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古言
现言
纯爱
衍生
无CP+
百合
完结
分类
排行
全本
包月
免费
中短篇
APP
反馈
书名
作者
高级搜索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9、“文艺晚会” ...
徐家过大年三十,肯定不是围一圈看春晚包饺子打麻将。
当然了,圈还是要围的,饺子还是要包的,只不过表演节目的变成了孩子们,反正徐家人多,这里的第四代小孩子大大小小快有三十个,一人出一个节目都够消遣一晚上的了。
更何况,徐家还有字正腔圆的报幕员呢。(大家还记得徐二婶吧)╮(╯▽╰)╭
更何况,亲戚团聚一堂不可避免的要比比孩子呢。
以徐家的权势富贵,孩子们的名校成绩什么的其实已经没有多少可比性了。这种聚会、表演,其实比得是才艺天赋;虽然只是家族聚会,但这是孩子们未来社交生活的一个排练。
尤其是女孩子们,在进入正式的社交场合之前从这里耳融目染;而她们也将从这里为社交场上人所知,或才华横溢,或平平无奇。
迟迟上辈子身为总理的女儿,竟然只混了个平平无奇。
这除了徐家一干人等的刻意打压之外,也实在是因为迟迟没有适合在这种场合表演,博取才名的技能。
俞静忱的聪明才华,大概可以概括为“一个天赋异禀的文官技能”。她读书一目十行,要闻过目不忘,写文章时更是文不加点倚马可待;与此同时,她五音不全,对艺术一窍不通,而且毫不感兴趣。
迟迟继承了母亲的特点,而且自幼被当做“小忱”培养,自然像母亲一样,擅书法,通印石,熟读经史,能做诗赋。
在早个一百多年迟迟还一定是名媛才女呢,可眼下迟迟自问,她总不能找块石头现场给大家表演刻章子吧。
前一世迟迟没少因为这个抑郁自伤,可眼下迟迟已经想开了。
她重生回来两个多月,不是没有向妈妈表示过想学点小提琴之类艺术表演技能。妈妈的眼睛都瞪大了,好像这是什么了不起的奇思妙想。几次未果后迟迟算是想通了,妈妈是在自己身上复制或者说是延续她的人生。不管她重生几次,这一点她无力改变。
生活是一场&&,既然无法反抗,那么就去享受吧。迟迟对自己说。
做另一个靜忱也没什么不好的,能幼以贤著,少负才名,庙堂之上一路飞黄腾达。比在下午茶会上弹弹钢琴唱唱美声不知有趣多少倍。
徐家传到第四代,确实已经是很有规矩的人家了。春节才艺晚会的表演顺序和家族财产继承一样井井有条,男女有别,长幼有序。
男孩子人少,索性凑在一起,两把提琴一只圆号,再加钢琴和长笛,简简单单表演了《小夜曲》的一小节,挑的最明亮欢快部分,又容易相互配合又切合气氛,徐徐三婶家的阿纬最小,穿着小西装一本正经的比划着指挥,逗得徐老夫人哈哈大笑。
徐老夫人特别的偏爱阿纬,心思其实也并不复杂。徐雍是她依赖的长子,笃绎是她看重的长孙,可偏偏她最看不顺眼俞静忱。没想到临了临了,她爱如命根子的小儿子给她添了一个小孙子。阿纬只比迟迟大两个月,这是徐老夫人与徐三婶的一件大大得意事,总想方设法拿阿纬压迟迟。
男孩子们算热热场,表演的重点当然是姑娘们。迟迟看姐姐们一个个吹拉弹唱各显神通,倒有点看文艺晚会重播的感觉。姐姐们才艺的选择发挥,两世相较,挺有稳定性的。迟迟琢磨着待会怎么破坏破坏气氛,心里倒有些感概。姐姐们讨厌她,也挺有稳定性的。
二婶家的老三蕴姐姐八岁,五堂叔家的纹姐姐七岁,这是离她年龄最近的姐妹。二叔与五叔素来交好,这一对堂姐妹也要好。她们合唱了一首法国儿童唱诗班常唱的新年歌,谢幕归位的时候特别有默契地斜了迟迟一眼。
下一个就到迟迟了,座中诸人,大概也就大哥小哥不盼着她出丑。
迟迟握住话筒定定神,不管怎样已经比前世好多了。上辈子她快五岁的时候,连国语都不怎么说得好呢,徐家人最喜欢嘲笑她的镇江乡音。
“各位奶奶,婶婶,哥哥姐姐新年好。我给大家表演的节目是诗朗诵。
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或从十五北防河,便至四十西营田。去时里正与裹头,归来头白还戍边。
边亭流血成海水,武皇开边意未已。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
迟迟知道座上诸人不会让她把这首诗念完的,索性拖长了调用粤语朗诵。前世她在广东生活了近二十年,又嫁给岭南望族,还研究古汉语,粤语自然成了重生的附加技能了。
徐家人北方人居多,更何况也在北京住的久了,直到迟迟朗诵过半才猜出来她在背什么。
女眷们小声交头接耳,徐老夫人怒罗冲天,二婶五婶气得面红耳赤。
果然还是徐老夫人率先发难,大声喝断迟迟,:“大过年的你胡说八道什么!你这叫什么节目!你不会表演就不用表演了。”
迟迟特别无辜,:“这是杜少陵的名诗。爸爸上个礼拜教我的。”
话音未落迟迟就看见二婶五婶双双变色,然后果然又是二婶接招,又是话题乾坤大挪移:”迟迟呀,爸爸教你没错,可今天是过年,过年的时候不能念这首诗的。你不知道没有关系,以后表演节目前问一问大人,眼里没有长辈是不对的。”
迟迟应答如流不假思索,:“爸爸说与罗刹交战的将士不能回家过年,我们是总理的家人,过年的时候更不能只贪图享乐,忘记那些因为战争远在边关的将士。“
到这里就不得不扯出此时的朝堂上的一件大事了。中国与罗刹,在外蒙已经断断续续打了两年,各有胜负,也胶持不下。朝中自然有人主再战,有人主和谈。徐家意见也并不统一,徐雍是主和派的代表;徐豫却因妻邹家女而倾向主战。
迟迟知道来龙去脉,清楚此时主战主和并非爱不爱国,更非正不正确,实在只是政治利益、势力的斗争,而且最终的胜利者是徐雍。
本来迟迟并记不清这件事情具体发生在几岁,可她上个礼拜睡前碰巧听到爸爸向妈妈感概一句“古来白骨无人收”。迟迟立刻一脸天真无邪扑进爸爸怀里,:“爸爸说的是兵车行,我会背。”爸爸果然被她逗笑了,亲亲她的面颊,:“你还小呢,你哪知道这个时候,这首诗有多伤心啊!”
迟迟被爸爸抱在怀里,特别的有安全感,于是很勇敢的猜了一猜,:“我知道,因为在蒙古打仗,死了好多人,好多白骨。”
徐雍不觉惊异,:“你怎么知道的?谁跟你说这些的?”
迟迟很认真的解释,:“电视新闻里说的,我们在蒙古和罗刹打仗。”小女孩的声音软软的,又透着聪明机灵,“打仗要死人,要花钱,所以爸爸一直不开心。”
徐雍听着觉得苍天待他何其厚也,觉得女儿早慧的简直不可思议,这么聪明,这么可爱,不真的就是“小忱”么?
所以迟迟一早就打算好了,徐家人们要是欺负她,她就先背一遍兵车行,大过年的先恶心恶心二婶五婶这些军中人家出来的主战派。
报仇什么的,讲究个趁机行事,循序渐进。
迟迟觉得自己简直像给学生讲课一样,针对二婶特别流畅自然,:“叔叔哥哥们在外蒙苦战,二婶却提都不准提他们。他们知道了多伤心啊。”
徐二婶气得咬牙切齿,这么多人却又不好发作。已经有主和的徐家女眷窃窃私语,对着她指指点点了。她的父亲弟弟俱在军中,拥兵内蒙,这两年里因着外蒙用兵,从中央得了无数的好处,势力不断扩大,自然坚定主战。可这大过年的,竟然被个比自己小女儿还小的姑娘冷嘲热讽,下不来台,而且话里话外不留痕迹,更隐隐有点威胁的意思。
徐二婶无计可施,只好求助地看着婆婆。
徐老夫人不问政事已经有好几十年了,就是过问的时候,她其实弄得也不是很清楚。此时更是不耐烦知道儿媳与孙女究竟什么地方纠缠不清。
她一生都是靠感性判断。她不喜欢俞静忱,自然不能让迟迟好看;她喜欢邹明谣,自然不能让她下不来台。
徐老夫人于是看看自己的三儿媳,示意她救场。
邓锦波在心底里叹了口气,开始捞又把自己蠢进去的妯娌。
“古人都说了,文无第一。二婶婶和迟迟都说得对。迟迟你还小,过年只要玩好就可以了。”邓锦波是三妯娌中最漂亮的一个,笑起来真的是风情万种,“迟迟你再给我们大家背个诗吧,就背‘爆竹声中一岁除’,”她又招呼其他的孩子,“大家一起来背,最后一个节目。”
迟迟在拖长了腔的集体诗朗诵中溜下台,跑回大哥小哥身边,就听小哥压低声音问,:“妈妈教你的?”
迟迟特别得意的摇摇头,:“即兴发挥。”
然后头上就挨了大哥一记弹指,:“鬼机灵。”
我原来是清晨更新.........
渐入佳境啦,要越来越好看的......
作者有话说
显示所有文的作话
第9章 “文艺晚会”
下一章
上一章
回目录
加入书签
看书评
回收藏
首页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
,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
[我要投霸王票]
[灌溉营养液]
昵称: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你的月石:
0
块 消耗
2
块月石
【月石说明】
打开/关闭本文嗑糖功能
内容: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