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读书和闻喜 ...

  •   腊八过后永瑹因身上并没有官职,交了腊八的差便依旧日日进宫读书。弘瞻却是于腊八后一天天好了起来,消息传进乾清宫乾隆便传谕到贝勒府中,命弘瞻好生调养,二十二日与其他亲贵及重臣一道进宫接皇帝“赐福”,“闭门思过”的禁足令就算是解了。二十日在交泰殿封了印,傍晚乾隆又带了忻妃同到寿康宫向太后卖了个好。
      甄嬛听了弘瞻的事自然高兴:“弘瞻这一病倒有半年不曾见了,只盼他这一回受了教训能懂得体贴圣意,日后再不叫兄长为难。”这一番话说得及是体贴乾隆,并不埋怨他对弘瞻罚得过了,却只说弘瞻叫乾隆为难。
      乾隆听了更觉得太后体贴,再看看太后两鬓微白,仍搂了和顺公主在炕上,亲自给她砸核桃吃,从小缺失的家庭温暖又融融地涌上心头,一时又觉得是自己抢了弘瞻这份亲情,使他们母子不得常聚,面上又有些讪讪的。便转而去逗女儿玩,伸手抱了和顺过来在自己膝上坐着:“咱们公主跟着皇额娘这些日子,不但长胖了,性子也越发活泼起来了,皇额娘果然是最会调-教人的。”
      和顺嘴里兀自嚼着核桃,闪着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乾隆把核桃咽了说:“女儿不但长胖了,还长高了呢。皇玛玛说,过完了年,佛拉娜就可以读书了,女儿能和哥哥们一处读书吗?”
      按说皇女们六岁就要读书了,可是忻妃在怀和顺的时候被人在药里动了手脚,她出生以来便先天不足体弱多病。后来忻妃发现了问题,为避祸也一直接隐忍着,药虽不曾真的继续吃,却有意给外界造成她们母女弱不禁风的印象。住进寿康宫后,甄嬛也不想让她跟令贵妃所出的七格格一处读书,是以和顺至今也只是跟寿康宫里的几个老嬷嬷学些满蒙语言,就是女红上也只让她学了裁个帕子什么的,并不曾动过针线剪刀。
      乾隆是不知道太后和忻妃的心思的,只是公主毕竟不同与皇子,皇子们日后要“修齐治平”,公主么最多也就是和亲以笼络蒙古王公,受宠一些的可能连合亲也不必了,只在京中择一青年才俊,便可安享荣华,是以对公主读书的事也并不上心。哪怕公主入学,学的也和皇子是不同的,除了《女四书》连经史也不过粗通即可,重要的倒是些治家和亲之类的事务。这些后院的事情上,只怕没有比太后言传身教更好的了,是以乾隆只道:“你身子才好了些,何必这样急着用功?”
      和顺听了心知乾隆是没把她想读书的事放在心上,一时委屈的撅了小嘴,水汪汪的大眼睛看着乾隆,眼看就要滴下泪来。
      忻妃知道自己在后宫的靠山并不是皇上而是太后,便有意卖太后个好,便用帕子掩了口“咯咯”地笑起来。待乾隆望向她才说:“皇上莫叫这孩子给骗了,她哪里是为了想读书,不过是想听故事罢了。”
      乾隆尤是不解,又看向怀里的和顺:“啊?”
      忻妃这才道:“前儿听公主跟前伺候的嬷嬷说,那日五阿哥和永瑹来给太后请安,叫咱们公主碰上了。五阿哥和永瑹便给公主讲故事听,把公主听迷了呢。公主便问这些故事都是哪里听来的,您猜永瑹怎么说的?”
      “说是从书里读来的?”忻妃笑着点头,乾隆哈哈一笑向和顺道:“哥哥们都给你讲了什么故事啊?”
      “永琪哥哥说的是‘老莱子戏彩娱亲’,永瑹哥哥说的是‘仲由百里负米’。”
      乾隆一听都是《孝经》里的故事,讲给和顺也正合适,忽又觉得不对:“你上回还说自己是彩衣娱亲罢了,显是读过这些故事的,怎么他们一讲你就又要读书了呢?”
      和顺歪着头想了一下:“女儿自己从书里看来也觉得这些人纯孝可敬,哥哥们讲时却又更加生动鲜活,倒叫人觉得仿若亲见,不止可敬而且可亲。永瑹哥哥还说‘二十四孝虽可亲可敬,毕竟都是小孝,像皇阿玛一样能常怀仁孝之心又有雄才大略,可使国泰民富,大清治下人人皆可戏彩娱亲而不必百里负米,这方是大孝至孝。’这些道理却是女儿自己看书时悟不到的,可见是哥哥们有师傅教导的好处。”
      乾隆听罢心中得意,一高兴便道:“你说得有理,待开了春暖和些你便与七格格一处读书吧。宫里教导公主们的,都是些经年有见识的老嬷嬷,比起你哥哥们的师傅虽是次了一等,你却不能因此轻漫了她们,明白吗?”待和顺点了点头又道“往后你若果真有了进益,皇阿玛自会为你择有识之士为师。”
      忻妃接口道:“既是公主愿听五阿哥讲故事,何不令她得闲时多向五阿哥请教?”她本意五阿哥是未来新帝,让和顺多与他接近,将来在太后和乾隆之后也有个靠山。却不道乾隆却有些不悦:“永琪已入部办差,公事已是繁琐。”见忻妃脸上有些讪讪的,又软下语气:“不如就令永瑹常来寿康宫请安吧。”
      和顺并不知道,自己在不经意间又为永瑹在乾隆跟前刷了好感度,她此时不过是为日后也可以读书了而高兴罢了。

      二十二日,乾隆在重华宫为亲贵大臣“赐福”。所谓“赐福”赐的便是这些时日以来乾隆亲笔所写的“福”字绢笺,亲贵人等自不在话下;在京朝臣中除傅恒、来保、刘统勋、兆惠、阿里衮、刘纶、于敏中、阿桂八位军机大臣,十一月新授的东阁大学士杨廷璋也得了御前赐福,另有各省将军、总督、巡抚等大员也由在京家人或入京送折子的属官代为磕头谢恩领了福字回去。
      赐福的仪式进行得很顺利,只是在果贝勒磕头领了福字后,乾隆见他形容削瘦许多,上前扶了一把:“以汝年少,故稍加拂拭,何愧恧若此?”【1】
      弘瞻复又跪下,连连表达了这场大病中想明白了自己过去所做所为有愧皇兄厚望,日后逝要洗新革面之意。兄弟两当着一群重量及围观者的面和好如初了,弘昼在远处了然一笑。

      重华殿里皇帝为众人赐福,后宫的福字是一早就挂上了的,众妃嫔却是在寿康宫陪太后说话。虽如今后宫中是由令贵妃协理六宫事务,二十三日祭灶却少不了皇后要忙上一番,是以早上众人请过安不久,甄嬛就对皇后和令贵妃道:“孝心也不在这一时,年下正是你们要忙的时候,请过安也就罢了,你们自去吧。”便将二人打发了。
      大殿内甄嬛与众人正说着话,传话的小宫女宜穗进来走到槿跟前悄悄回了几句话依旧从墙边退了出去。
      槿汐把话回了甄嬛,甄嬛听了取笑道:“还不给愉妃道喜,她必要赏你个大荷包的。”
      愉妃听了正狐疑着,槿汐已来到愉妃跟前向她福了福身,因她是太后身边的得用的老嬷嬷,愉妃只受了半礼,却听槿汐笑道:“奴婢给娘娘道喜。是才承乾宫的人来报,东头所的侧福晋刚诊出喜脉来,可不是娘娘大喜么。”
      永琪如今仍未出宫开府,是以仍住在阿哥所乾东头所里,这说的自然就是永琪的侧福晋索绰罗氏倩柔了。永琪自成年以来,已经夭折了三个孩子,至今仍膝下无子,他虽被乾隆看好,但无子却是个大缺陷,对愉妃而言这自然是好消息。本来因乾隆与太后亲厚,后宫中也是乐意巴结槿汐的,又有太后发话,愉妃忙笑道:“这可真是要谢槿汐嬷嬷道喜”随身取了个荷包赏了槿汐不算,又从腕上褪了串红珊瑚的手串来一并送了槿汐。
      众人又是纷纷向愉妃道喜,甄嬛却不看她们,只留心看着永琪嫡福晋西林觉罗氏鄂静姝的样子。【2】
      一般人家男子成婚前纵有一二通房,也是决不能弄出个庶出孩子来的,不然娶妻的时候,新娘子进门先当娘,哪家门当户对的人家乐意把女儿嫁进这样人家。可什么规矩遇到皇帝家就又不一样了,皇子大婚要在秀女里三年一选,太小了女孩子也看不出好坏来,不能早早选好等着,就是在适龄的时候选好了人选,皇子大婚要准备的东西又格外多,婚期自然也要拖上一拖。皇帝哪里肯委屈自己儿子这么等着,于是不但婚前有侍妾甚至有孩子的多,还总要指婚时同时指个侧福晋,侧福晋的迎娶简单得多,自然是早早抬进门去,是以皇子们的的嫡福晋多有进了门就先当娘的。
      静姝倒是没有遇上这样的问题,虽然她嫁进紫禁城时永琪是侧福晋侍妾都有了,却并没有生下一个孩子来。永琪先时只怕也是希望先生下嫡子的,成婚初时静姝几乎一人专宠,而她却一直不曾有孕。乾隆是不会觉得自己儿子有问题的,便又给永琪塞了好几个侍妾,这分明是在敲打静姝。之后倩柔渐渐得宠直到乾隆二十四年产下一子,却只活了三天。次年正月里侍妾胡氏也产下一子,却是当天就断了气。好容易静柔产下第二个孩子,永琪当宝贝似的养着活过了两个年头,却在今年七月也没了。静姝却是至今也不曾怀过孩子,如今倩柔第三次闻喜,不知她此时做何感想。
      静姝闻言先是一愣,有片刻的迷茫,随即却像是松了一口气似的面色又归于平静,最后才挂上不浓不淡正相适宜的笑容,正好把这个笑容展示给了看向她的一众人等。甄嬛默默点头,只要她掂得清轻重就好,嫡长子也好,庶长子也罢,永琪总得先有个儿子。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9章 读书和闻喜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