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纣王帝辛(二) ...
-
而今不过数月而已。竟已恍若隔世。
“飞廉,恶来”
“臣在!”
帝辛看了他们一眼;“你们为寡人征战一生,如今我商朝大势已去,无论一国之君是谁,为民,都要好好地守护我族领土。”
“大王!”飞廉和恶来急忙上前跪下:“臣等誓死追随大王!”
帝辛脸色沉了沉:“寡人现在还是王!你们难道现在连寡人的话都不放在眼里了吗!”
飞廉和恶来不再出声,握紧了双拳,杀过上万的人,见过那么多生死的场面都不为之动容,此刻竟红了眼。
帝辛见他们如此,也叹息了一声,硝烟已经离鹿台不远,周军降至,时间已是不多。
他说:“护送娘娘出宫!不得有一点闪失!”
当姬发率领大军追至鹿台时,火光已经烧到了天边,这美轮美奂,珍宝无数,巧夺天工,历经七年才完工的行宫,此刻失去了往日的辉煌。
“报——大王,帝辛已自焚!”
姬发一惊,大怒:“妲己呢!”
跪伏在地上的人被吼得惊出了一身冷汗,颤抖着身子:“未……未见……娘娘……”
姬发脸色铁青,一鞭子抽掉了他的头盔:“滚!什么娘娘!谁准你这么叫的!”
“给我搜!找不到她,你们别活着来见我!”
众士兵立刻疏散,四处奔走,急急忙忙找人去了。
而此时密道里
妲己正拿着簪子指着自己的脖子,恶狠狠地说道:“别过来!”
飞廉和恶来苦声劝到:“娘娘!再不走就来不及了!别辜负了大王的心意。”
妲己仿佛听了一个好笑的笑话,轻笑:“走?他竟然让我走?!”
她主意已决,叹息一声:“不用再劝我了,死在这里,或是死在他身边。”
她深深呼吸了一口:“将军,权当妲己求你们了,就这一次,我不能让大王一个人走,他是我的夫君。”
飞廉和恶来还想说什么,却听到妲己一个字一个字,清清楚楚,斩钉截铁:“他生,我生,他死,我追。”
姬发推门而入时,妲己坐在榻上,手一下一下抚摸着肚子。
姬发的眼神暗了暗,却还是毫不在意装作不在意,放柔了声音:“阿已……”
“住口!”妲己狠狠地盯着他,满脸嫌恶。
姬发一愣,皱了皱眉:“你这是做什么。”
妲己轻轻地笑了,像是想到了什么,眼神里充满了温柔:“这是只有他才可以叫的,别人即使是叫我的名字,他也会生气老半天。”
姬发听得的脸色铁青:“苏妲己!他已经是我的手下败将了!!现在早就烧成一具焦炭了!你还想着他不成!”
妲己身子一僵,脸色渐渐发白,手克制不住地颤抖,抬眼看他,满是轻蔑:“你算什么?”
她说得无比温柔:“他在我心里他永远是高高在上的王,是我孩子的父亲,是我苏妲己这辈子最爱的男人。”
姬发气的浑身颤抖,伸手就抽出剑,指着妲己,恶狠狠盯着她:“你别以为我不敢杀你!”
妲己这才细细地端详他。
这眼神却让姬发心底发凉,扔掉了剑,上前抱住妲己,连声道歉:“对不起,对不起,是我气糊涂了,不该说这胡话,我们重新开始好不好?”
妲己没有挣扎,声音不平不淡,听到姬发耳中,却是彻骨的冰凉。
她说:“当年我不过是一个不谙世事、手无缚鸡之力的弱女子,你可以听从你父亲的话,把我送到帝辛身边,而如今我成了狐媚君王,红颜祸水,一代妖姬,你们姬家如何容得下我?姬发,你以为你能保住我么?”
她说:“姬发,你当年可曾爱过我?”
姬发点头,不肯放手:“如何不曾,我一直只爱你一个人——不然我拼死夺这江山是为何?”
妲己一愣,闭了眼,声音极是哀戚:“你这样说,岂不是我害得他丢了江山?姬发,我可不愿担这莫须有的罪名,你扪心自问,没有我,你会不会争这江山?”
姬发被妲己问住了,一时竟无法开口。
妲己看他的模样,便知道了答案,却不恼,反倒是舒了一口气,扯了扯嘴角:“我厚着脸皮,在这儿等你,只求你答应我一件事。”
姬发想也不想,立刻答道:“好。”
妲己笑了,笑得很是满足,粲然朝他笑道:“那等我死了,你让我和他葬在一起。”
姬发一僵,推开了妲己,转过头不去看她。良久,才开了口:“你终究不肯原谅我。”
公元前1046年二月甲子(廿七日)
早,武王在牧野作牧誓,冲杀当即得胜。
昏,周占有商都,殷王纣自焚死,俘殷臣一百人,杀妲己。
史官大气不敢出,自战争以来,已有数余年,如今国泰民安。不知武王寻他有何事。
姬发眯了眼,漫不经心问道:“前朝记事如何?”
史官瞧了瞧武王的脸色,转而道:“还未编写。”
姬发“嗯”了一声,便不再说话。
史官就战战兢兢立了许久。
终于,武王派人递给他一册竹卷:“就按照这上面写吧。”
他哪里敢反驳:“是。”
因而后人记载:“帝乙崩,子辛立,是为帝辛,天下谓之纣……好酒淫乐,嬖于妇人。爱妲己,妲己之言是从……厚赋税以实鹿台之战……大最乐戏于沙丘,以酒为池,悬肉为林,使男女倮相逐其间,为长夜之饮。百姓怨望而诸侯有畔者,于是纣乃重刑辟,有炮烙之法……
后世也有考据之人,
坊间传唱:
蒲生我池中,其叶何离离。傍能行仁义,莫若妾自知。
众口铄黄金,使君生别离。念君去我时,独愁常苦悲。
想见君颜色,感结伤心脾。念君常苦悲,夜夜不能寐。
莫以豪贤故,弃捐素所爱?莫以鱼肉贱,弃捐葱与薤?
莫以麻枲贱,弃捐菅与蒯?出亦复何苦,入亦复何愁。
边地多悲风,树木何修修! 从君致独乐,延年寿千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