭维祝贺,一个挨一个地上前敬酒。少康来者不拒,饮酒必尽。一阵子之后,少康脸上漫起醉意,眸光也变得嚣张尖利,他从一个低贱的歌姬私生子,变成显赫的光禄大夫,这种反差让他飘然起来。这时,宋秋端着酒杯上前,少康眼眸一亮,伸手抓住宋秋手腕,喷酒气道:“宋秋兄也来了!”

      宋秋笑道:“宋某特来给光禄大夫祝贺!”

      少康拉他在身边坐下,他一直孤傲,能看上的人寥寥无几,但是对宋秋,他总有一种复杂的情绪,他能感觉到宋秋并非池中之物,他刻意的谦逊和韬光养晦,并非是因为懦弱,而是蕴含着其他谋算,宋秋对人永远不远不近,不冷不热,敌友难辨,让人琢磨不清。

      “宋兄,我真没想到朝堂之上,你会为我争功!”

      宋秋笑着摇头:“这是大人应得之功,与宋某无干”。

      少康眯眼看着宋秋:“宋兄,我看你也是个经天纬地之才,为何敢于屈居书院,做个舞文弄墨之人?”

      宋秋颜色不改,还是一副清淡模样:“宋某胸无大志,只求平安度日”。

      少康眸光一闪:“怎么,宋兄难道觉得我少康空有荣华富贵,但却难得平安?”

      宋秋笑容散去,但也还是一副风轻云淡的样子:“正所谓富贵险中求,大人是人中龙凤,自然要有千难万险去趟。”

      少康轻蔑道:“这个我自然知道”,他又重新换上迷离难辨的表情,别有意味看向宋秋:“不知道宋兄觉得现在朝廷面临的危险是什么?”

      宋秋不假思索道:“现在政通人和,天佑大都督与张参军又刚击却蛮夷,重整声威,只待一举踏破天山,西北平定,便是天下安和!”

      不待宋秋说完,少康眉头已经深深皱了起来。

      朝堂上,朝臣又在吵吵嚷嚷。大家分成两派,一派要求给张参军请功,请立天佐大都督,与昭奕平起平坐,一派不屑一顾,表示张参军虽然勇猛,但无天佑军照辅,早已全军覆没,所以张参军虽然有功,也不能突然升为大都督。

      皇上板着脸坐在龙椅上一言不发,他看着左右两排人,给张康请功的都是年轻的臣子,他们与少康一派,自然要凭借此战压制曾经的西北军,这也是皇上心中所愿。可是皇上不明白,为何向来对西北军,对李家颇有意见的老臣为何会异口同声,而且态度坚决地维护起昭奕来了,当年李忠义健康时,是他们整日跳着脚要求皇上削弱李家军权!

      成安王一言不发低头站着,新旧两派在朝堂论战的局面还是第一次出现,心中不由得意几分,宋离说的没错,这些老臣并不关心西北军到底是谁来主政,因为他们远离战场,对军权早就没有了概念,他们关心的是眼前利益,试问这些家世深厚的老臣,如何能容忍毫无根基的青衫世子蹬鼻子上脸,甚至还爬到了他们头上!

      想到这儿,成安王看了眼少康,心道这个“光禄大夫”封得真是时候啊!

      两厢争论不下,皇上突然问向中书令曹卫,他为官四十余载,坚守中庸之道从不倚老卖老,也不轻视后起之秀,颇得朝堂敬重。皇上谦逊问道:“不知曹相以为如何?”

      大殿上所有人都看了过来,大家知道此时只要曹卫开口,皇上定然会听他的。少康皱眉看向曹卫,自已与这个老丞相虽无交情,但只要遇见无不毕恭毕敬,而且皇上想要扶植张康的心思人尽皆知,曹卫应当明白。

      刚才他一言不发,此时曹卫清了清嗓子,沉声道:“张参军旗开得胜,确实该赏!”

      此话一说,少康脸上的担忧少了大半。但曹卫话峰一转接着说道:“可俗话说军中无二帅!若是封为天佐大都督,与天佑大都督齐名,却为不可。毕竟一战一役的胜负,难以服众。”

      皇上脸色铁青,他心中有怨气,可脸上却一点儿也不能表现出来。

      曹卫岂能看不出皇上的心思,但他还是坚定说道:“而且从军打仗最怕骄傲,臣以为皇上发上谕嘉奖即可,待再立新功,再论功行赏!”

      众人面面相觑,打了这样的胜仗才只是上谕嘉奖?!一个年轻的文官上前一步说道:“皇上,张参军一到西北便打下西北第一要塞青幽关,收我故土,壮我声威,这样的功劳若只是上谕嘉奖,定会寒了将士们的心啊!”

      曹相不屑与之争辩,只是低头垂目站在殿中,可即便如此,他身上也有一种让人难以拒绝的压迫感与威严。皇上沉默了好半天,终于开口:“传朕上谕,青幽关大捷,壮我国威,特与天佑大都督昭奕、参军张康嘉奖,望二卿再接再厉,以报天恩!”

      宋秋抬眼看向曹卫,他想起少康曾问他为何在翰林院消磨才华,少康太小看翰林院了,那里的老朽看似混沌无用,但却掌握着朝堂上最固执的声音,皇上若是硬要与他们对抗,便是与天下氏族对抗,皇上是决然不会冒这个险的!所以,他不需要像少康一样锋芒毕露,也无需费尽心思,只要从旁煽风点火就行,就像今天,这些老头子们一个个咄咄逼人,看似固执己见,其实不过是做了他人的传话筒而已。
note作者有话说
第122章 暗箭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