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千载为王卿非后,不若独葬随玉花。
——题记
又是一个春暖花开的时节。
前阵子淅淅沥沥下了个把月的霏霏细雨,今儿个总算是难得地放晴了。云山寺的雕花窗外,几抹刚展露了嫩芽的新绿在经历了如此洗礼后,出落得愈发苍翠欲滴了。
三月的晨风不焦不燥,交织这点点潮湿的气息与春泥的味道,成了寺里不请自来的客人。然而我并不讨厌这样的感觉,毕竟它的到来也还是为此静穆之地平添了几分醉人的凉意。
天色未晓,远远的寺外传来悠悠的钟声,而寺里却早已香客盈门——想必是和煦的春风为这片寂寥的土地如期带来了些许久违了的生机罢。
栖身于高堂之上的我向来是以冷眼来俯瞰络绎不绝的芸芸众生,听着那些千百年来不曾变更过的夙愿,却也不由得想发笑——这并非对凡夫俗子们的蔑视,而是由衷地感到悲哀,或许是因为我生来顽劣,便也无从领悟我的宿主究竟有着怎样的怜悯之心,才能将这天下苍生尽数容纳于怀,但我却能听见她飘渺的灵魂在夜里的战栗,我想她应该是在赎罪吧。
日过正午,香客走了大半,堂内也不在那么拥挤,便又多了几分清肃之意。
我已看淡了如斯的潮起潮落,因为我深知“天下无不散之筵席”中隽永的道理,不过在这以后定然会有惊喜——千遍皆是,我大抵将此归入我习惯之一了。
“爷爷!爷爷!您快和我说说您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故事吧!”
如同糯米甜酒般的声音是从后院里传来的,话音未落便看见一个手里捏着糖人儿的小童跑进了堂来,一蹦一跳地缠着好不容易才清闲下来的解签先生讲故事。
孩子果然是生机的所在。
闻言的老人则是宠溺地揉了揉那孩子松软的头发,笑眯眯地搬来了一张长凳,招呼着自己的小孙子坐下,又不紧不慢地为彼此斟上一壶小龙团,轻呷了以后,润了润嗓子。
“爷爷!您倒是快说呀!”小童殷切地期待着老人开口。
“哟,这就没耐性了?”老人斜睨了小童一眼,笑道:“那么还是就此作罢为妙,后头的故事还长着哩。”
“不嘛爷爷!我会耐心听的!”小童赶忙说道。
“嗬……”老人翘起了二郎腿,“你近来功课如何?不如先让我检查检查,过了关就说给你听。”
“爷爷!您就别吊人胃口了,您说完了我就把今天先生教的诗文背给您听可好?”
见了小孙子这副塌眉儿嘟嘴的神色,老人本故作正经所板出的脸倒也在顷刻间忍俊不禁,又是啜了口热茶才娓娓道来:“在很早很早以前……”
这般光景,祖祖辈辈世世代代历了几百回,我已数不清了,然而今时今日,我才蓦然发现,这讲了又讲的那些事儿,真的就变成了那个时代的事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