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生而不见 ...
-
娘的担忧是有道理的,爹爹回来时,是扶先帝灵柩回来的。
明明没有多久,可爹爹明显瘦了。
爹爹在先帝下葬的前一夜去跪灵,我见灵堂人不多了,偷偷进去,跪在爹爹身后,尽管娘说了无数遍不要在这个时候去打扰他,但我还是想陪着他。
夜间灵堂的白烛又冷又亮,我不困,只是冷,举目望见满眼的缟素,守灵的人不多,且堂上很大,越发显得空洞。我一时有恍惚感,好像我印象中这个人才刚刚登基不久,成都的百姓都还在山呼万岁,万岁?一刹间我竟觉得讽刺,原来这世上再如何被奉若神明的千尊万贵,也如草木一秋一样快的兴衰更替。
我腿跪疼了,见没有人注意,悄悄动一下,试着坐下,把一只腿屈上来,揉一下,突然爹爹回头,我忙要跪回去,他示意我不用,让我抱膝坐起来,伸手来帮我揉揉膝盖。我其实也想帮他揉揉,但知他不肯的,心里又懊恼又心疼:“这比哭着更受罪。”爹爹强扯出一个笑:“果儿来陪我,所以觉得受罪。”我深吸一口气:“你休想撵我走。”
天快亮时,有祭司进来找父亲确定时间,他站在那里,与众人交待些什么,仿佛跪了一夜的人不是他。
我好容易挨到这帮人都散去了,凑近帮爹爹揉揉腿,他拉我起来说:“我们慢慢走回去吧,时间正好够我们吃点东西的。”我点头,陪他很慢的走着,在灵堂门口,他回头看了一眼。
我们走在天亮前的街道上,入眼昏暗,却空气清新,他突然深吸一口气对我说:“等你发现你能为棺椁里的人做的事,只剩下跪在那里回想往事时,你就不觉得是受苦了。”他的声音随着清晨的寒风灌入我的耳里,我一时又理解了他,可我知道,爹爹要为那个棺椁里的人做的事情,绝不止这些。
我从未觉得战争可怕,因为我从未真正的见过战争,我知道,这个棺椁里的人虽不是死于战争,但他的死跟战争有莫大的关系。一下子遍体生寒,握紧了爹爹的手。
有的人离去,有的人死亡,原来我什么时候真正接受了这些离去和死亡,才算是成长。
那爹爹呢?那娘呢?我只希望爹爹牵着我走的这条路没有尽头。
先帝去了,身边形形色色的人仍开口叫着:“陛下。”只不过,他们叫的是阿斗了。
爹爹开府治事,事情繁多,一拨拨的如同我窗外池中不绝的水纹。
母亲对此安之若素,我却莫名的烦厌起来,觉得阿斗跟我抢爹,阿斗的这些事,这些人跟我抢我爹的时间。
母亲开始教我弹琴,有时也教我一些简单的剑术。
我学琴,略得了几分静气。音律里的清冷是幽幽的,我有时奏琴,仿佛置身清冽的水中,因为水凉,竟有了前所未有的清醒。好像就是那么一刻间,我明白了些我从前不明白的事。
然后我也不开心起来。
母亲说:“你要是实在闷,就求你乔哥哥带你出去转转。”她原本以为我终日静下来观书抚琴是好事的。
那时乔哥哥已经成亲了,他依旧疼我,只是他也开始忙碌起来,但只要我说,他还是会陪我的。
我已经学会了骑马,我们一起骑马去郊外。
我抽出乔哥哥的佩剑,剑光在我手上如流水一样滑过,刃身如镜,照出我的样子,乔哥哥的剑与他的人一样干净温和,没有沾过血,只是佩饰。我突然想起孙娘娘说过会送我剑的,她的剑也是佩饰。
但她不是先帝的佩饰。
我们碰到赵叔,我很久没见过他了,他依旧那样英武,岁月只打磨的他眼中更有神采,气度更沉稳,我还是愿意亲近他。他问:“果儿怎么不去陪陪陛下?”我说:“他每日称孤道寡的,我才不去。”赵叔笑声爽朗。我借了他的剑来看,只抽出,刃风便逼断我几根发丝,我又惊讶又惊艳。
这剑上并没有沾乱世上的沙尘,也没有战场上的血腥,但肃杀之气化作锐利而灼目的剑光。
后来母亲在我及笄时一边为我梳头一边问我:“若由的你选,你希望跟什么样的人在一起呢?”我望着铜镜里清纯稚弱的眉目说:“至少要像爹爹一样睿智,像赵叔一样勇武。”母亲倒是没想到,她竟以为我喜欢阿斗。
那时阿斗刚刚大婚,他娶了张嫱姐姐。
母亲说:“我还以为你心里不痛快是因为没能入宫。”我转过头看着她说:“至尊至贵,从来不是果儿想要的,与王室结亲,实是天下间最薄凉的情分了。”
母亲的手极巧,给我梳得髻别致好看,行行复复间都仿佛渗出些与众不同的香气。我欢喜间,突然看见爹爹的身影,回头,他穿着深蓝的鹤氅,一手执扇一手抱着瓶红梅。
那梅花上有未化的雪,越发显得娇艳,我奔过去接过来,母亲笑问:“你怎么这个时候回来了?”爹爹说:“我早上路过园中时,见红梅开的好,想着撷几枝来,让你给果儿梳髻用。”母亲拂去他身上的雪粒,温和道:“你竟没忘,难得忙里偷闲,快回去吧……”
我见他要走,忙从枝上取下一朵来,插到髻上,让他看看。
……
纵我发上的梅花开得娇艳炽热,我及笄后的日子,仍是清冷的,清冷又安逸。
爹爹在冰雪未化散之时上书南征,第一枝迎春花开时,他便动身了。
我独自倚坐在栏上看池中的鱼争食,百无聊赖中用手挲着连杆,这里的水不壮阔,也不浩渺,只森森的鱼鳞一样白,像一面蒙上了雾气的镜子。
正是因为模糊不清,才让我想起那些千沟万壑的事。孙娘娘的笑,赵叔的剑,父亲对我说:“你遵从你的心去做你想做的事。”乔哥哥对我说:“每个人的所求都不一样。”母亲说:“我没有对不起过自己。”……
我深吸一口气,起身,望望府中。那种种的想法,化成与静气相抗衡的戾气,汇成心里的那个声音,指引我去见见外面的世界。
我若不留书,母亲定会担心,我若留书,她又会更担心,我想了想,写了最无用的两个字“勿念”,带了些足够的行李,在一个天未亮的清晨,出发了。
读书与行路,见识与学识一样是很重要的事,我真正踏上旅途了,才觉得苦难和坚韧是我命中不可少的一部分。我选择不在安逸的字里行间得到这些教导,那就必须有一场这样天南地北的放逐似的历练。
河山如画卷一样美,乱世为这份美添上了不可忽视的千疮百孔,如同孤风暮落中一地的夕阳血一样,又颓残,又有极致的诱人。我想,若我是男儿,对着这样的场景,我也不会碌碌无为一辈子的。
离家数月后,我想给母亲写信,写着写着又想若她回信,我又不在这个地方了,还是不写了,但深深的想她,也想爹爹,听说南蛮荒芜,不知道他好不好。
渐渐的,我在暮野四合,荒无人烟的地方行走,也不会悸动不安了,仿佛这天地间只我一个飘零的人,所以连悲伤自怜的心情也全部失却,因为没有时间和心情。
山河破旧,城池仍在。我是在一个未亮的清晨到达荆州的。我望着城上的大字竟会愕然,这一路行来,我都快忘了我的目的地是这里了。
我去了新野,去了隆中。我没有料想中的激动,只想在这眼前的风物中找到我最初时候的一点回忆,可是很徒劳。
深秋里,大片的竹林荒颓,田垦现出乱后重修景象,水车仍在转,只是那样缓慢,时光仿佛都在这里有了陈旧的意味。我不失望,一路问着寻到草庐。
夜里静下来,纵这里几度易主,但仍旧星辰满天。我联想这当年爹娘在这里生活的场景,一时竟觉得温暖无比。恍惚间,我好像听到了梁甫吟,我暗自好笑,幻听了。可是渐渐的,我发现不是幻听,是梁甫吟,只不过,那琴声在外面。
我起身,拿着剑,循着琴声找去,竹林尽头,几座孤坟,一簇火光。见我来,那火光前奏琴的人起身背着琴走开了。我走近,余光未灭,我好奇地去看碑,等看到“子徐庶立”时,脑中轰的一声。
徐庶?徐庶!
我跑着去追,喊着:“徐伯伯!”星光月华中那人立住了,回头。他穿着深蓝的披风,无风自动,越发显得瘦。我奔到他面前,借着月光看他,他温和憔悴的面庞上略有皱纹,但双目有水华一样的澄澈。他奇怪的望着我,我喘着问:“你是徐庶?徐元直?”他点头,我又问:“你刚才弹的……是梁甫吟?”他更奇怪了:“你怎么知道?”
我张口欲说,又突然想起身上没有能证明我身份的东西,焦急间,看到他的琴,尴尬的问:“能不能借琴一用?”他打量我,还是把琴给我,我便就席地而坐,略静一静,弹奏起梁甫吟,因为手抖,错了几个音,我便轻声吟道:“力能排南山,文能绝地纪,一朝被谗言,二桃杀三士……”
他惊愕不已,随着我一曲完,他眼中泛起被打乱的水影:“你是?”我说:“我叫诸葛果,徐伯伯。”他不可置信,却又惊喜,我说:“我建安十四年生,今年十五岁,您在我出生的前一年去了许昌,我母亲说你是爹爹的知己,您当日在当阳劝回了母亲……”他面上有泪,声音哽咽道:“果……是的,是的,十六年了,孔明……月英……我竟能见到果儿……”他抱了我。
我出来近一年,他的怀抱竟一时让我想起爹爹来,在这种久违的温暖中,我终于流出泪来。
他来拜祭他母亲,他去许昌的第二年,母亲病逝,他觉得母亲只在这里享受过平静的日子,便把母亲葬在这里。得知我为什么会在这里后,他笑问:“你偷跑,不怕爹娘担心?”我说:“娘才不会把我偷跑了的事写在信上告诉爹,她担一担心,我回去了,她才顾不上骂我。”他大笑:“好个精细的丫头,算计的这样明清。”又顿一顿说:“想来那个时候你爹也是游历过很多地方的……”
那天晚上我们说了好多话,他絮絮的回忆在我脑中交织成一幅幅画面。
最后我大着胆子问:“您跟我回去吧?爹爹母亲都很想你,还有赵叔,阿斗……先帝的陵墓,也在那里。”他怆然的摇头,我想不明白:“您心中只以先帝为君,以我父亲为友,现在高堂已经故去,您还有什么顾虑?”
他苦笑:“果儿,有些事情,有过,便好,再去强求,反而无益,我仍是先帝的臣子,只是与你爹用不一样的方式在效忠,你爹没有忘了我,我也没有忘了他,我没有后悔过我的作为,我心里这样想,在哪里又有什么分别呢?”
我惊住,突然似有所悟,一时心疼起这个风骨侠士来,母亲说的对,他心存天地,没有什么事情可以绊住他。我以世途的道路做放逐,他以自己的心做放逐,他所求的价值,一直都在他心里了,先帝的知遇,父亲的情谊,都只是重要的一部分,绝不是全部。
分别前,他教了我一套剑术,把他的剑给了我,我问:“有什么话要带给爹娘吗?”他摇头:“太多太多。不用说了,你爹知道。”
我骑在马上,风在耳边作响时回头去看,他站在天地之间,遗失独立的样子像一幅画,我知道我再也见不到他了,仿佛我与他的相会都只是一场梦境,只手边的剑提醒我这个人曾在我生命中来过,在我还在母亲腹中时,在我往后的日子里。
因缘际会,只早一步,他就寻不到母亲,只晚一步,我就追不到他,但我感念上天,让我脑中的他,不只是那样一个模糊的影子。
我原以为死亡是天地间最能隔开两个人的事了,现下却在风中怆然泪下,生而不见,最苦。
原来我经历了这许多,还是没能习惯生命里这些离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