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克特医师:狩猎是贵族们世代流传的传统。
①加拿大雁:
电影《返家十万里(Fly Away Home)》的主角。这种鸟类广泛活动於北美洲,因为曾经的保育计画过度繁殖,大量的数目时常给当地居民造成困扰。於是加拿大和美国的地方政府鼓励猎人捕猎加拿大雁,以削减它们对环境带来的压力。
关於加拿大雁的相关资料请见Wiki:http://zh.wikipedia.org/wiki/%E5%8A%A0%E6%8B%BF%E5%A4%A7%E9%9B%81

②贝多芬的第六号《田园》交响曲:
Wiki连结:http://zh.wikipedia.org/wiki/%E7%AC%AC6%E8%99%9F%E4%BA%A4%E9%9F%BF%E6%9B%B2_(%E8%B2%9D%E5%A4%9A%E8%8A%AC)#.E7.AC.AC.E4.B8.80.E4.B9.90.E7.AB.A0
F大调第六交响曲《田园》,作品68是路德维希.范.贝多芬於1808年创作的五乐章交响曲。这部作品模仿了自然。各个乐章都有小标题,其具有自然主义倾向的的声响效果,对於交响乐形式和结构的开创性变革,都大大提升了标题音乐的地位。
该作品与贝多芬着名的第五交响曲《命运》作於同时,但内容却大不一样。贝多芬天生爱好自然,曾花尽大半时间踏遍郊野。他频繁地离开维也纳,为的是到偏远的乡郊工作。他在1808年夏天的书信中说:『我在灌木丶大树丶草坪和岩石间行走的时候,是多麽快乐啊!因为树丛丶花草和岩石,都能给人以共鸣。』人们在他1803年的笔记本中找到了这样的话:『河愈大,调愈沉』,说明他通过观察自然汲取灵感。
《田园交响曲》就是根据贝多芬在海利根斯塔特的体验写成的。他并不是首位以交响乐描述大自然的作曲家,之前的约瑟夫.海顿曾於1802年首演的清唱剧《四季》;然而他的技巧而要更高一筹,使得全曲充满了对自然的敏感捕捉和对心境的出色描摹。
该交响曲突破了古典乐派交响曲的四乐章传统,包含如下五个乐章:
到达乡郊,复苏轻松的心情 (Erwachen heiterer Empfindungen bei der Ankunft auf dem Lande)
小河旁边之情景 (Szene am Bach)
乡民们快乐的集会 (Lustiges Zusammensein der Landleute)
暴风雨 (Gewitter. Sturm)
天霁後牧羊人感恩之歌 (Hirtengesang. Frohe und dankbare Gefühle nach dem Sturm)
全长约40分钟。最後三个乐章之间没有间歇。
华尔特版:https://www.youtube.com/watch?v=R3YfBGR-WSo
贝姆版:http://www.youtube.com/watch?v=4MVOratL0KU
卡拉扬版: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Q3OTEzODQ=.html
在优酷我只找到卡拉扬的版本,虽然我超爱卡拉扬,不过华尔特的版本比较轻快从容,我个人觉得。
③舒伯特的《死与少女》:
歌曲《死与少女》D.531,Op.7-3(1817)(Der Tod und das Madchen)
1817年,舒伯特从玛迪阿斯.克劳宙斯(Matthias Claudius)的诗得到灵感,谱写了一首歌曲,那就是作品7之3(Op.7-3, D.531)《死与少女(Der Tod und das Madchen)》。原诗为德文。乐曲一开始先由钢琴弹出平静而沉重的前奏,这是代表死神的旋律。忽然音乐转为急促而激动丶恐惧。
少女说:
『过去,啊,过去!(Vorüber! ach, vorüber!)』
『走开,野蛮的骨骼死神!(Geh, wilder Knochenmann!)』
『我还年轻,请你走开!(Ich bin noch jung, geh, Lieber!)』
『请别碰我。(Und rühre mich nicht an.)』
这前半段表现出少女的恐惧丶激动与抵抗,音乐旋律也急遽动荡。一瞬间,寂静支配全场,之後,死神以开头前奏里出现的幽冥旋律唱出。
死神说:
『伸出手来,美丽而弱不禁风的女孩,(Gib deine Hand, du sohon und zart Gebild,)』
『我是妳的朋友,不是来责骂的。(Bin Freund und komme nicht zu strafen.)』
『好好打起精神来!我不会粗暴的,(Sei gutes Muts! Ich bin nicht wild,)』
『在我怀里安稳的睡吧。(Sollst sanft in meinen Armen schlafen.)』
这是很短的歌曲,演唱起来只有短短两分半钟。舒伯特在这麽短的歌曲里,封进了极高的动人心魄的戏剧性。演唱者要扮演两个角色:先是惧怕死亡的少女,接着是要带走少女的死神。死神引诱少女要给她永恒的年轻,於是少女对死亡的恐惧转为憧憬,最後被死神带走。这是充满危险诱惑的可怕音乐。
乐曲连结:http://v.youku.com/v_show/id_XMTI2ODgzNDI4.html
http://www.youtube.com/watch?v=vKh4JsWvsPw&feature=youtu.be
弦楽四重奏曲第14号d小调D.810《死与少女》
舒伯特於1824年完成这首作品,首演则在1833年,这已经是在他逝世後好几年在谱写此曲时,舒伯特自觉健康情形大不如前,而且没有康复的希望。他对将来已没有憧憬,也没有希望。他只有继续不断作曲!这是舒伯特的悲哀。
这首弦楽四重奏曲共有四个乐章,都以小调谱成。这可以窥见舒伯特当时绝望的心情。由於此曲的第2乐章使用歌曲《死与少女》的旋律,因此有《死与少女》的标题。其实,不只是第2乐章,所有四个乐章都有浓浓的死亡影子。当时,舒伯特的心情好像是跟死亡同居。他在3月31日的信函上他这麽说:
『一言以蔽之,我觉得我是世上最不幸丶最凄惨的一个人。想想看,这麽一个健康不再恢复,绝望之馀把任何事都搞糟的人。这麽一个把辉煌的希望舍弃,爱与友情的幸福只成为痛苦,对美的感动也即将消失的人。你不觉得这种人是既不幸又凄惨的吗?『我的平静已逝,我的心情沉重。我再也找不回我的平静』每天我都可以这麽歌唱。每晚上床时,我都盼望再也不要醒过来,然而,每个早上,我又被告知昨天的苦恼。我每天就这麽过活,既无欢乐,亦无朋友……』
各乐章细节请见:http://mypaper.pchome.com.tw/binjen/post/1290827632
乐曲连结:http://v.youku.com/v_show/id_XNDM0OTcxMTU2.html
④雪雁:
俗名白雁。分布於北美洲丶东至梅尔维尔和哈德孙湾东岸丶北极各岛丶西伯利亚丶日本以及中国大陆的河北丶长江口等地,一般栖息於沿海。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加拿大的哈德孙湾。同因数量过多,加拿大和美国的地方政府同样鼓励猎人猎捕。
关於雪雁的相关资料请见Wiki:http://zh.wikipedia.org/wiki/%E9%9B%AA%E9%9B%81
关於这麽慢更新的原因,我就不多做解释了,那会太过矫情。TAT
这章终於让拔叔出门做坏事去,从第一章到现在拔叔终於杀人了,明明我文章风格标的是暗黑,结果整个都是华丽风。orz
第一次写这种剧情,应该不会太血腥吧!我想。因为作者本人仅学过解剖学,还没学到外科,开胸手法纯属个人脑补。
谈一谈最近上演的第二季,对於剧情我实在是越来越失望,前三集拔叔的风采一直被威尔夺走,而且官方一直明着卖腐,让本人这个原着党无法接受。
第四集我还没看,不过听看过生肉的人描述,威尔被塑造得太神乎其神,神话过头了。剧里把拔叔显现得特别渺小和脆弱并且魅力大减,感觉都不怎么去塑造拔叔,重心全给威尔和每集一个案子。原着里的汉尼拔根本不是为了吃人而杀人,现在却被搞得像屠夫一样,大量大量食用人肉,脱离原先那个精挑细选的美食家形象。
实在是……唉!第一季的剧情,我还是会用,但是为了维护原着汉尼拔的性格,被腐勒扭曲的部分我会尽全力掰直。例如这一章杀年轻姑娘的原因,就不是为了给威尔一个精心准备的礼物。第二季的电视剧,我们就当它不存在吧!真是看过就想对自己施个一忘皆空,伤心死了。我要照原着来!
为了抚慰受伤的心灵,我要去更麦哥,谁也不准阻止我!
——2014.3.22(发文)
——2018.3.11(第一次全文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