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年关大事记2  ...
            
                
                
                    - 
                          一阵用力拉扯,沉浸在自己思绪中的赵雨壮被赵霙粗鲁的拽着跌跌撞撞的走出里屋,赵雨虹、赵霞、赵霙三姐妹几乎异口同声的冲外间内两个中年男女叫了声:“爸,早!”“妈,早!”
  赵雨壮条件反射似的跟着三个姐姐后面也跟着叫唤了一声“爸,早!”“妈,早!”,虽然慢了半拍,但总算没有引起女主人陈喜梅的不快。
  老赵家家风甚严,看到长辈不喊人,是要挨训的,长期教育的成果就是形成了姐弟四人的见人就喊的条件反射。陈喜梅的母亲,赵雨壮的外婆刘兰英更是经常对姐弟四人耳提面命:“息头【舌头】打个滚,喊人不惜本,见人要喊人,大家才欢喜。”
  在赵雨壮表现礼貌的行为里有一个人是例外,那就是他的奶奶孙玉华,自从分家后赵雨壮从来没有喊过孙玉华一声奶奶,就算最重要的日子即每年大年初一去拜年也没喊过。陈喜梅非但没有责备而是采取默许的态度,对此赵远山不敢对妻子质问,只好对儿子发作,曾经拿着棍子大声嚷着要去抽赵雨壮。
  陈喜梅闻讯后,拦在赵远山跟前大哭:“你儿子的一只耳朵都被你妈给抽聋了,你还让你儿子去喊她,你还是不是他爸啊,你还是不是个男人啊!”
  赵远山一边推开陈喜梅一边作势又要上前抽儿子:“都是你平时惯的他!惯的他无法无天目无尊长!我今个一定要把他的这根别筋【犟筋】给抽了的!”
  陈喜梅一边打眼色让赵雨壮快跑,一边用力抢下赵远山手里的棍子,顺势猴(注1)到赵远山壮实的身上,边哭边捶:“儿子愿意喊就喊,不愿意喊就不喊,你下次再为这个事对他要打要杀,我就跟你离婚!”
  赵远山无可奈何,只好将八爪鱼一般吊在自己身上的妻子给弄下身,好声安慰了几句后,狠狠的瞪了一眼站在陈喜梅身后的赵雨壮,偃旗息鼓的转身离开。
  赵雨壮非但没有在陈喜梅的眼色下拔腿就逃,而是悠闲的等到赵远山走远,他就神气六骨【神气活现】的走到陈喜梅跟前炫耀:“爸向来是喉咙大□□芯装腔作势】(注2),他就吓唬吓唬我的,我都不怕,妈你还真当真呐?”
  其实当时赵雨壮另一个理由没敢说出口,那就是他的母上大人实在是一个奇怪的母亲——既疼护子女又下手狠重——任何人包括她自己的丈夫想动她子女一根汗毛她都会跟母老虎吃人般的找人去拼命,但她自己教育起子女来是逮到什么来什么只要顺手顺心就好。
  陈喜梅被自己儿子这句话弄的破涕而笑,开口骂道:“你这个小□□溜子【小坏孩子】(注3),才这么点大就满脑子的花头经【花招、花样】,从哪里学来的!”
  “你们也早!” 赵远山单独回应了子女一声,丢下碗筷,起身走到靠近大门的墙边,将挂在木墙长铁钉上的狗皮罩耳帽扣在脑袋上,随后快速的将帽绳在下巴颏子下打个活结,扭头温柔的冲陈喜梅嘱咐了一声:“梅啊,我上班去了,你早去早回,路上当心。”临了在迈步出门前,往四个子女的脸上环顾一圈,千篇一律的永远重复着相同的一句话:“记得听妈的话,不要惹她生气。”
  这就是自己记忆深处曾经立誓愿意用三十年寿命换取十年寿命的代价而换不回来的父亲?这就是自己早已忘记容貌却在梦里清楚的记得的父亲?这就是自己在中二时期觉得无能又弱懦连声爸都不愿意喊的父亲?赵雨壮发愣的瞧着赵远山早已消失的背影,鼻子酸酸的难受,突然就想奔跑出去抱住父亲大声的叫一声:“老爸!”
  “你们几个快点刷牙洗脸吃早饭,不要摸蛆抹鬼【磨蹭】(注4),还有几天就过年了,事情多着呢。”陈喜梅将赵远山用过的碗筷拾起丢到小方桌上的脸盆内,将煤炉上的水吊子【烧水用的水壶】拎起放在小方桌上,随即从炉箱内拿起火钳,开始给炉箱内的煤炉换煤球,余光中瞄到赵雨壮还站在原地无动于衷,扭头冲赵雨壮一声大吼:“壮壮,你发什么慈菇愣【发呆愣】啊!”
  赵雨壮再一次被陈喜梅的高音喇叭给拉回到现实,他都不清楚从醒来后的这半个小时内自己到底走神了几次,五次还是六次?
  三姐妹依次走到小方桌旁去拿茶缸、牙膏和牙刷,煤炉箱和小方桌的上方有一块用长铁钉和铁丝固定在木墙上的长木板,从大门西侧一直顶到西面的墙壁。木板上平时摆放着一些日用品,比如锅、铲、油、盐、酱、醋、糖、茶叶、搪瓷茶缸、大朗子【一种铝质水瓢】(注5)、歪歪油【蛤蜊油】(注6)、防冻膏等等。木板的下方用铁丝系了一根细竹竿,上面晾着三块粗布抹布和两个老丝瓜瓤。
  姐妹三拿上属于自己的搪瓷茶缸和牙刷,挨个给自己的牙刷上牙膏,因为赵雨壮与同年人比起来都矮小许多,既够不着放搪瓷缸的木板也够不着盛水的大水缸,所以日常晨起都是二姐赵霞帮他拿茶缸和打漱口水。
  乘着赵霞帮自己打水上牙膏的时间,赵雨壮开始如同打量里屋一般的心思打量起这处外间,同样陌生中的熟悉感瞬间就占满整个心脏。
  外间是个集客厅、餐厅、厨房三位为一体的多功能厅,所有墙壁上也贴满了发黄发黑的旧报纸,特别是煤炉箱上方那块地方,乌七抹黑【黑魆魆】的泛着油光——这就是没有抽油烟机的带着超前意识的开放式厨房造成的效果。
  靠近里屋的北墙处放着一张四方大饭桌和三条长凳,西北墙角摆着一个瓦质米缸,米缸盖子上有一个半满的布袋和一个几近全满的布袋。不用猜赵雨壮也知道白色半满布袋是面粉袋,里面装的是小麦面粉;灰色全满布袋是杂粮袋,里面装的是麦粒、稻粒、高粱粒和玉米粒,来源既有自家田里种的也有姐弟四个在农忙收割季节里在田野上漫天遍野捡到的,杂粮大多是用来喂鸡喂鸭,偶尔也挑出些玉米粒来煮玉米粥。米缸下面的地上堆放着一些可以过冬的蔬菜,有山芋、冬瓜、黄芽菜【大白菜】、洋山芋和大萝卜。
  南墙开着一扇窗户,窗户下从东边正门依次向西摆放着煤炉箱、小方桌、大水缸和大圆木盆。小方桌下面垒的全是黑煤球,都是赵远山用煤球机打的。瓦质大水缸有半人高,水缸盖子上面还有一个小朗子和盛明矾的小碗。
  西墙下挨着大水缸摆着一个木板钉起来的没门的碗橱,碗橱顶上放置着大小两个竹扁子和两个竹篮子,碗橱格子里面摆放着锅、碗、碟、盆、罐、筷、勺和杂物。靠着碗橱放着一杆铁质打煤球的手动煤球机和一个用细铁棍焊接外刷绿色油漆而成的脸盆架。脸盆架旁边停着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注7)之一——一辆老旧的二手凤凰牌自行车和一个打气筒——如果赵雨壮没有记错的话这辆自行车是赵远山花钱从他妹妹赵翠花也就是赵雨壮的小娘娘【小姑姑】(注8)手里买来的。
  东墙下平时要走人,故而没有摆放任何物件,只是在墙上钉了一排长铁钉,用来挂一些杂物和咸货,赵雨壮看到有红白格子的大方巾、三姐妹的绿帆布书包、咸鸡、咸鸭和咸鱼。红白格子大方巾是陈喜梅冬天出门戴的,绿帆布书包是陈喜梅用厂子里做油帆布的下脚料自己缝的,咸鸡咸鸭是自己家养的,咸鱼估计一部分是赵雨壮的外公陈守仁用搬筝(注9)在江里捕的一部分是木船社秋冬时候分的。
  每年秋末初冬,正是长江枯水期和鱼蟹肥美的季节,连通着长江的木船河也正是在这个时间点排水挖淤。把木船河接长江的香蕉口用江边的泥沙给堵上,摆上抽水机抽上大半天的水,逐渐干涸的河床中扑腾翻滚的各式鱼虾、裸背露肩的螺蚌、横行霸道的大螃蟹,早已将企盼一年的全厂男女老幼撩拨的心痒难耐,在老厂长赵雨广的一声令下,全体冲向半人深的淤泥中开始了集体捕捞行动,至于挖淤的工作当然要等到第二天才进行。大人在河中心捕鱼捞虾,小孩子就在淤泥不深的地方挖河蚌捡螺蛳抓螃蟹,到了傍晚,收集齐所有的劳动成果,在全厂人的监督下由老厂长赵雨广夫妇亲自用地秤和杆秤秤好后挨家挨户的平均分配。如果运气好的话能逮到几只老鳖老龟几条蓟花【鳜鱼、桂花鱼】姆鱼【鳗鱼】河蹲【河豚】什么的上等货色,基本上都是按年龄大小分给厂子里的老家属,也算是木船社敬老爱老的传统之一。
  这是木船社上上下下五十几口人最幸福的一天,也是赵雨壮一家一年中难得的口福大开的日子。螺蛳、河蚌用水养着可以连吃几顿;江虾江蟹只用白水煮熟,简单的配上姜醋也是一等一的美味;大鱼用刀迟【宰杀】(注10)好后再用盐腌制起来可以过冬吃;小杂鱼红烧却是妙不可言的鲜,印象中赵雨壮姐弟四人会用最后剩下的鱼汤拌饭,一丁点也不浪费。
  赵雨壮正扭着脑袋到处转看的当口,赵霞将赵雨壮的小搪瓷茶缸和牙刷塞到赵雨壮手里:“壮壮,又望什么呆呢【发呆】(注11)?发现你今个很不对头噢,起床到现在都没讲过一句话,是不是昨晚做噩梦了?”
  不再纠结着梦里梦外还是重生的赵雨壮笑着对不管前世还是今生对他最好的二姐说道:“没有,就是昨晚没睡好,现在有点头晕。”
  赵雨壮的二姐赵霞在外型上齐聚了赵远山和陈喜梅所有的缺点,长得矮小黝黑,相貌平平,前世却是姐弟四人中生活的最美满幸福的;而三姐赵霙在外型上齐聚了赵远山和陈喜梅所有的优点,长的高挑雪白,相貌美艳,前世却过得颠沛流离尝尽人生百味。
  “那就好!”赵霞笑着伸手揉揉赵雨壮脑袋上的稀黄毛,凑到赵雨壮还没有聋掉的右耳边轻声说道:“听爸走前跟妈的那声招呼,妈肯定上午就要出门了,等妈走了,我跟大姐把晒板搬出来,今天太阳好,你抱床被窝就睡在上面晒太阳,补补觉。”赵霞口中的晒板就是当年赵远山夫妻俩的活动床板,分家后这块床板就用来晾晒东西,平时不用的时候戗在大门后面,难怪赵雨壮没看到。
  “谢二姐,”赵雨壮由衷的说道:“二姐最好了。”不管前世还是今生,他的二姐一如往日的对他关照有加,那他赵雨壮也不管前世还是今生要一如往日的报答。
  “你们两个嘀咕蝲蛄【小声说话】的有多少话要说啊?还不快点!”陈喜梅总是不适时宜的发挥她赵家总司令的作用,指挥着赵家五口人严格执行她的命令。
  赵霞笑着转身去拿她自己的茶缸和牙刷,赵雨壮则走到母亲跟前用小茶缸接热水。陈喜梅换完煤球后,就拿着水吊子站在煤炉箱前给各个子女的搪瓷茶缸里掺上热水,赵雨虹和赵霙已经出去刷牙,另外一对儿女却在浪费时间说话,令她感到有些不悦。
  注1【猴】:镇江方言,作为动词,指像猴子一样的爬上,略带一点贬义。例如“你猴到高处干什么呢?”但形容人“猴头猴脑”的却是褒义,指一个人长相机灵,小巧。
  注2【喉咙大□□锌:镇江方言,本意是形容一个人吃的多拉的少,后来形容一个人装腔作势。还有另一种用法,去掉“小”字当作形容词,例如“你就会喉咙大□□的鬼叫,有本事上去干一架。”
  注3【小□□溜子】:镇江方言,形容一个小孩子坏心眼多、滑头,贬义词。
  注4【摸蛆抹鬼】:镇江方言,形容一个人的动作慢,做事情磨磨蹭蹭。也可以直接使用“摸蛆”,意思与“摸蛆抹鬼”完全相同。
  注5【朗子】:镇江方言,这个方言只有镇江的局部地区才使用,一般指长柄的铝质水瓢。镇江方言中有一种通用的叫法为“舀子”,也是形容此物的。
  注6【歪歪】:镇江方言,一般指蚌类,包括河蚌和海蚌。小型蚌类,镇江方言中有称作为“显显”,“显显”就是“小歪歪”。文中的“歪歪油”特指“蛤蜊油”,一种用蛤蜊壳盛的全油性护肤用品,有滋润皮肤防止干裂的作用。
  注7【三大件】:七八十年代的三大件是:自行车、缝纫机、手表。八九十年代的三大件是:冰箱、彩电、洗衣机。
  注8【娘娘】:镇江方言,读成第一声,指姑姑的意思。在口语中,可以用数词加一个“娘”字直接指代,例如“大娘”指大姑姑,“二娘”指二姑姑,“小娘”指最小的姑姑。
  注9【搬筝】:一种固定在水面上的捕鱼工具,分为大搬筝和小搬筝。大搬筝用四根粗毛竹和四根细竹竿做成金字塔的形状,粗毛竹作为金字塔的三角形边,细竹竿作为金字塔底部的正方形边起固定作用,在细竹竿上串上渔网或者在正方形四个角上绑上渔网覆盖住整个底部,搬筝的主体部分基本完成。在金字塔的顶端还必须横着固定一根粗毛竹并帮着一条粗绳,这根粗竹竿有固定和杠杆的作用,粗绳只有一个作用就是用来拉网放网。小搬筝的主体只用两根粗毛竹弯成弓形进行十字交叉,弓形引脚用绳子绑住固定,其余部分与大搬筝相同。陈守仁捕鱼用的是大搬筝。
  注10【迟鱼】:镇江方言,指宰杀和处理鱼的整个过程,包括去鳞、扒腮、拽内脏等等工序,犹如古代的酷刑“凌迟”。
  注11【望呆】:镇江方言,形容人看热闹时的神态,看得聚精会神,痴痴的,如同呆瓜一样。引申开来,可以形容人发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