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前奏1 北京北京 ...

  •   我在河北农村长到18岁,我曾经以为我也会在那儿呆到90岁。
      一切改变了。
      我永远都记得那个夏天。
      1990年的那个爽朗的夏天。
      我高中毕业了,毕业于一所乡村中学,我算不笨的,努力的,刻苦的。312分,离那年的最低专科线还差好远,更别提三本,二本,一本,清华和北大更是遥不可及的梦,全市听说没有还是一两个呢——那么遥远的传言呀。
      我并不悲伤,我的好朋友们都差不多,全校三百人只有几个复读生考上了专科或三本,二本有吗——我没有记得。
      回到家玩了几天,以后如何并没多想。
      大我9岁的大哥从县里上班,回家来了。
      大哥在我们村学校上完五年小学两年初中,在县中上了两年高中后,1977年——恢复高考的第二年,顺利参加了高考。他们班二十几人创造了奇迹,除一人,全部考了出去,有中专,大专,本科。我大哥那年顺利考上中专,18岁顺利分到县直机关,22岁顺利分房,顺利结婚,24岁顺利有了一个漂亮的千金。
      第二天,我奔赴了我第一个工作岗位。
      我骑着我心爱的自行车如快马奔腾般飞驰在通往县城的乡村路上,一个,两个,三个…..,男的,男的,男的,一个女的……年轻的,年轻的,中年的,一个年老的….,不数了,不看了,不计了,超过无数的人,飘过24里地后,我站在了县政府大院里,和无数人坐在一个大厅里,开始为第四次全国人口普查工作做着自己贡献。检查数据,修改数据,一摞摞大报表,浆糊,剪刀,笔。
      努力奋战中,抽空交谈时。
      旁边一个对更旁边一个说话了。“看这件衣服怎么样?”,我赶紧抽空瞄了一眼,娇嫩的粉红色,上面点缀着更深色的花朵,面料一看就很柔软,但穿在我旁边的肤色黑,骨架突出的人身上挺不协调的。
      “嗯,嗯,挺好的!”
      “可是在北京百货大楼买的!”
      “谁给你买的?”
      “我婶子。”
      “是吗?”
      “我可是在北京呆了半个多月,故宫,天坛,王府井,颐和园全都去了。”
      “真的!”
      “我还骗你!”
      诶,我妈妈也去北京了。
      爸爸在北京山里上班,每年麦收,秋收,过年回来各呆上十几天,妈妈最近几年每年冬闲时会去住上一二十天。
      我仅仅在1985年,我上完初一的那个暑假去过一次,那年我十三岁。我还记得,那年我磨了好几个月,妈妈最终同意我一个人去北京。
      早晨大哥送我火车上,叮嘱了半天。车开了,我非常激动,一路几乎不错眼珠的看着外面的风景,主要是成排成排的玉米地,还间错有高高的高粱地,矮矮的豆子地,红薯地,花生地,菜地,弯曲的泥土路,笔直的公路,大大小小的池塘,树林,村庄点缀其间,换个高度看看,置身度外的感觉。离北京越来越近了,房子越好,路越好,风景越好。
      三个多小时,北京到了,爸爸已经在站台等着我了。
      我就像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火车站见过,这么大,这么富丽堂皇的没见过;人见过,这么多,这么多气质优雅,这么多气宇轩昂的没见过;车见过,这么多,这么大,这么闪闪的没见过;路见过,这么宽,这么平,这么纵横交错的没见过;楼房见过,这么高,这么多样式没见过。地铁可真是第一次坐,还有壁画,看列车从黑暗的深处钻过来进入光明,真的很稀奇,我学爸爸样,亦步亦趋的出了苹果园——有很多苹果吗?——地铁站,坐上了超长超大的336路,慢长的路程我几乎在睡眠中度过,到达在家里听过无数次的门头沟。
      因爸爸还在更远处的山里上班,只有班车通勤车,没有公交车,爸爸决定在区招待所住下来,招待所只是一栋3层的红楼。我和爸爸在旁边的新新包子铺吃过饭—香喷喷的包子,在附近转了转。我感到很稀奇,不远处就是山,不太宽的公路两侧,只有不多的楼房分布在区政府旁,北有5层第一百货大楼—简称大百,南有2层第二百货大楼—简称小白楼,大片的大片的平房占据着不大的地盘,比起所谓“城里”的做派那可就差远了。
      你说奇怪不奇怪在老家时说“我去北京城了”,到了北京门头沟了,还要去“北京城里”,因为那些旅游项目全在城里,原来门头沟是“城外”呀!
      接下来几天就是第一次到北京来的游客们的常规旅游项目—天安门,王府井,前门,天坛,颐和园,动物园。
      因爸爸还要上班,持站台票把我送进车里,叮嘱了半天,就让我一个人踏上归途,我不再兴奋,隐隐的得意和失落,我只能是路过,来过而已。户口管理让人只能一辈子呆在户口所在地那里,就是到北京旅游这一趟也是需要村里开证明信的,我就手握着这样一张村里证明才得以这一次的出行。
      我的大哥和大姐出生在北京市门头沟区桥口营村—离区政府不远的村子,和老家的村子可就大不一样了,当然是好太多了。因机缘巧合,六十年代末,大哥上着小学,大姐上着幼儿园的时候,全家四口回到了老家,后来二哥和我出生在河北农村,完全是农村野孩子一样长大,爸爸后来按照政策又回到了北京工作,我们却再没了机会跟回到北京。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前奏1 北京北京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