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8、第八章 ...
-
宁南下令彻查云贵总督恒文,朝野哗然。
为官日久,每个人身上都不会干净到哪儿去,这都是大家心照不宣的事情,因此“彻查”旨意一下,连自认清正廉洁的刘统勋背上都冒了一层冷汗,更别提那些小动作不断的某些人了。
宁南自己也知道,大抵这朝廷官员,经得住“彻查”的,估计不足五分之一,甚至保守一点的,恐怕十分之一已是万幸。别的不说,只说满军旗内,哪个家里不是儿女姬妾成群,若是子女都是没本事只能吃老本的,纵使再多的家底,待家主百年之后,还不是要被分的七零八落。
远的不说,就说爱新觉罗家自己,早几年还好,这几年,这些皇子接连成年,封王封地分家底,皇室马上就面临分无可分的境况,所以之前才会被魏氏撺掇起了心思,将皇六子过继给慎靖郡王允禧,把父辈们封出去的东西收回来。虽然名声不太好听,毕竟有点卖儿子的嫌疑,而且也剥夺了皇位的有力竞争者皇六子永瑢的继承权,可也算是迫不得已而为之。
不过好在宁南觉醒了,立刻叫停这一计划。
皇家尚且为这点家产算计到一分一毫,更何况那些普通旗人,单靠那点俸禄和旗人的俸银,这些养尊处优的老爷们早就穷的连内裤都要当掉了,像是和珅,未来的和大中堂,上一次还应为营养不良晕倒在御前,成为一生的黑历史。
所以他们只能从各种渠道捞钱。有些就打着家里下人管事的名头在外经营,实际上就是族里的产业,只不过旗人不准经商,所以只能归到家里管事的名下。还有一些则是收干股,不出钱不出力,光凭头上的帽子底下的位置就能赚钱,实际上是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利,为商户们提供一些超限的照顾。再有,就是明抢和贪污了。
如恒文之流的,就是最后一种。而这种人,就是宁南这次的主要目标。无他,因为这些人的小辫子太好抓,做事太不讲究了,连样子都不做一下,让人简直连救都没法救。而且抓这种人,不仅轻松简单,而且还能一箭双雕,一个就是为民除害赚了好名声,如果搞个民调支持率不要太高,另外一个就是能得钱,对这种贪污腐败份子不抄家简直对不起自己。
先帝在世时,这些人各个都夹着尾巴做人,恨不得一件衣服穿个十来二十年,一餐饭就几个清粥小菜,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清正廉洁。结果宁南自己上台二十年,倒是让他们养出了一身的肥肉,各个油光水滑白里透红,一副出栏待宰的样子。身为一个(划掉)磨刀霍霍(划掉)英明神武的皇帝,此时不出手更待何时!
于是我们的和珅少年就发现皇帝仿佛全身发着光一般的看着刘统勋递上来的奏折,那眼神,和自家弟弟发现后院里养的小鸡崽儿可以吃了的时候,简直一模一样,让人不忍直视。
和珅默默的打了个颤,为奏折里的人默哀。
宁南就着这一阵东风,好好的捞了一笔横财,甚至将慧贤皇贵妃的娘家兄弟高恒一起拉下了马,顺便还整治了几个因为族中出了嫔妃而在京中颇有“脸面”的包衣旗家族。
这大大震慑了朝中自诩为元老勋贵的大臣们,平时这些大臣成天将先帝挂在嘴边,自以为历经两代帝王,并不将年少登基又有些不着调的宁南放在眼中。
慧贤皇贵妃的娘家高氏,包衣旗出身,其父高斌曾任江南织造,把持江南盐政十余年,不仅为国库充了不少银子,更是将江南地区的大小情报日日不绝的送上养心殿的书桌上,且在治河方面颇有建树,因此颇受先帝信任,并且惠及后代。
慧贤能以一个使女的身份直接超拔为侧福晋,除了自己本身条件优越,样貌才情心机手段样样都拿得出手,还有高斌这个大后台,才能让高氏在潜邸赢得一席之地。
其子高恒也明显沾光,子承父业继续主持江南盐政。权臣的儿子,宠妃的兄弟,又以老父历经两朝,高恒常以世勋之家自比,虽然也有些手段,但是对比慧贤皇贵妃,明显就不够看了。
其实要对高恒下手,宁南还经历了一下纠结。
倒不是宁南碍于与慧贤的情份不好下手,恰恰相反,宁南十分兴高彩烈的把夺官抄家的圣旨发出去了,回过神来发现周围人眼中的诧异,才想到当年高氏也是自己的宠妃之一,如今再想起来,却恍如隔世。
这样的感觉宁南并不陌生,在想起过去的事情时,宁南总是有种在看别人家故事的感觉,甚至是后宫中的妃嫔,都像是别人的老婆小老婆,一点都提不起兴趣。
这种莫名的感觉,一次两次还可以说是错觉,可现在却像是一个明晃晃的现实,宁南一点都不想承认的事实。
那个被他当做黄梁一梦的人生,才真正是他自己的人生,而现在这个庞大帝国的首脑,不过是一个与他的世界完全无关的某个人的人生。
他确实已经死了,死在了家族斗争中。而他又活了过来,活在别人的生命里,苟延残喘。
在想通了这一点后,宁南不可自拔地陷入了“思乡情怀”。
在那个再也无法回去的“故乡”,有他温柔贤淑却也坚韧顽强的母亲,有他经历了千辛万苦才建立的商业帝国,有他自强自立在他背后默默支持的未婚妻,有他相交多年的知己好友,还有……还有那个走了歪路的弟弟。
而在这里,只有不着调的“老佛爷”,一个正在走向下坡路的帝国,无数被皇位权势扭曲了人性的男男女女,态度恭敬实则心怀鬼胎的下属。
宁南忽然明白了之前那个皇帝会去追寻那些温情假象的原因。
正因为有了对比,宁南才发现这里的人是多么的奇怪。身为母亲,相比亲生儿子,这个所谓的“老佛爷”更关心的是自己在后宫的权势,更别提后宫的其他女人。而被她们教导出的子女,对自己这个父亲更是恭敬有余亲近不足。所以之前的皇帝才会如此宠幸五阿哥,因为这是唯一一个不会怕自己的儿子,只是后来才发现这个儿子不是不怕,而是根本就不把自己这个父亲放在眼里。
在这个充满了虚情假意的宫庭中,宁南感受到了来自这个世界的孤独。在这个扭曲的世界里,他找不到一点归属感。
宁南突然失掉了所有的雄心壮志,相比前一段时间每天都在琢磨怎么让这个国家变得更好,仿佛一夜之间,这些支撑他的动力全都消失不见了。与之相应的是,他的头发很快就灰白斑驳了,皱纹也越来越明显,他变得与他现在这个身份的实际年龄一样,真正像是一个过了半辈子的老人了,只是默默地在等死而已。
宁南这幅心如死灰的样子让宫里宫外的人吓得够呛,不少人联系之前的事情,想到高恒如今还在牢里关着呢,顿时自以为找到了原因,开始暗自活动,打算为皇帝分忧,就连皇后都前来拜见,强压着心中的苦涩为高恒开脱,为皇帝找台阶下。
宁南看着这些人上蹿下跳的,倒真是为自己找到了一个奋斗目标,重新振作了起来。
正是因为这是一个与自己完全无关的世界,宁南反而能放开手脚,大刀阔斧的进行改革,来实现在原本的世界没有办法做到的事。
重新振作之后,宁南做的第一件事就是抄家。
原本还打算见好就收的宁南发现其实不用那么委屈自己,于是几个留中不发的弹劾折子立马被扔出来下令彻查。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朝廷中风声鹤唳,每日都有人被摘下顶戴花翎,押进大牢中看管起来,并且与此同时进行的是抄家,一旦清理出来源不明的财物,立刻登记造册,充进国库。光是这些就已经让国库半满了,宁南简直要被气笑了。
而庆嫔肚子里的孩子就在这样的日子来到这个世界上。
庆嫔开始阵痛的时候,宁南还在养心殿大发脾气。
报信的太监在门口顿住了脚,左右看看,拉住门口的小侍卫嘀咕了几句就脚底抹油溜之大吉了。小侍卫无奈,瞅准机会,抬头示意了一下高无庸。一直站在一旁装植物的高无庸小眼一眯,默不作声的踩着小碎步贴着墙根挪到门口,小侍卫上前附耳嘀咕一句,高无庸眉心一紧,看了看刚骂完一轮正中场休息补充水份中的皇帝,又默默挪了回去。
宁南将这些人的小动作看在眼里,心里也在好奇倒底是什么消息搞得这么神神密密的。
等高无庸上前在耳边嘀咕了两句,宁南自己也是一愣。
这大半年来发生不少事,而宁南本就不怎么关心后宫,一来二去也就把怀孕的庆嫔给扔到了脑后。因为皇帝这个漠不关心的态度,后宫众人对这一胎都没什么反应,倒反而让庆嫔清清静静的养好了胎,就是养得太好了点,几个产婆看了都说胎儿有些太大了。
宁南这厢还没想好个章程,只能先把高无庸派过去看看情况,宁南这边则加快速度,将今天的事情都打发了,也去了庆嫔那儿。
果不其然,宁南到了庆嫔住的翊坤宫,刚刚拜见了太后,就有嬷嬷上前禀报,因胎儿太大,估计生产不会很顺利。宁南皱紧了眉头,挥手让人退下了,宁南也拣了太后下手的位置坐下。
庆嫔早就被抬进了事先准备好的右侧殿暖阁中生产,宁南在正殿中坐着,除了隐约听见一两声女人凄厉的惨叫,也就只能看着翊坤宫里的宫女太监面色凝重脚步匆匆的来来去去。
宁南陪着太后皇后在正殿中等了等,就有些坐不住了,他从不知道女人生孩子还要这么麻烦。
印象中,前一世的未婚妻也是怀孕过的,头一次当父亲的喜悦让他兴奋地几天没睡好,心中不停地勾勒着未来的美好蓝图。
只是那时候时机实在不太好,宁南刚刚在家族斗争中占到上风,心里怀着满腔的愁恨,想把抛妻弃子的亲身父亲狠狠地踩在脚下,想把那些在他们母子三人离开宁家之后就落井下石的一众亲戚打入地狱永世不得翻身。在这期间,宁南少说也躲过了七八次暗杀,下手的有被他扫地出门的竞争对手,也有与他血脉相连的父亲和亲友。
为了让宁南能集中注意力对付那些人,他的未婚妻在某个不眠夜之后的清晨,红肿着眼睛,平静地提出,打掉这个孩子。随后就不顾宁南的反对,马上找熟人联系可信的医生,当天下午就秘密住院,隔天,宁南就见到了面色白得像纸一样的未婚妻。一切已成定局,宁南只能默默地回家,将自己亲手准备的孕妇婴儿用品收拾好,当做一切都没有发生一样回到原来的生活中去。
想到那个孩子,就想到了未婚妻,她姓冯,名玉茹,是冯家独女。他们两人没有什么激情如火的过去,只是年少相识,在宁南母子三人被宁家赶走的时候,是冯家好心的收留了他们,帮助他们熬过了最艰难的日子。宁南也曾非常羡慕冯家一家人的美好生活,只是这美好最终还是被打碎了。
而打碎这一切的,就是宁氏集团。
冯家产业因为宁氏的恶意吞并而一蹶不振,冯家老爷子因为宁氏的下流手段气得脑溢血不久就去了,冯玉茹的奶奶被打击地一病不起,拖了一两年也撒手人寰。冯玉茹的父母为了抢回公司,偷偷去借了巨额高利贷,却被宁氏发现了端倪,反击不成,高利贷的钱眼见着肯定是还不上的了,他们火速将在国内读大学的独女送出了国,托付给了当时正在当地进修的宁南,然后回家放了一把火,把自己和冯家老宅烧成了灰。等宁南和冯玉茹赶回来的时候,一切都已尘埃落定。
可以说,宁南与冯玉茹之间,与其说是爱情的结合,倒不如说是共同的仇恨让他们走到了一起。长久的相处让他们更像是家人一样,没有甜言蜜语,没有山盟海誓。
宁南本来打算让冯玉茹嫁入一个小康之家,从此不要再理会这些恩恩怨怨,只是她坚持要呆在宁南身边,宁南扭不过,只能随她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