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陆游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

  •   有宋一代有点像瘦死的骆驼,看着是个大空架子,却积贫积弱,冗官冗政,什么毛病都出。
      等到靖康之变,这江山基本上是快被玩完了。陆游就出生在这个时候,一辈子就盼望着王师北上,平定中原。结果中原倒是平了,却是改朝换代,彻底亡国了。

      其实按他出生的时代,基本大势已去。同时代的诗人大概都知道这个道理,肯出来号呼的不多。可是只有他,至始至终,不曾放弃。从这一点上来说,他也是个理想主义者。

      陆游有很高的才华,早年和江西诗派走的很近,对“活法”说深信不疑,但他的才华远超江西诗派。而且他又虚心,崇拜屈原、杜甫,因为他们同有爱国忧世之心,有共鸣。但他也不一味的作老大愁深状,还虚心的向李白学习浪漫幻想的表现方式。此外,他觉得岑参是仅次于李杜的大诗人,因为岑的军旅生活是他所向往而不得的。陶渊明的处世态度和平淡自然的风格他也效仿,所以他的诗歌特别的多样化。杂取百家,自成一体。

      南宋小朝廷偏安一隅,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也承望过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爱国已经融入了他的整个生命,成为他诗的精华和灵魂。他甚至老迈病残时,梦里也不忘铁马冰河。

      说到这里,也许多数人会觉得陆游就是一愤怒老头,成天喊着爱国。

      其实不然。

      他的平凡生活也写的极好,上面不是说了么,他还喜欢陶渊明呢。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对京华特别厌倦,希望及早还家。那种闲适生活,令人心向往之。

      还有他的爱情。虽然中国人都知道,我还是得略提一提。

      中国古代很多人给早亡的老婆写悼亡诗,远有元稹苏轼,近有朱自清。我把他们排在一起是因为我不以为然,一边惟将长夜长开眼,报答平生未展眉,一边风流韵事不断,这诗再好,也让人觉得不真实。当然,生离死别实在是千载难逢的好题材,他们笔痒痒,我也理解。只是不要一边在诗里作情深貌,一边在现实里左拥右抱。这跟当时社会环境关系不大,跟个人人品关系很是密切。

      陆游的话我比较理解,那个年代以孝为先,我们不能求全责备,前还有焦仲卿呢。他们要对抗的不仅仅是自己的母亲,还有当时的整个社会风气。所以败下阵来也不奇怪,古人最重名誉,一顶不孝的大帽子可以压得你一辈子抬不起头来。可不像现在,哭着喊着不养老人的多的是。

      所以尽管他和妻子情深意笃,还是被迫离异另取他人,妻子随后也改嫁,但不久就死了,想来改嫁后也过得不好。

      除了那首千古传诵的钗头凤,有史记载的应该就只有两首《沈园》了,却作于50年后。

      50年,老头一个。沈园非复旧池台,触景生情,写下这两首绝等伤心之诗。想来是老来多健忘,惟不忘相思。那种刻骨之痛,现在读来依然为之深深触动。

      陆游是个全才,只是一生不顺。当然也不是没毛病,只是他的毛病都要为他的成就让路。

      就像标题里写的,一个能写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男人,才是真正的男人。可惜他的时代没给他这样的机会。他转而去文学上发展,一洗南宋诗坛委靡之气。鲁迅说过,弃医从文,是想要引起疗救的注意,改改中国人空有强健体魄的麻木灵魂。虽然不见得多有用,但努力过就会留下痕迹。如果能达到疗救的效果,我想陆游不介意被当成老愤青看待。毕竟每个时代里,都需要有这样一个人,登高而呼。不管千载百载,应者云集。

      这么多年过去了,读他的诗篇依然会被感动,无论爱国,无论悼亡,无论厌倦官位,都是情真意切,充满共鸣,充满认同。
note作者有话说
第3章 陆游 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