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7、(七) ...
-
中秋月凉。
顾千里长眠的墓穴是去年就已备好的,他心中对一切都有数,是以早早就做了安排。也算是干脆,即刻辞世,即刻便埋了,无非斯人已逝,来去无牵挂。白玉堂也问过顾千里那家仆,是否要将顾千里尸骨送回乡安葬。古人云,叶落归根,大抵是这样的心情。那家仆跟随顾千里多年,对他身后事十分了解,只摇头道:“先生从前便嘱咐过,哪里的山水都一样埋人,不必回吴兴了。”
他沉默了一会儿,而后蹲下身,往坟上浇了一壶酒,也不知是在对谁说话,声音低涩,“即便是回去了吴兴,也不能如愿。如果不能在穆先生身边……我家先生埋哪儿又有什么差别呢。人都没了,这辈子就是没了,还能怎样……那些个黄泉路,下辈子,都是虚的。”
白玉堂像是在认真听,又像是心不在焉的样子。
那家仆毫不理会,在坟前径自哭了一阵,便起身对白玉堂道:“多谢公子送我家先生一程,如今先生身后事已了,公子也请回吧。月圆无缺,回家团圆去吧,别辜负了好光景。”说完他提了风灯,回庄子里守灵去了。
倒是小瞧了此人,原来也是个看得透的。
白玉堂仰头看了看天上的月亮,凉凉的,也亮亮的,笼着一层光晕,很温柔,他就对月亮笑了笑。然后他回头看一眼顾千里的墓,心里头并不是非常悲伤,只是有些遗憾。
生同衾,死同穴,是很重要的事么?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是很重要的事么?
哪一种厮守会更值得?是在有限的年华里,与他并肩从生走到死,走过远山,丘石,雾霭,林树,溪泉,走过小径,一直走到隘口去,慢慢消失在层峦与云山间……还是,要千生万世之后,要世人记得,他们的名字紧密相连,永不可离分。
哪一种才是对的选择?
白玉堂懒洋洋地靠在树上,还是看着那个月亮,表情不再是漫不经心,而是若有所思。他忽然又想到破冲霄楼的那个晚上,就笑了出来。
那晚他本来是很潇洒的,一个人轻轻松松地就决定去了。偏偏尾巴后有一只猫跟着,一点儿都不怵,也不跟他说话,就那么一前一后进了楼。开始的时候,白玉堂很烦。他烦了就要说,结果两个人一边在冲霄楼里惊险地上了一层又一层,一边互相瞪眼。
猫,你看,你那么笨,笨手笨脚的,都帮了倒忙了。
我又不是来帮你的,你破你的阵,我走我的路,两不相干,你抱怨我什么呢。
你走的是我身后的路!
老鼠,你太不讲理了,太霸道了,你身后的路就不许旁人走了?哪条律例上写的?
……大宋没有哪条律例这么写,爷自个儿说的。
白玉堂简直怀疑,这还是平时那个温温润润的猫么?不是!他不讲理,还狡猾地噎人,太坏了。可当他们到了顶楼,铜网阵发动的时候,白玉堂忽然觉得这猫又无比顺眼。
尤其是展昭胳膊上中了箭滴着血,他白着脸还咬着牙死命往上拉住自己的时候。
太顺眼了。紧皱的眉毛,漆黑的双眼,滴汗的鼻子,甚至是因痛苦而微微扭曲的面容,每一个地方都那么顺眼。
白玉堂又笑了笑。
没有什么对的选择,他为什么要选择呢?
按照心意去生活就行了,无论是行侠仗义,还是再去闯其他的冲霄楼……无论是什么,只要按照自己的想法去活着就行了。
反正那只猫会一直跟他作对,不会放过他的。
白玉堂咧嘴一笑。
他抬头看,头顶上月亮还是那么温柔,于是冲顾千里的墓碑拜了拜,潇潇洒洒地走了。
先生,下次会带那位朋友来看你。
※ ※ ※
白玉堂到开封府衙的时候,中秋节都已经没剩多少时候了。
他翻墙进去,熟门熟路地找到了展昭住的那间院子。从墙上翻过来的时候,他就看到了,有只蓝皮猫还坐在屋顶上,捧着一坛酒看月亮,悠闲得很。
“喂,你欠我一顿酒。”
展昭早看见了他,懒得答话,直接挥一挥手,表示“随时恭候”,又主动挪开地方,拍了拍屋瓦,示意白玉堂过来坐,别干站着。白玉堂笑吟吟冲过去,毫不客气地占了人家坐热的那块儿地盘,一把夺过酒坛,也不管展昭喝没喝,自己先痛快一口再说。
“留着点,白兄,贪心不好。”展昭不太上心地教训着抢他酒喝的人。
白玉堂不在乎地一抹嘴,酒坛子都不还给他,先问道:“公孙先生呢?”看来有些人注定是没缘分,缘悭一面。
他得告诉公孙策,顾先生没了。
却听到展昭笑了笑,“公孙大哥还生着气呢,今天又被包大哥气到了。”
白玉堂奇道:“这又是怎么呢?”
展昭斜撑着半边下巴,慢悠悠地解释道:“前些日子公孙大哥生辰时,咱俩不是送了他穆先生那两本书么。后来你又提到了顾先生隐居的地方,公孙大哥这两天就成天跟包大哥说顾穆两位先生的轶事,兴致颇高。包大哥见他高兴,就去坊间买了一本书,叫做《解珮令》,专门讲两位先生轶事的,公孙大哥就是看了这个才生气的。”
“为何要生气?不是应该高兴么,包大哥对公孙大哥挺好的啊,”白玉堂拿胳膊肘撞过去,“猫,别卖关子,快说。”
展昭抢过酒坛子抱在自己怀里,心里又感到踏实满足了,才又说道:“你也知道,如今这两人,穆先生早已辞世,而顾先生隐居世外,正是一生一死的结局。那书上作者写,坊间诸多关于俩人的话本故事,总要写得哀哀戚戚,未免令人生厌。两位先生清骨高阁,怎忍在笔下令他们再度死生相隔,是以他定要续个欢喜快活的结尾,才算是真真敬慕两位先生。”
白玉堂嗤笑一声:“此人真是可笑之极。”
展昭也笑了笑,侧头道:“公孙大哥也是这样说,他说坊间人目光短浅,这样胡乱言语,究竟是敬仰两位先生呢,还是要圆自己只爱看欢喜事的梦呢?这般续法,简直是拿他们当做消遣的故事解闷。两位先生,他们生也好,死也好,总归是遇到过,一起过,彼此相知,灵犀相通,管什么结局,也算不枉此生了。”
白玉堂点头道:“说的是,他们的事,哪里轮得到旁人来置喙,到底是冷暖自知。”
说罢想到顾千里,不禁又沉默了。
展昭没察觉他心思,“是啊,公孙大哥也是这般想,所以看了那书作者的话,便格外生气。书是包大哥买回来的,却又不是他写的,可公孙大哥偏偏就要生他气,你说包大哥是冤枉不冤枉呢。”他想到往日这两位大哥相处的模样,忍不住一笑,“不过他们就是这样,明日就好了,公孙大哥从不生包大哥很久的气……”
秋风送寒,明月如霜。
两个人慢悠悠地喝着酒说着话,渐渐身上不冷了。其实心还是热着的,身上也冷不到哪里去,心里头有念想,也就不觉得心寒了。
白玉堂侧头看了展昭一眼,慢慢地就笑了起来。
※ ※ ※
生同衾,死同穴,是很重要的事么?
那些未曾说出口的话,是很重要的事么?
是或者不是,白玉堂都不想回答。他只知道,这辈子还长得很,最重要的东西都藏在心里了,是那些明亮又快活的东西,他都小心翼翼地珍惜着。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