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一章 上一章 目录 设置
58、第五十六章 再遇 ...
-
齐王一走,其他士子也都散去。
子岭跟密使几人分头离开。
子岭刚出了学宫大门,转过一道路口,就听身后一声呼唤:
“子岭!”
这声音如此熟悉,让子岭不禁身形一顿。他转过身,果然见一身男装的赵菁站在对面,一双美目中满是惊喜。
赵菁走上前:
“子岭,真的是你!”
眼前的男子已经退去了最后一丝少年的稚嫩,眉宇间英气勃勃,充满男儿气,那易容用的胡须不仅没显得突兀,反而更给他增添了几分魅力。
子岭也很惊喜:
“菁儿!”
眼前的女子比一年前更加美丽,气质也更大气沉稳,已完全脱去了小女孩的稚气。
两人激动无比,心中有千言万语,却一时不知该从何说起。
赵密使及时上来道:
“公主、卫公子,此处不是说话之处,我们到馆内再谈吧。”
“好。”
几人到就近的酒肆包房。
就坐后,那赵国密使和杜若都识相地退了出去。
房中只剩下俩人,他们却是一言不发,只定定望着对方。
突然,赵菁一笑:
“你留须还挺好看的,以后你就蓄须吧,日后带兵打战,更威风。”
子岭也笑道:
“你也更加沉静大气了,颇有大将风度啊,赵国女将军,何时上战场啊?”
赵菁扑哧一笑:
“你怎么学会耍嘴了。那位故人教的”
子岭一愣。赵菁道:
“那日,那田舍翁送我出来,说你有故人照顾。这一年,我遍寻你的踪迹,却无半点音讯。那故人究竟是谁?他待你如何?这一年,你怎么过的?”
子岭心中微动:
“让你担心了。带走我的,是我父亲的老师。他待我很好。”
赵菁一愣:
“商君的老师?我还不知商君师承何人呢,他是谁?”
“我师祖有门规,弟子不得说出师承,抱歉,菁儿。”
赵菁沉默了一会,叹道:
“商君师门果然与众不同。看得出,你变化很大,精神气都不同了。”眼神更明亮,更有神了,似是苦苦追寻出路之人终于找到了方向。
子岭微微一笑,关切地问道:
“菁儿,你这一年怎么过的?”
“我,还是那样,给君父和大哥分分忧呗~”
子岭不再细问,再往下,就涉及赵国国政了。
一时两人都不知从何开口。
一年了,他们已不再是那对在山林中的男女,身份和背景,决定了他们不能再像从前那样畅所欲言了。
一阵沉默后,还是子岭开了口:
“菁儿,我在酒肆听闻,你这次是来给齐国王后庆贺生辰”
“正是。”
“你在齐国要停留多久。”
“……还有几位老友要拜会,还要盘桓几日。”
子岭不再问。
赵菁反问道:
“子岭,你来齐国是为何事?你当初不是说要回秦国么?”
“来齐国……是有些事,办完了,就回去。”
“……那,你要待多久?”
“……看情况吧,碰到一个老友,要叙叙旧……”
“就是说,你不着急赶路?”
“……”
“既然不急,可沿途走走,我陪你。”
“……我数年不归,君上和母亲都甚为挂念,还当早些回去。”
“行程顺路,并不耽误什么。”
“菁儿,”子岭看着赵菁,眼中有歉意也有坚定:
“我,不想你为难,这样,对我们彼此都好。”
赵菁定定地看着子岭,半响,忽然笑了:
“没错,彼此都好。”
她霍然起身,眼中晶莹一闪而过:
“赵菁就此别过,君自保重!”
说完,她边转身离去。
赵使和杜若正在外间喝茶,见赵菁出来,急忙跟了上去。
赵使问道:
“公主,怎么这么快就出来了?卫公子呢,他没跟你一起?”
赵菁忽然战住,转头盯着赵使:
“密使,我知道君父和大哥跟你说了什么。但是,人各有志,他是不会跟我回赵国的。我了解他。你以后也不要再去打扰他了。”
说完转身而去,留下目瞪口呆的赵使立在原地。
子岭辗转回到秦密使商社的时候,已到夜晚。秦密使早已等候多时,正着急,看到他进来,忙迎上:
“公子,怎么现在才到,可把我等急死了。”
子岭歉意道:
“抱歉,碰到一个好友,续了续旧,一时忘了时辰。”
“公子在齐国也有朋友!”
子岭沉吟了一会,道:
“是赵国公主赵菁。我们曾在大梁见过。”
秦密使大惊:
“赵菁?她可是赵国密使,公子与她相识?她可知道公子身份?她接近公子,有没有企图?”
子岭忙止住:
“密使,我跟赵菁只是朋友相交,没有别的。我自有分寸,密使请放心吧。”
秦密使还在犹疑,子岭已将话题转到白日的论战:
“密使,今日稷下论战,张仪大放异彩,背后恐有乾坤。”
“啊,这个张仪啊,他是邹忌请来对付田婴的。齐王安排这场论战,就是要通过士子之口,堵住田婴出兵燕国的口实。张仪口才雄辩,邹忌请他,就是要用他的口才辩倒田婴一方的士子。”
“张仪是邹忌请来的?邹忌亲自去请的?”
“哦,不是,是张仪主动到邹忌府上的。张仪先后到了魏国和楚国,估计是碰了壁,才到的齐国。”
子岭霍然坐直:
“什么!?你说,张仪先后去了魏国和楚国?”
“是啊。这几日我们反复查了这次论战背后双方的人,对这个张仪的行踪也查了的。”
子岭起身,来回踱着步:
“魏楚碰壁,不会,张仪怎会在一条河里栽倒三次?”
秦密使疑惑道:
“听公子口气,与张仪相熟?”
“我在咸阳和大梁都见过他。此人才高八斗,胸怀大志,可是偏偏在秦国和魏国都受挫。在大梁时,他立誓一定要一鸣惊人。既有前车之鉴,他不可能再犯同样的错误。”
子岭转身:
“密使,你将张仪的行踪详细说说。”
“张仪在三四个月前去过大梁,见了魏王,之后又去了楚国,见了楚王。两王对他未赏未罚,也未授予官职。之后,他就直接来了临淄,找了邹忌。”
“三四个月前?那正是魏国和楚国先后败给秦国,被迫割地之时。那个时候,他去魏国和楚国做什么?”
子岭问秦密使:
“你确定,他见到了魏王和楚王?”
“确定。”
张仪雄辩之士,不可能四次见国君都无功而返啊。想起那日在洞香春,最后一次见到张仪,他仰天大笑:“我就等,等上天给我张仪一个时机!”
他那志在必得的神情,让子岭印象深刻。
如此胸怀大志之人,绝对不会只图一个争鸣之名。争鸣大战后,张仪跟齐王同行,下面的事,应该才是他的目的!
可是,他要跟齐王说什么呢
回想起,上一次,张仪说魏惠王,用的是合纵伐秦之策,那么这一次,他会献上何策?
魏楚战败时见魏王和楚王、接连奔赴魏楚齐、献给魏惠王的合纵之策……
数条线索串联起来,子岭脑中灵光一闪:
“我明白了!”
秦密使吓了一跳:
“公子想到了什么?”
子岭激动地看向秦密使:
“张仪来齐国,不是在魏楚碰壁,而是肩负使命而来!”
“什么”
“魏惠王在位时,曾张仪献策,联合各国,合纵攻秦。然而魏惠王惧怕秦国兵锋,未纳其言,而用了惠施之策。这次,他偏偏在魏楚战败,士气最低落时求见魏王和楚王,就是要让两国国君切实感受到秦国的威胁,退无可退之时,说动魏楚合纵共同对秦。”
“即如此,为何半点动静都没有?”
子岭冷笑:
“魏楚刚刚吃了败仗,魏王更是刚刚继位,彼此都是小心翼翼,怕又惹恼秦国,自然不敢宣扬。张仪悄悄来齐,定是为了拉齐国入伙。只要齐国肯加入合纵,魏楚便疑虑尽去,必定大张旗鼓!”
秦密使急道:
“那我立刻想办法,一定不能让张仪说动齐王!”
“晚了~~张仪已经见到齐王,也许,现在,齐王已经被他说动了。”