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大将军得胜还朝 ...
-
盛德日新郗嘉宾,兰宫桂堂谢七郎。江东独步王文度,天下众望琅琊王。
这首诗,称道的是当今天下最负才望的四位少年。
第一位郗超字嘉宾,是从前的国师支遁的弟子,精通义理、辩才无两。前朝取士有“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的赞语,而郗超精进更快,前大宗正刘惔便取了周易系辞中“日新之谓盛德”之语相赠。
第二位谢玄行七,人称谢七郎,是宰相谢安之子、谢太后之侄。他生于文采风流之家,从小却喜读兵法。其父谢安曾问子侄“子弟何预人事,正欲使其佳”,七郎答“譬之芝兰玉树,欲使生于庭阶”,以为天下事无一非谢家事。
这两人一文一武,日前都在大将军桓温帐下供职,是大将军此次北伐的肱骨之臣。
第三位王坦之字文度,是当今皇后的兄长、扬州刺史王述之子,他精于人伦鉴识,年甫弱冠就任大宗正而天下皆服。初时他听说朝廷本欲授己尚书郎,扬言“尚书郎焉用得我,彼大宗正可取而代也”,时任大宗正迫于王氏势力便假称退位让贤、存心是要看他好戏,却未想王坦之游刃有余、一任至今。
第四位琅琊王司马丕字千龄,是当今皇帝的堂兄,也是当朝摄政王。因皇帝体弱、太后又不欲理事,他便以宗室血亲摄政,倚仗贤臣,垂拱而治。
此番大将军北伐大胜而归,摄政王将会率领百官出郊亲迎,一时居然聚齐了这四人。
本朝雅重风流,谢玄于四人之中年纪最小,少年心性遇此机会,竟提议四人同驾而行。
余下三人不好扫兴、便也个个应允,大将军桓温更是即刻欣然同意,朝中能做决断的、和这四人又各有着莫大关系,自然是首肯的。
消息一经流出,整个京城便似炸了锅,人人都想一睹他们的风采,更想比一比,这四人,究竟谁高谁低。
一时之间,御道两侧的重楼高台上、那些临街的包间都被人预订去,就连秦淮河一段停靠的画舫也有人争订,全城便只一心盼着初五日快快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