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目录  设置

1、楔子 ...

  •   圣和帝李焱在位年间,举世清平,国富民强。他以无为治世,以仁义教化,上应天时,下顺民意,令先帝开创之江山又延续百年繁荣,乃是正史野载中均不可多得的一位明君、仁君。

      圣和三十八年,李焱下诏退位。同年,一把大火烧光翰林院龙渊阁,多少千古史册刹那付之一炬。与圣和帝相关的一切记载,也被湮没在那片烟尘中。后人在清理龙渊阁焦土时,挖出一个木盒来。

      木盒制作颇为小巧玲珑,大火竟未损其分毫,以手触之,如玉光滑,如冰生凉,不知是何材料。褐色盒顶上镶一粒明珠,据说是南海鲛人泣泪所化,白昼中亦莹莹生光。

      初时,这木盒不过作为珍奇之物收藏。后来,一位偃术传人才发现其中奥妙。明珠乃是盒上机关,轻轻按下,木盒自动层层展开,其制作之精妙令人惊叹。然而意外的是,盒中并无珍奇之物,只夹着一张纸条,上书:

      “朕少时多有波折,更遭陷害追杀,亡命九州。终以朝中公卿之力,挽搏狂澜,得此帝位。而此后为君之难,方处其位,才得几分。但,自古君王从不外道。朕,亦然。”

      “或有人道,朕之天下,不过卑鄙篡夺,非朕应得。然朕自问,此生俯仰无愧天地,褒贬自有春秋。”

      纸条旁边,刻着个古灵精怪的纹章,不知是何人所作。

      千古风流,雨打风吹。多年之后江山易主,山河变换,君王也被后人忘却在时光的尘灰中。于是再无人知晓,当年那位有半妖之称的三皇子,是如何自腥风血雨之中,一步步成为后来的圣和帝。

      同时代还有一位乐姓偃师,他古道热肠,聪明绝顶,承前代大偃师谢衣之学,立志以偃术普济万民。他一生走遍天下,江陵水岸,边塞古关,大漠黄沙,均留下了这位偃师用以帮助人民劳作的机关。尽管后人已不知其名姓,然而只要一日江南水车不停转,漠上井水不断流,便不可不铭记这位乐姓偃师之恩德。
note 作者有话说
第1章 楔子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