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2、第一节 华诞 ...
-
开皇初年,时值中原天下初定,乱世赋予这个时代尚武之风,贵族男子之间皆以武力相夸耀,亦因武力骑射等技艺超然,常常可缔结良缘或是得到为君者的赏识。
唐国公李渊,因箭法精湛,在一次宴席之上射中雀屏上雀眼,而娶到了窦毅之女窦氏为夫人;护送隋千金公主出嫁突厥的长孙晟也因一箭双雕,而得到突厥可汗的格外赏识,并且在此后隋室对突厥的分裂策划中立下不可磨灭的汗马功劳。
李渊出身于关陇核心军事旧家,祖父李虎乃西魏八柱国大将军之一,母亲独孤氏则是北周功臣独孤信第四女,隋文帝杨坚之妻独孤皇后之亲姐,其妻则是北周武帝亲姐襄阳长公主之女。杨坚建隋后,对曾经辅佐过自己篡位的关陇旧家大肆杀伐,而李渊因与皇后的这层亲属关系,不但免此不幸反而深受姨夫姨妈关爱,固然不能出将入相权倾朝野,却也是一门盛贵半生顺遂。
长孙氏源于鲜卑拓跋氏,先祖为北魏宗室之长,遂赐姓长孙氏以示尊荣,家族繁衍昌盛,支系庞大。至隋朝建立,长孙晟又在分裂突厥中立下不朽功勋,被隋室两帝倚重受封为大将军。从北魏至隋,历经百余年而不衰,可谓代北名家。
这两个家族同是北朝高门世族,但是,倘若没有其他一些机缘,也仅仅只是同朝为官,有些许同僚之仪罢了。然而,时代却给了他们这一分机缘:
开皇十八年十二月底,李渊嫡妻窦夫人即将临盆生产。
窦夫人年逾三十,对那个时代的女子而言,已经过了生育的最佳年限。寒冬腊月锁住整个李氏位于武功的别馆,李渊深锁的眉头亦如此刻冰封凛冽的冬日,覆着一层严寒,紧张的守候在外堂等待妻子生产。寒风不时于敞开着的大门内涌入大厅,而他却是满额细汗,不住来回走动,袒露心中的担忧。
终于,一声响亮的婴儿啼哭声划破白雪苍莽的严冬山城,李渊同夫人窦氏在长子建成出生十年之后,终于迎来了他们的第二个儿子。此前侍奉李渊的数位妾室已经为他生下的四个女儿,却未有一子。此次夫人再度生子,李渊自是大喜不已,等到孩子满月时便便邀陇州境内高门士族摆宴大肆庆祝。
随着孩子渐渐长大,窦夫人发现他性格迥异于沉稳内敛的长子:这个孩子既顽皮好动又聪敏异常,且小小年纪便显示出杀伐决断之气,与其他士族孩子玩闹嬉戏时,他虽然常常是其中年纪最小的孩子却自能吸引其他孩子的注意,甚至往往能令那些年长些的孩子服从他的意愿,谨守游戏中对他们的角色分配。
生性骄傲坚毅的窦夫人视孩子为至宝,便以大日如来佛降魔时忿怒的分身——“大黑天神”来为儿子命名,将他取小名为“大黑天”,并将他带在身边,随丈夫一同赴任各地。
仁寿元年,李渊离开陇州刺史之任,改赴岐州为刺史。刚刚到任的李渊,立即迎来了一位书生拜访,出于礼节,李渊客气地予以接待。身处那个雄强时代的男子之间的交流,自然逃不出谈古论今,指点江山。随着谈话的深入,这书生的见解渐渐令李渊刮目相看,而他对乾坤八卦,易经玄学的掌握亦是非常人可比。
就在李渊对眼前这位貌不惊人的书生心生佩服之时,四岁的大黑天手舞着小小木剑跑入堂内,抱住父亲的手向外拖曳,口中咿呀作语:“爹爹你去舞大刀,我要看大刀!”
李渊朗笑着轻抚儿子圆圆的脑门,温和跟说:“爹爹这里有客人,你自己先去玩儿,一会儿爹爹再给你舞。”
听了李渊的话,这孩子既不继续纠缠父亲也不出堂,而是睁着一双清炯炯的眼,好奇的盯着书生——父亲口中的客人。看了几眼之后,觉得无趣便又步履蹒跚的跑向堂深处他感兴趣之物——李渊摆放着横刀的刀架之前,哎呦哎呦地努力着搬架上之刀。
李渊向书生微笑:“此乃某第二子,小名大黑天,顽皮异常,身体却不是很好,他母亲同某都十分担心。先生可否为孩子看看,将来命势如何,能否安然成长?”
自大黑天进入堂中伊始书生便一直仔细的注视他,见李渊发问,收目看向李渊,一字一顿颇有深意的说:“此子龙凤之姿天日之表,年将二十必能济世安民。”
龙、凤、和天日都是形容帝王的术语,而这书生竟将帝王之语用于形容一个小小幼童!李渊听罢心中暗惊,谦逊着推却说自己和夫人只希望孩子能够安然成长,并没有寄期望于他“济世安民”至于“龙凤天日”则更是闻所未闻。书生亦不再赘言,接着饮过几盏酒后便告辞出府。
李渊送书生一处府门,回身便阴沉脸色,命家奴前去刺杀,免得他胡言乱语为家族引来杀身之祸。仅仅片刻之间,家奴领命追出却已经轶失了书生所在。李渊对此事狐疑不已,不过这时候的他还在姨夫姨母宠信之下,远远没有表弟杨广登基后,在此后十数年的时间里几经猜疑忌惮,不得不韬光养晦来得周全内敛。李渊斟酌着“济世安民”寓意颇佳,遂取其意将孩子取名为李世民。
就在李世民得名的这一年,长孙晟续弦高夫人为这个威震突厥的年老将军生下一女。长孙晟原配夫人过世后,便迎娶北齐宗室王高励之女为续弦夫人。高夫人不仅美丽富有才情,且性情温婉如柔水,两人年龄虽相差二十余岁,却不妨碍长孙晟对妻子的喜爱。婚后,年轻的高夫人相继产下一儿一女,儿子取名曰“无忌”,希望他百无禁忌,无拘无束依着她的自然天性成长;女儿则喻为观世音菩萨坐下捧珠龙女,取小字“观音婢”,希望她在菩萨庇佑下,能够福德具足,永无灾鄣。两个孩子都寄托了父母对他们的期望,并且无疑给高夫人的生活带来了许多乐趣与希望。
仁寿四年七月十三日,当朝天子杨坚崩逝于仁寿宫。这位并不体面的篡位者,在位时间二十四年,终于走完他最后的人生,死后谥号曰文,终年六十四。他的死在历史上留下一个扑朔迷离而又颇具宫闱香艳韵事的疑案,不过这并不能影响皇太子杨广继位为隋室新一任天子这一事实。
新帝杨广即位,改年号为大业。
大业三年,李渊带着夫人儿子回到长安,十岁的李世民依旧顽皮非常,不久就与长安城内年岁相仿或是大几岁的士族孩子混的稔熟。一群顽童皆是迷恋武力,小小年纪便独自纵马飞驰,结果,在一次驾驭一匹颇有些野性的骏马中,从马上摔下。不久,高夫人迎来了她的二十五岁生辰,长孙晟特意在家中设宴,为夫人大肆庆祝,关陇军事旧家,山东高门等当朝盛贵之家应邀赴宴,唐国公夫人自然在邀请之内,窦夫人便带着他一同赴宴长孙府,以免他伤势未愈趁机又跑去出纵马再度受伤。
是日,长孙府府邸正堂上贵妇仕女云集,皆是整个长安城身份最高贵的女子,堂外空旷场地上搭建起六尺高台,台上身姿曼妙的歌舞艺妓甩袖折腰,或刚劲或翩跹的起舞供贵妇们观看取乐,丝竹管弦亦应和着当下喜庆气氛,演奏着节奏欢快的乐曲。贵妇们一面观看歌舞百戏表演,一面连连交谈寒暄,借此加强士族门阀间联系。
在这热闹异常的场合,李世民显得有些兴味索然——尽管他年纪不足十岁,却很有几分男子汉的尊严,不肯参与这种女性宴会,更不爱听耳边贵妇们议论之事。
乏味无聊之余,李世民想象着玩伴们此时正在骑马射箭的飞奔在旷野中,心中十分企羡,皱眉无奈的抬头望天。只见斑驳陆离的树影间隙,一只鹞鹰正在其间飞旋徘徊。
一见猛禽,他顿时欣喜不已,迅速解下腰间所挂杨木弹弓,取出弹石,举在眼前拉弓瞄准,并依据鹞鹰飞行路线以及速度准确的估计将它将要飞抵的位置,接着放手。弹石咻然向着鹞鹰飞速而去,击中鹞鹰左翅。鹞鹰受了惊,扑腾数持,转变方向往内府飞去。
李世民急忙起身追逐着鹞鹰奔跑,而此时,窦夫人正同楚国公杨素夫人郑老夫人笑谈,也就没有注意到儿子的离开。
鹞鹰已经受伤,飞行的速度慢了许多,而且路线忐忑飘忽不定,李世民一路上蹿下跳穿花涉水,追着受伤的鹞鹰疾跑,大汗淋漓却忘乎所以,不知不觉中转过好几处院落,最后还是失了鹞鹰所在。他一面呼呼喘气屈臂擦去额上的汗,一面转首四顾看一看周围,才知道已经来到长孙府内院。只见是一处小儿精致的院落,院正中三间画堂,堂前浓荫蔽日,栽植着好些花草,且有凉风习习而来,吹散了刚才因追鹰而起的燥热清爽宜人。他猜测它是不是跌落下来了,遂在花草丛间低头继续寻找,未见有鹰却隐约听见花草丛中有哭声。
拨开高及人身的草,走去一看,却见一个小小女孩淹没在花草堆里,脸上都是湿湿的泪水,小嘴而会儿张得老大哇哇直哭,一会儿嘟起来,淡淡的眉微微蹙起,囔囔着抱怨:“又没有人!……我要告诉爹爹,要爹爹处罚你们!”显得很是恼怒。
李世民看着她一会儿哇哇大哭,一会儿又自言自语囔囔嘀咕,只觉得很好笑,遂收起弹弓,问:“你是哪家的孩子,为什么在这里哭?”
听见有人来了,小女孩便抬起头来看他,她圆圆脸上红红白白,有一道道粉色细微的划痕,一见他她便不哭了,只是长长的睫毛上还挂着未落的泪水,让李世民想起了猎场上的小鹿,纯粹干净而又惊疑弱小。
她伸出胖乎乎的手,蹭去脸上的眼泪,接着一瞬不瞬地看着他,戒备的问:“你又是谁?为什么在这里?”
“我是李世民。”他回答。
小女孩睁着好奇的眼,又问:“李世民又是谁?”
这一下把他问住了,他也不知道该怎么介绍自己,注意到她手背上脸上都有些擦破的痕迹,而身上翠色的夏衣也被花刺勾住了,便道:“你受伤了吧?不要怕,我这就出去叫人。”说着便转身准备出去唤人。
一听他要走,小女孩突然惊慌叫道:“你不要走!”
这时候的李世民显然不能知晓,这个一会儿哭一会儿嘀咕的小娃娃就是他将来的妻,更不会知道她将在三十年之后给他遗留下一曲怎样哀婉的孤独残缺晚歌,尽管那时候他已经是生杀予夺集权一身的天子,却无力与天争命,唯有在无限哀婉中度过他自以为漫长实则短暂的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