晋江文学城
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3、纵里寻她千百度 ...

  •   那一夜过后,楚王再没出现,只是那块玉牌苏阑珊忘了还。

      诚然,苏阑珊照旧日复一日在三石书院教书,只是本届春闱科考将近,学院里的学生都已紧张起来,连带着她也心中隐隐难安。

      科考前一个月,苏老太傅将苏阑珊叫至书房,告诉她太后派人来替楚王提亲,问她作何想。她不是不知道皇上并非太后亲生,而太后多年来一直悄悄在朝中培植楚王势力,其中大多数官吏就是出身国子监。皇上有心革新吏治,太后自然要暗中唱反调,于是通过姻亲拉拢苏老太傅那是最好不过了。倘若连天下鸿儒大家——最早反对太学文风之苏老太傅都与太后结成亲家,那么谁还会站出来为皇帝的想要实行的新政说话呢?

      太后这招不可谓不毒,但她似乎漏算自己亲生儿子的想法。因为楚王在她面前的所言所行,无不体现出对吏治变革的决心。

      不过苏阑珊还是对苏老太傅说要先见一见楚王才能做决定。苏老太傅是何等开明之人,立马就挥笔书了张请帖命人送至楚王府,请楚王到苏府作客。吃饭事小,苏老太傅出面事大,这不免引得众人纷纷揣测个中深意。其实说白了,苏老太傅此举不过是为了选女婿——

      苏阑珊知道楚王要来,特地洗去脸上疮疤,换上碧衣罗裙。她打开东阁门,又开西阁窗,端坐案前对镜梳妆。黛石轻扫柳眉,胭脂点绛樱唇,珠花贴额,玉簪入鬓,镜中之人,苏阑珊已多年没见过。她宛然一笑,窗前百花都尽失颜色。府中资历尚欠的小婢端着热茶走进房间之时,惊讶地险些打碎茶杯,因她从未见过自家小姐梳妆打扮后的模样。

      苏阑珊缓缓穿过后院,步过狭窄的连廊,小心提起裙裾躲在前厅竹枝屏风之后。她俯身透过竹间缝隙向里望去——

      关于苏老太傅的那些谣言终于转移到苏阑珊身上,坊间盛传楚王爱苏阑珊之才,不嫌弃苏阑珊之貌,终于上门提亲,但苏阑珊感动于楚王诚意,不忍拖累楚王,便婉言拒绝了这段好姻缘。此后,苏阑珊之贤名更胜从前。

      科考前十日,皇帝忽然下诏,本届春闱开设特恩科,即专门辟出后宫司仪管教女官数职,准民间女子通过地方举荐参加特设的科考,并选拔考核优异者任职。而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官职不是后宫的掌仪官,而是翰林学士一职亦面向女子开放选拔。此官职位居正三品,其地位在后宫堪比皇上的妃子。若此后能进入内阁任职,升任一品内阁大学士,品级位同副后,前途将无可限量!此诏一下,朝野哗然。但皇上此番居然不变科考流程,不改国子监主考,不动太学文体,这使得那些本来很顽固的太学老臣闭了嘴,不再上书弹劾。他们大概也认为不过是多加了一个女子恩科,若女子要入翰林,须同男子一道同场科考,而女子高中入选的几率实在太小,皇帝必是玩不出什么花样。

      苏老太傅知道此消息后倒是不以为意,但苏阑珊终究落得个心神不定,思虑万千的毛病。

      “你素日心高,恨不能变作男儿身好于朝堂之上施展才华,如今机会有了,你倒怯了。”苏老太傅无奈摇了摇头,又捋了捋花白的胡子,笑呵呵地说,“你呀,还是读书太多,不然早嫁出去,何苦恼这些——”

      “父亲,女儿不怯。”苏阑珊斩钉截铁。

      “看来,还是楚王那件事你放不下。”知女莫若父,苏阑珊被苏老太傅一语道破心思,反倒释然了。

      苏阑珊长长地舒了一口气,“父亲放心,女儿定要争一争这翰林第一女学士——”

      下面人办事最容易热情过头,用力过猛,比如这次他们又妄自揣测圣上是为了收聚民间美女才开设特恩科。故而今年后宫女官考核堪比选秀,各地举荐的女子真真都是一个赛一个的美人胚子。谁都想一朝伴在君王侧,飞上枝头变凤凰,于是乎这选拔进行得那叫一个如火如荼。皇帝见“选秀”形势控制不住,便也不去插手,反正无论这边闹得再热闹,进士科考还是照常顺利进行。试卷初审过后,皇帝亲临贡院,视察考官阅卷事宜,并预先初定前三甲候选人。

      皇帝问今届报名科考的女子有几人,主考官答只有苏阑珊一人。皇帝又问苏阑珊的卷子在哪里,主考官答因只有一名女子应考,并未单独封卷,而是混在所有卷子之中共同批阅。皇帝也不好再多问下去,天子对一个人的关注,尤其是对一个女子的关注如若多了一些,就会被有心之人揣摩。皇帝命人将今届答得优异的卷子呈上来,主考官倒也是个识相知趣的老太学,心知皇帝不喜太学文风,便在大堆卷子里夹了几份最为平易畅达,观点独到的新文体答卷,以充脸面。

      “今年太学诸生的文章,比之上届大有长进,探花就先暂定这篇太学文章。不过在朕看来,能拔得头筹的还是这两篇新文文章。”

      “此两篇文章都是上上佳作,一篇议古论今,一篇借古讽今,文采观点都难分伯仲,老臣不才,还请圣上定夺。”主考官之所以眼看状元榜眼花落新文体,却也不急不躁。那是因为上届科考皇帝钦点的三甲虽都不是太学生,但后来均被派到地方上任,朝中根本没留人。故而近年文风改革呼声再高,可同榜中进士者、入朝为官者无不是太学生的天下,太学生之猖狂,可见一斑。主考官镇定自若,亦是情理之中。

      “确实难做抉择。”皇帝对着两份卷子思忖片刻,笃定道,“左边这个借古讽今的考生,笔体刚劲流畅,隐有力透纸背之意。而右边这个议古论今的,就稍显清秀冷峻了些。朕觉右边为女子所书,女子若为状元恐引起不必要的争议,就判其为榜眼罢。”

      “圣上英明——”

      十年寒窗苦读,只为金榜题名,鲜衣怒马,一朝看尽长安花。

      放榜之后,苏阑珊高中状元,她的学生韩子言斩获榜眼。今科三甲殿前受封之日,苏阑珊梳起刘海,将左脸疮疤展露人前,她一身枣红官袍,头戴乌纱,脚蹬皂靴果决坚毅地步入金殿。那一刻,她虽不是意气奋发的少年郎,却也有一份凌然傲气。

      她无视两班大臣盯着她左脸的惊诧目光,一眼看向上位者。那龙椅上斜斜倚着的人,有羊脂白玉般的肌肤,刀雕的眉毛,笔挺的鼻梁。那双墨如点漆的挑尾凤眸,不动声色到近乎陌生地看着她。那夜披着月白色大氅与她在漫天飞雪里狂奔的俊美男子,今日正穿着绣有九爪金龙的明黄龙袍,高高在上地俯视她。

      苏阑珊走上前,规行矩步撩袍跪拜:“学生,苏阑珊,参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到底是讽刺的,那日她还是他口中的女夫子,今日便她轮到伏地自称学生。

      身后榜眼、探花二人亦齐齐跪倒,伏身于地。

      苏阑珊未抬头,亦不知上位者因她太过泰然自若而在眼底闪过的不悦。不一会儿上位处就传来总管太监尖利的嗓音:“授今科状元苏阑珊翰林院士,内阁侍读,御前行走……”

      总管太监宣完旨,苏阑珊三人又再三跪拜谢恩后方起身。

      “苏阑珊。”只这三个字,就已尽显帝王威仪。

      “微臣在。”苏阑珊垂首上前,发现朝服衣摆处有一道折痕,无意间蹙了蹙眉。

      “朕欲在全国开办国学书院,此事你可能办妥?”皇帝的问句从来不是什么问句,而是一种不容违抗的命令。

      苏阑珊再跪,谦卑恭敬道:“承蒙圣上厚爱,微臣必当尽心竭力。”

      “你可还有什么要求?”

      “回皇上,有。”

      皇帝不自觉坐正了身子,帝王威仪更甚:“你说”

      苏阑珊缓缓抬起头,目光如出鞘的寒剑,锋利慑人:“此事不成,臣不还朝。”

  • 昵称:
  • 评分: 2分|鲜花一捧 1分|一朵小花 0分|交流灌水 0分|别字捉虫 -1分|一块小砖 -2分|砖头一堆
  • 内容:
  •             注:1.评论时输入br/即可换行分段。
  •                 2.发布负分评论消耗的月石并不会给作者。
  •             查看评论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