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1、文学泰斗写序 ...
-
赵紫妍吃甜点的时候,狄慧君又出去了一趟,说是去洗手间。但是在他们用餐完毕出了餐厅打车的时候,落在后面的施震天却匆匆忙忙的追了出来,“狄女士,你怎么结了帐呢?”跟在他后面走出餐厅的唐盛易和周弄羽此刻也正目不转睛的看着赵紫妍及她母亲,表情中有惊讶,也有愕然。
狄慧君微微一笑,道,“我是A市人,唐先生和周先生从B市来,又是第一次见面,该我尽地主之谊才是。”
施震天有些无奈,“可是这顿饭是我要请你们的。”
“其实谁请谁都一样。”狄慧君淡淡一笑,拉着赵紫妍进了自家的车子,“前些日子您能给我合作的机会,我还没有表示感谢呢,这顿饭就当是谢谢你,也预祝我们合作愉快。好了,我们走了,再见。”
回到家已经晚上九点半了,赵明俊正坐在客厅里看电视,听到两人进门忙转过头看向她们,表情自然。赵紫妍终于松了口气,转身回到了自己的房间。
新学期开学前,学校终于给补课的学生们放了三天假,让大家回去做一个短暂的休整。
放假第二天,赵紫妍早上睡了懒觉,直到九点半才起床,起床以后收拾好就去了邮局。她算着自己新书《一代女皇武则天》的样书怎么着也该来了。到了邮局之后,果然有她的一个大大的包裹,打开一看,真的是给了她很大的惊喜!
“我很少读当代人写的小说作品,近二三十年以来作家们的作品,看的最多的是散文和杂谈。当代小说,很少能够让人看了欲罢不能的。也或许是我的思想跟不上时代了,总是觉得那些情情爱爱的东西看了浅薄,激不起共鸣。这些年,总是遇到亲朋好友递给我一沓重重的稿件,然后拜托我:朋友写的小说,希望你能够帮忙看一下,然后给出点意见。
每次遇到这样情况的时候,我总是觉得很头疼。我这个人最大的毛病就是喜欢孩子,面对孩子们崇敬濡幕的目光,我总是无法说出拒绝的话。但是真要去读那些作品,我大多是硬着头皮去读的,有些后说实话看不下去,因为我觉得年轻人所要表达的那些东西全部不在我的理解范围之内。但是读这本《一代女皇武则天》,让我惊讶不已的是,我竟然一口气读了下去,并且丝毫没有感觉到滞涩从而读不下去。
早在两个多月前,新华文化出版社就跟我约稿说:他们社里有一名很有文学天分的小作者,这名作者虽然才十几岁,但是特别有才华,最近又出了一本新书,内容非常震撼人心。他们知道我喜欢那些文笔大气又能够通过简单字句表达深刻涵义的文章,所以就找到我,希望让我给这位小作者的新书写序。
收到这个邀请的时候,我第一时间就给拒绝了。新华的主编老李虽然跟我是老朋友,可是对于他这种走捷径的方式,我是非常痛恨的,以前一直以为他很了解我,却没想到他也会提出这样的要求,这令我一度有些恼火。但是他接二连三的给我打电话,我每次都毫不犹豫的给挂掉了。直到挂完他七八个电话之后我才有点后悔。老李这个人是非常熟悉我的性格的,平时也不会做出这种走后门的行为,这次他邀请我写一本不出名作者的新书序章这么热情,难道是真的找到了一个好苗子?
现在提起笔,我仍然庆幸那日自己吃回头草的行为,不至于让我错过了如此精彩的一部作品。很难想象,一个十几岁的孩子能写出这么波澜壮阔的作品,《一代女皇武则天》这部传记文学作品,令我耳目一新。小作者写的这本武氏传,是对智能犯罪做一项研究。一个典型的家族故事,一方面是唐朝王公李家,一方面是武后武家,是这两家的仇恨故事。
以前我认为,严格意义上的传记文学作品只有《苏东坡传》、《唐太宗传》两部,但是读过这部作品以后,我想还应该加上一部《一代女皇武则天》。将这部作品放入中国现代传记文学发展的进程中加以考察,可以使我们更为深透地领略小作者充满智慧的创作艺术。
在风格上,《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别具一格,小作者是从西方文化观念出发而对中国历史事件所做的探索性阐释,这样的写作方式十分奇特,但是也足够犀利。
唐朝自灭亡以来,离今已有一千多年了,离我们现今的生活很遥远,我们只能从一篇篇支离破碎,晦涩难懂的文言文中了解它,但现在,却有一套书,以当下流行的网络语言,完完整整的阐述了自伍德年间到神龙年间八十多年的历史,它以诙谐的笔调,告诉你历史的真相,以及纠缠在历史背后那些汹涌澎湃的暗流。
武则天从小性格强直,不习女红,唯喜读书;童年时代,曾随父母遍游名山大川,阅历深厚;十四岁入宫,被太宗封为五品才人;二十六岁在感业寺出家为尼;三十二岁,被高宗立
为皇后,母仪天下,并开始参预朝政,与高宗并称“二圣”;六十岁,儿子李显继位为中宗,被尊为皇太后,并临朝称制;六十七岁,自立为则天皇帝,改国号为周,尊号“圣神皇帝”;八十二岁,被逼退位,于同年冬去世,遗诏“去帝号,称则天大圣皇后”。而今,树立在陕西乾陵的无字碑上镌满字。对于这位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后人已经给予了太多的评说,褒贬不一。有人不齿于此,有人将“贞观遗风”的美誉赐予她。但是即便如此,小作者却还是能够找到一个新颖的定位,给这个曾经牵动了近百年历史风云的女人重新诠释一个不一样的形象,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最让我心惊的,是我不知道,原来在现在填鸭式的教学之下,竟然还能培养出一位文风如此犀利大气、如此不拘一格的作者。我一再向出版社追问,这位小作者的年纪真的只有十几岁么?得到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写出这本书的作者真的未满十五岁,竟然还在上高中而已。并且在这个时候我才知道,这个笔名叫做紫轩的女孩子早已经不是第一次出书了,她的小说竟然已经出版了十几本,并且每一本都非常的畅销,也拥有很多的忠实读者。这让我有点儿汗颜,也许是老了,思想跟不上时代,这么有思想的孩子怎么以前我都没有注意到呢?
我于是又将小作者其他的书也找来一一翻看,得到的却是完全不同的感觉。小作者的作品风格每一本都有特定的风格,虽然最初的几本思想还不是很成熟,故事也趋于理想化,作者的文笔也有些稚嫩,但是却饱含希望和奋斗的意志。在琐碎的生活细节中,透出纸背的是这个社会各个阶层的影子,虽然感觉很无奈,但是氛围是整体积极向上的。但是中期的作品就完全不同了,能够看得出来,作者似乎是一下子就长大了一般,最初那种调侃般理想化的笔调消失了,文笔中直接将面相世界和社会时心中的无力感和伤感不加掩饰的写了出来,揭露和抨击社会阴暗面的东西都写得很到位。而到了现在,显而易见,小作者已经完全成熟起来,她的作品中已经有了独立的灵魂,令人读来颇多感慨,也颇多沉思。
这本《一代女皇武则天》更是令我深有感触,武则天的确是一代而终的。机关算尽的一辈子,政治斗争的一辈子,背信弃义的一辈子,亲离子散的一辈子,但到最后还是得亲手将从儿子手中夺来的政权又归还给他们。武周一代而终,李唐复辟。
从武周初期的酷吏告密政策到她大力推广科举制度,从她对酷吏的放权到对朝中重臣的控制,从她对自己亲生子女的残忍迫害到对情人的包庇宠溺,从初期对佛教的利用到老来的真正归铱。如果单从帝王的角度或是女人的角度来看,确实很难理解她执政五十多年的各种举动,但如果了解了她那样的出生背景,那样的一女侍父子的经历,又偏偏有了那样的心志和毅力,似乎也就合情合理了。
喜欢小作者的书,觉得没有被作者很强势的观点所引导,没有被一己之言所蒙敝,整个阅读过程也是不断思考的过程。
金凤衔珠数十年,深宫名利任凭添。
皆言权倾九州土,谁知泪洒石榴裙。
江山百姓千均重,玉臂柔肩一线牵。
恩怨是非空余恨,香消玉殒渭水间。
跟作者写的故事一样,我看的时候,也有一种做梦般的感觉。一气呵成的看完整本书,心中有着淡淡的失落感。能够身临其境的体会到作者塑造出来的那种大气磅礴的境界,也能体会到作者对于武则天这个人物的看法和独特解读,这对我来说已经是许久不曾经历过的感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