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10、《遗留搜查》:问题只是暂停,并未终结 ...

  •   这个事件搁浅在我的心里,就算对同一个办公室的老师们也没有拿出来当面交流过。也许会有别的老师和家长们目击到,但我不想经由我的嘴将它再回忆一遍。

      那是个有些阴雨蒙蒙的下午,已过放学时间,教室里只有两三个还未完成课堂作业的学生,滞留下来补差。那时候是个安静到有些焦躁的氛围。我坐在讲台正中,也没有进行自己的备课与批改作业,就是两眼无神地关注着刚才还嫌拥挤此刻却空荡的教室。

      真是一霎那的事情,快到简直让我不能正常地反应。一个中年矮胖的男子飞快地冲进教室,没有和谁打招呼,没有环顾四周,而是直奔目的,朝座位在教室中间的一个同样矮胖的小女孩大踏步过去。小女孩的头都来不及抬,那男人气势汹汹地对着她的额头、脸庞、脖颈,连挥拳头!那力道不是一分二分,不是装腔作势,是十成十足,真打真干!小女孩一秒之后跌落出座位,躺倒在旁边的地面上,本能地用双手遮挡头部,护住脸颊,却令人意外地没有叫嚷,没有吭声,没有哭闹,被巴掌与拳头摧残过的部位已是一片深红,女孩的动作与反应却依然利落和顺理成章,好像,早就习惯了一样!男人/发/泄/过后,比女孩还狼狈万分地双手叉腰、气喘吁吁,“要死了!这么慢!还没做好!还没做好!知不知道我有事!要我等那么久!”

      听完这句话之后,我才有了整个事件后的第一个动作,微微呆愣张嘴,看向墙面的钟,离放学时间才过去七分钟,我又慢慢把头转向那个公开施展暴力的父亲,后者心绪平稳,看眉目神色竟是一点儿也没有等得不耐烦的样子。那么,他的一连串如家常便饭般的殴打,只能是对作为老师的我的示威和对作为他女儿的那个十岁小女孩的权利展示——当一旦有某人、某物、某事微微触及到这种威信与权利后,他便可以道理万分地用最直接的方式来挽回或者说是加倍地赚取。弱者在面对强者的这种精神扩张与权利延伸的时候,也许只能如那个跪倒在地的小女孩一样,本能地尽可能地退缩,多护住自己一些,能少受伤害就少受一点。遗留的结局是,伤害并没有结束。

      也是过了好久之后,我才敢重新用敲击文字而不是流连唇齿的方式,来写下这个真实的故事。我想说的是,那天过后的第二天早晨,我走到那个叫小雪的小女孩面前,清楚地看到她身上有比昨天下午颜色更深的印记,心里有一种寒酸的可悲,眼泪忍住,只能告诉她,下次父亲再打她,可以马上来告诉老师。她敷衍地点头,继续低头安然地读书,仿佛这样的伤,这样的暴力,这样的事情,并不在她心上,也许知道作为老师、作为孩子心灵的保护者们的我们,能解决这种事情的方法,也只不过是悲伤疼痛的几句话而已。

      《遗留搜查》是我最近在看且并未完全看完的一部日本推理剧。只所以对之大爱,正是由于它所讲的故事都是涉及社会的弱势群体,一些在身体或心灵上并不能真正保护自己的人,以此为对象开展的案件便显得不是纯粹用搞笑和另类来赚取眼球,而是深刻深入得许多。

      与之类型和特点相同也令我大爱的另一部日推理剧是阿部宽主演的《新参者》。现实的背景,平铺的案子,稀少的嫌疑犯,一看开头便能多少猜得出真凶的结局。但弥漫在这两部电视剧里的一种沉淡的悲哀与疏浅的悲悯,以及虽然了结案件却对引发案件的根源无能为力的一种痛定思痛,都令我动容不已。

      主角虽然用灿如少年的笑容与天真感人的行动,尽可能地去温暖受害者及受害者的家庭,帮他们重塑信心和构建世界,但是——真的吗?问题真的就这样终结了吗?

      虽然“遗留搜查”指的是通过分析被害者生前留下的“被害物品”来对犯人进行彻底的追查,我更愿意理解为是通过这种虚构的故事形式来引发社会大众对根植于我们日常生活里的某些劣性问题的遗留思考,和对最终能真正解决这些问题的方式方法的绵绵无尽的追求。

      真的,就像对待我教学生涯中的那次事件,对待那个受家暴的小女孩,适合她(他)们的并不是冠冕堂皇的安慰和隔靴搔痒的教育,而是持续的关注与周全的努力。待救的并不只有那个女孩,还有她冥顽不灵的父亲。可怜的不只是案件里已经被害、不能言语的人们,还有被这些“遗留问题”辐射到的凶手们……

  • 本文当前霸王票全站排行,还差 颗地雷就可以前进一名。[我要投霸王票]
  • [灌溉营养液]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