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关于社会的进一步认识 ...

  •   在汉语里,社,古代大约是祭祀的地点,祭祀神仙或者先人。会,有相会会面之意。社会两字连在一起,字面上大概是一群人在一起做事吧。
      当人们聚集起来并形成相对稳定的分工合作形式,这群人就形成了社会。
      世界是一个社会,一个国家是一个社会,一个城市是一个社会、一个乡村也是一个社会。每个学校、工厂、公司、政府机关,也都是一个社会。
      相反,如果没有分工合作和物质交换,就没有社会。
      马克思把人类社会分成,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
      除去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资本主义社会,每一次基本是西方历史中社会分工更加精细,生活质量更加提高,市场范围更加扩大化的过程。
      马列中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论。生产力发展引发生产关系变革。每一次社会形式变革,一方面是小型地域社会分工逐渐融合,经过拆解融合,变成大地域、大社会分工;一方面,是一定地域范围,一定资源条件下,能养活比之前高一个数量级的人口。

      解决上一章里,提出的皇帝是必需品的问题。
      新闻里,中国有历史学家,认为中国自秦朝之后,不能用马列主义的封建制定义。我比较认同这个说法。皇帝并不能代表制度本身,即使是清朝那种掺杂了奴隶制的社会制度,也不是西式的封建制。
      自秦朝开始,中国就已经定下了一个当时生产力条件下,能控制的最大疆域。这个疆域,同时也是一个市场规模和社会分工规模。并且在两千年间,随着社会的发展,稳定逐步扩大,直至现在的疆域。维持这个疆域的稳定并不容易,举例来说,西方的罗马帝国中亚的土什么的一个□□教帝国,都是短寿的,昙花一现。固然是当地的文化现象,当有一个统一的宗教之后,分散的国家才对教廷有利,但另外一方面,也说明当时西方的生产力无法维持那么大的市场运转,也没有一个全国范围的社会分工。
      (待续)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3章 关于社会的进一步认识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