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上) ...

  •   阅尽三千红尘景,最繁华,是扬州。
      烟花三月,惠风和畅,扬州城外一片千里莺啼绿映红的暮春美景。杨柳随风扭动腰肢,恰似风月场里风情万种的头牌花魁们,眉梢眼角遍藏魅惑,一颦一笑尽是情韵。
      提到扬州城的风月场,便不得不说醉仙楼。这醉仙楼起源何时,已无从考证,人们只知现今它的主人是扬州城最大的盐商--汤广业。扬州因河而兴,因盐致富,城内大盐商数不胜数。这汤广业家族世代以贩盐为业,家产已不可估量,他又慧眼独具,置办了数处地产,开办当铺,赌坊,妓院,不几年,尽皆成为繁华地段;都说为富不仁,汤广业却并非如此,他依着“达则兼济天下”的祖训,做了不少修缮寺庙,开办公学,接济贫苦人的善事。这一来,汤广业名利双收,盐商汤爷的名头响彻四海。
      这一日便是汤爷五十大寿,扬州城车水马龙,贺寿献礼之人络绎不绝,更比往日添了几分热闹。天朝各地许多官宦富商早在月前便备了厚礼命人快马呈到扬州,从海内外搜罗的各色珍奇古玩流水价送到汤府。
      此时方是清晨,汤府内外已是熙熙攘攘,水泄不通;爆竹声响,人语喧哗,不绝于耳。
      郊外三十里的杨树林中,两骑快马飞奔而过。马上是两个三十来岁的汉子,一个白面微须,一个面色黝黑,络腮胡子。两人皆是青布半衫,玄色长裤,背上各负一个青布背囊,不知装着什么物事。□□的宝马奔如流矢,展眼间便进了城。
      城内人来人往,两人只好放慢了速度。只见道路两旁皆是卖各色玩意的小贩,百姓摩肩接踵,其中间杂不少身着绸缎之人。那白面微须的汉子便开口道:“久闻扬州繁华,今日算是见识到了。”那黑脸汉子却面色凝重道:“徐老弟,咱二人此行却不是赏景而来,须得小心谨慎才好。”那徐姓汉子点点头,也不再说话。便在这时,斜刺里闪出一个人影,瞬息便来到马前。马上二人急忙勒了缰绳,定睛一看,却是个衣衫褴褛的白胡子乞丐。二人虽有怒气,一见对方是老者,也不好发作,只得摸出几枚铜钱递给那老乞丐,拱手言道:“咱兄弟二人有要事在身,还请老伯借光。”
      那老者接过铜钱数了数,点点头,揣入怀中,冲二人一笑,身形又是一闪,已转到二人身后,在徐姓汉子的背囊上摸了一把,回身进了路旁小巷中。二人再看时,那老者早已不见踪影。徐姓汉子解下背囊,隔着青布摸了一下,物事还在,便又重新束好,负在背上。转头向那黑脸汉子道:“周大哥,此事有些许蹊跷。”姓周的道:“虽有蹊跷,此时却不便细究。还是快走吧。”
      说罢二人打马徐行,一炷香功夫来到汤府门前。下了马,向门口迎客的家奴道:“劳烦小哥通报,太原王宝禄王家携礼敬上,恭祝汤爷大寿。”家奴作揖道:“原来是王老太爷的人到了,二位请进吧!”二人行礼来到院内,便另有家人引到后花园中。
      花园中心是一个不小的湖,湖中有精致小榭,榭前一片平台改成了戏台子,隐隐听到丝竹之声隔水而来,添了几分飘渺。周徐二人由小桥步上水榭。与汤广业行了礼,寒暄过后,便要按次序入座,这时只听得座旁一人朗声道:“这不是太原王家的周信、徐德二位仁兄吗?”二人看时,只见对方浓眉大眼,肤色白净,只消十七八岁年纪,原来是一年前偶然遇到的龙门镖局少主佟天佑。当即抱拳行礼道:“原来佟少主也到了。”又是一阵寒暄,方才入座。
      戏台子上此时正演出《麻姑献寿》,这原是贺寿时的寻常曲目,但这一台听来别有一番韵味,想是以汤爷身份,自然请来了最好的班子。周徐二人与佟天佑边听戏边叙旧,聊得正欢,只听得隔水远远传来柔软清丽的一声:“醉仙楼的姑娘们已到了。”正座上的汤广业向家奴耳语几句,那家奴便朗声道:“请这边来罢!”众人只听得珮环玲珑,眼前花红柳绿,衣香阵阵,更胜花香。不一阵,二十个俏丽绝俗的妙龄女子已近到台前,盈盈拜倒,齐声道:“恭祝老爷福如东海,寿比南山!”最前面的一个起身奉上一个镶宝石的木椟,汤广业亲手接过,放在一旁,道:“就把你们新编的曲儿唱几支来听听。”众女子应声便去。不多时便笙箫齐鸣,在台上唱了起来。
      徐德向佟天佑问道:“这汤老爷怎么公然把青楼的姑娘们请到府上来?”佟天佑笑答:“不是小弟笑话,老兄你也忒孤陋寡闻了。这醉仙楼本是汤老爷名下产业,来拜寿唱曲儿又有什么稀奇?”徐德道声“原来如此”,便不再说话。向台上看去,只见方才献礼的女子容貌更在众女之上,飘飘然若天仙下凡。不禁又问:“这为首的女子可是醉仙楼的花魁?”佟天佑答:“那是自然,这女子名叫卿若,年方二八。传闻是卖艺不卖身呢。不知吸引了多少名流富豪前往醉仙楼一睹芳容,今日竟有幸见到了。”徐德啧啧称奇。便无后话。
      曲子听罢,筵席便开。又许多人近前敬酒,把自己带的礼物献上让汤广业亲自过目。赠礼之人中不乏达官显贵,礼物便格外难得。众人不时发出几声感叹。轮到周徐二人敬酒献礼,二人捧上先前由背囊中取出的一对和田玉瓶。这玉瓶取上好和田美玉,整块雕琢而成,通体洁白,无半点瑕疵,真正是当世难得一见的佳品。饶是汤广业见识广博,也不住的称赞,捧在手里细细的把玩。
      突然听得几不可闻的“呲呲”几声,其中一只玉瓶上竟出现几道殷红的裂纹,紧接着“噼啪”几声碎成了许多块。在座众人无不瞠目结舌,汤广业更是双目圆睁,脸色酱紫,一时气滞,说不出话来。玉碎乃是大凶之兆,众人大气不敢出一口,周徐二人早已跪倒在地,连连叩头,道:“都怪我二人办事不力,听凭汤爷处罚。”汤广业摇摇头,“噗”的喷出一口血,两眼一翻,栽倒在地。周徐二人顾不得许多,连忙起身,连同佟天佑及众宾客家奴抬着汤广业往卧房去。台上醉仙楼的姑娘们一个个吓得花容失色,不知如何是好。只听得卿若柔声说道:“姐妹们别怕,咱们现在只好回醉仙楼去了。”众人听了才稍稍镇静,收拾器物出得府来,仍乘着来时的轿子往醉仙楼去。
      走了不多时,卿若的轿子却忽然停了下来,只听轿夫骂道:“你个老不死的东西,挡了大爷的道,还不快走开!”那挡道的人却道:“我挡的是姑娘的道,却不是你大爷的道。”卿若听了,便扶起轿帘向外看去,只见一个衣衫褴褛的老乞丐站在轿前,并无让路之意,便下了轿,从荷包里抓出一把碎银子递到老者手上,笑问道:“老伯,这些可够了?”老者却退回了银子,摇头道:“我只跟姑娘说几句话,不是要银子。”轿夫在旁怒道:“你个老乞儿凭什么跟咱们姑娘说话?”卿若摆摆手示意轿夫别再说话,转头向老乞丐道:“却不知老伯有什么话说?”那老乞丐言道:“此地不宜言语,姑娘借一步说话。”卿若便跟了老乞丐到路旁。那老乞丐向卿若问道:“牛郎织女的故事,姑娘可曾听过?”卿若虽不解何意,但仍是笑答道:“自然听过。”老乞丐又道:“你可知牛郎织女因何别离?”卿若道:“是西王母从头上拔下来一支金钗,画出银河,牛郎织女因此天人永隔。这是人人皆知的事,却不知老伯为何问我这些?”那老乞丐向怀中摸出一支银簪递给卿若,道:“这簪子便是当年王母娘娘隔断牛郎织女的那一只簪子,姑娘有缘,便拿了去吧。”卿若笑笑说:“老伯想是玩笑罢,王母娘娘拔的是支金钗,并不是银簪。况且牛郎织女,本是传说,如何能有一只真真实实的簪子?”老乞丐连连摇头,道:“姑娘有所不知,这天上的仙物,流落凡间便不再是天上的样子。于是金变成银,钗变成簪,那也是有的。至于传说么?有传有说,真未必真,假亦未必假。”卿若也不再反驳,又问:“不知小女子因何有缘得此仙物?”那老乞丐笑道:“天机不可泄露。”
      正在此时,只听得远处有人声传来:“就是他!快抓住那老贼头!”正是周徐二人和佟天佑打马赶来了。原来这老乞丐便是清晨周徐二人偶遇的那位,周徐二人眼见玉瓶碎裂,断定是这老者动了手脚,便将事情的来龙去脉告诉佟天佑,三人便到城中寻这老者,寻了半晌,只见那老乞丐在道旁与卿若谈话,赶紧追来。
      卿若方不明白发生了什么,那老者却身形一闪,竟自消失得无影无踪。周徐佟三人追到近前却不见那老乞丐,不禁咒骂起来。佟天佑年轻气盛,在马背上狠狠拍了几下,那畜生受了惊,嘶鸣起来,前蹄高抬。卿若一惊,手中银簪应声落地。
      周徐二人仍向前追去,佟天佑下马来,俯身拾起银簪,拭去尘土,双手递与卿若,道:“方才失态,让姑娘受惊了。”卿若接过银簪,微微低头,还了礼,柔声道:“不妨。少侠不去追你的朋友们吗?”佟天佑意外见到卿若,心中已不胜激动,又见卿若目光盈盈,双颊艳若桃李,早已看呆了,那还记得去追周徐二人。卿若见对方年少俊朗,气质出众,身形更如芝兰玉树,此时也被他看得不好意思起来,双颊绯红,更如桃花盛开,美不胜收。佟天佑自知失态,轻咳一声,道:“叨扰姑娘了,就此告辞。”卿若点点头。佟天佑翻身上马,自向前去了。卿若复又乘轿回到醉仙楼。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楔子(上)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