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40、君子万年(三) ...

  •   三、
      黑甜一觉,突然被枪声惊醒。顾岳迅速翻身爬起,却见窗外还是黑沉沉的。他几步抢到窗户和木门之间,一边拔枪上膛,一边贴着墙静听窗外的动静。

      从刘家市镇子上又传出了几声枪响。远远近近的狗狂叫起来,客铺这边守夜的狗也跟着叫,顾九叔爷也已经起来,传令叫各队枪手备战,以防土匪流窜过来,队正和队副负责房间里外的警卫,其余人靠墙坐在地铺上,接着睡觉,只别睡死过去就行。

      白天里顾岳已经跟着顾九叔爷踏看过了周边的地形,并预定好了自己的位置,此时接了令,立刻披了蓑衣和雨笠出来,伏在那个小土地庙左前方的田坎上,正好控扼住整个客铺的前方。另外三个枪手也四面散开,各自按了白天时安排好的利于迎敌的位置埋伏下来。

      镇子上冒起了火光,人喊牛嘶鸡鸣狗叫,乱成一片,看起来那伙流匪的实力还挺强,一时半刻,居然分不出胜负。

      顾岳忍不住转头看了看站在土地庙墙角处观站的顾九叔爷。火光映得顾九叔爷脸上时明时暗,又隔得有点远,看不清他脸上的神情,但还是能感觉到顾九叔爷的谨慎与郑重,绝不因为客铺与镇子上隔了一大片水田、流匪应该不会费事跑过来而掉以轻心,也不会因为自己队伍里有枪有刀,就贸留然跑过去给刘家市的团练助战。

      顾岳一开始时觉得,在刘家市投宿,却对这场夜袭隔岸观火,是不是太说不过去,以后再经过刘家市,会不会被拒绝投宿。但是看到顾九叔爷这么理所当然地警惕着旁观,再想想白天刘家市团练对他们这支队伍的警惕,倒是有些明白了。

      很多地方,民匪混杂,拿起枪就是匪,放下枪就是民,难以分清。

      刘家市的团练,多半是不敢让别的地方的人在这种情形下进镇子里来帮忙的,谁知道是来帮忙,还是来趁火打劫?

      这样的世道,防人之心真不可无。

      镇子上打了好一阵,到底团练占了地利人和的优势,眼看着开始有匪徒被打得逃窜出来了,而且直往土地庙这边跑。

      顾岳提起了精神。暗夜之中,似乎也可以感觉得到,他们这边埋伏的人,都正在严阵以待。
      团练追到镇子边上就不再追,只在后面放枪。

      顾岳听着枪响的方位,在心中已描摹出团练分散包抄、用子弹将四面逃开的土匪往中间挤压的一系列动作。难免猜想,刘家市的团练,是不是有意将土匪朝这边赶过来,毕竟阳县峰县一带,李家桥的声名在外,有他们守在土地庙这边,应该能够将逃跑的土匪彻底解决掉,以免留下后患,千日防贼都难免有防不住的时候,一网打尽才是上上之策。

      他觉得自己的猜想应该是对的。换了他来指挥刘家市的团练,也会这么干。

      待到那伙土匪已经逃到近前,顾九叔爷才吹响竹哨,下令开枪。

      片刻之间,八九个土匪都被撂倒,滚在地上呻吟。

      光线太暗,不好靠近去查看,以防没死的土匪打黑枪。刘家市的团练和李家桥这边的人对此都很有经验,只躲在安全处,端着枪监视着,等待天亮。

      冬季天亮得晚,顾岳估算着大概等了足有两个小时,才等到天色亮到足以看清地上那伙土匪的情形。

      中枪的土匪,有两个显然已经没气了,另外几个还在断断续续地呻吟。

      李家桥的团练没有响动,顾九叔爷也没有派人去查看,只安排了人换班继续盯着,将顾岳等人换下来补睡半个时辰,伙夫去厨房生火做早饭,饭好了,顾岳他们也正好起来。

      早饭之后,外头的晨雾已经全都散了,日头正好。顾九叔爷安排启程,临行前照旧算了过夜钱给庙祝,然后踏上了土地庙后头的那条商道。

      他们绕到一个小山包上头时,顾岳远远看见,刘家市的团练终于出了镇子,端着枪小心翼翼地靠近那伙土匪,稍见动静就毫不犹豫地开枪,显然是打算不留一个。

      顾岳略想一想便已明白,先前天亮之后为什么团练不出动扫尾,非要等到李家桥的人都已经离开了土地庙那儿才出来收局。若是土地庙这边埋伏的人不怀好意,趁着团练来收拾地上土匪的时候开枪,那可真是没法防得住。虽然这个可能性很小,还是小心为妙,等他们都走了再来收局,才最为稳妥。

      至于顾九叔爷为什么天亮后也不派人出去收拾地上的土匪,大概是觉得,这是刘家市团练的活计,没必要由他们这些过路人揽过来吧。

      顾岳并没发觉,他总是习惯性地将自己放在顾九叔爷的位置去揣摩顾九叔爷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

      这一日上午要走三十五里路。因为比平时晚了将近一个时辰动身,领队加快了脚步。整个队伍合着领队的节奏,遇到平坦的路时,几乎是小跑起来。

      顾岳发觉,小跑起来时,肩上的担子反倒轻松了一些。

      只是道路多在山岭之间,崎岖起伏,这样轻松一些的时候并不太多。

      一路紧走下来,即使是冬天,不少人也是满头细汗了。

      沿着商道走了十来里之后,停在一块界碑处暂歇时,后卫领着两个汉子过来了。却是刘家市的两个团丁,李家桥的挑盐队伍里不少人都认得这两个人,所以后卫直接带了他们过来了。

      这两个团丁抄小路追上来,是来送刘家市给他们的谢礼的。李家桥的挑盐队伍总共射倒了八个土匪,按着阳县、谷县和峰县这一带各地团练心照不宣的赏格,十块大洋一个人头,应该是八十大洋,不过因为是刘家市的团练收尾补枪,按规矩要分走三成,刘家市的团董为了表示一下歉意——直至李家桥人拔营起寨之际,刘家市都是拿他们当土匪一样防着的——于是来了个四舍五入,自己留了二十大洋,送给李家桥六十大洋。

      刘家市团董这么客气,顾九叔爷自然也客客气气地笑纳了这笔赏格。管帐的何家叔爷翻开簿子记了一笔,至于如何分这笔赏格,那得等到回去之后了,现在当然入的还是公帐。

      听着旁边的长辈们给新丁讲解个中道理,顾岳觉得自己又长了一层见识。往后再遇到这种事,想必无论是李家桥的挑盐队还是其他过路客人,即使被防范着不能进镇子里住,也很乐意在遇到土匪袭击镇子时帮一把手。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